第160章

  李世民一拍手:好!不愧是大唐的官员!
  赶紧查下看看是不是我朝的人~~
  各朝百姓一听这个问题顿时安静起来,他们也想知道后世的穷人是什么样的。
  各朝君臣一听:嚯!好问题!
  这个必须记录下来~
  周瑾玉咋舌:真不愧是大唐体制内的人,问的问题都是关注民生的。
  她肯定地回答:“有的,富庶只是其中的一面。不管在哪一个地方都会有穷人。京城富裕吧,那也还是有穷 人的存在的。更具体的情况我们可以找资料看看。”
  嬴政觉得后世最了不起的是:很多普通人不知道的资料都可以通过那个叫电脑或者手机的东西查询到。
  这真的非常了不得啊!
  周瑾玉找出纪录片播放。
  众人一看:tvb专题纪录片《无穷之路》。
  脑子灵活的读书人瞬间想到:这是说没有贫穷的路还是说贫穷这条路没有尽头呢?
  这个标题似乎怎么解读都可以……
  还有,这个tvb是哪里的?后世的中央电视台不是叫cctv吗?
  【繁忙的机场里,戴着口罩的女子陈主持用粤语说道:我们今次会穿梭全国六个省份,深入十个贫困县,整 个旅程要两到三个月,经历几千里路。】
  岭南一边的人顿时激动了:这是我们的家乡话!!
  这个女子是一定是我们的后人!!
  听听!多么亲切的语言啊~~
  大多处于北方的王朝:……
  她在说啥?为什么听不懂?
  不过没关系,他们看得懂字幕。
  【2012年,华国的贫穷人口接近一亿,如何让这1亿人在八年间全面脱贫,不仅解决温饱,还有教育、医疗 和住房的保障呢?】
  啊……
  原来后世还有这么多的穷人啊——
  各个王朝:原来脱贫不是说吃饱就行了,还要读书,治病和居住的房子……
  这么一来这投入的资金可就是非常庞大的数目了!
  而且不是少数人,而是1个亿的人口啊!
  难怪后世各个方面的人才这么多,原因是他们要让每一个人都能读书认字!
  读过书,开了智的百姓可不就是会回报社会和朝廷?
  如此高瞻远瞩,后世该它如此富庶繁华啊。
  百姓们惊呆了:这么多的人!脱贫原来不光是只填饱肚子,还包含了这么多的项目……
  读书和看病还有房子,那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能让百姓们吃饱肚子的皇帝和官老爷就是菩萨再世了,谁还会管你有没有书念,能不能看得起病,住不住得 起房子呢?
  麻蛋!这天幕一天天看得眼睛都要哭肿了!
  【踏上无穷之路,从全国最南部的热带雨林开始,到云贵高原大峡谷,从偏远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到走到大西 北,戈壁沙漠,最后进入川藏高原。】
  【踏遍全国十个曾经深度贫困的地区,这些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付出多少代价才可以走上脱离贫困的“无 穷之路”呢?】
  “你们听到了吗?!”有人激动地站起来:“曾经!是曾经啊!曾经贫困的地区,也就是说他们已经脱贫了 !!”
  周围一片静默,是啊,居然是“曾经”吗?
  各个王朝:……
  保持沉默……
  【凉山少数民族自治州位于巴蜀西南部横断山脉,是全国典型的大范围连片特困地区。全州人口超过一半是少数民族。】
  【一个个少数民族村寨分散于重重高山深谷之中,几乎与世隔绝。】
  【孩子的上学困难重重。】
  高耸且连绵起伏的山脉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这路看着都不好走!
  修建在山体上几乎直上直下的步梯让人看得胆战心惊!
  而且这些人居然居住在最高的山上!
  虽然上面很平整,但是上下多艰难啊!
  这一个脚滑摔下去人都成渣了吧……
  某些人暗搓搓地想:这地方是真正的易守难攻啊!
  不如……
  其他人立即摇头:不去不去!后世这里都这么难走,现在就更不用说了。
  巴蜀的百姓们:多熟悉的地方~~
  居然还有步梯?比现在好太多了!
  【主持人一行拜访的是悬崖村,是全国典型的贫困村,这个村子建在海拔1500多米的悬崖上面,而且山体倾斜,连半条路也容不下。所以村民自古以来上下山的办法只有一个,在几乎90度垂直的悬崖上用藤绳弄了一条简陋的天梯。】
  居住的平原地区的百姓们:妈呀!这也太可怕了!!
  巴蜀地区的百姓们:习惯就好~~
  各个王朝:就这地怎么脱贫?还是去送钱都不一定有命爬得上去!
  要不,随他们去吧……
  这点地方也没多少人……
  当然,只能心里想,万万不可说出来寒了人的心。
  李斯赞叹:这么偏僻的少数民族村落,后世居然都不放弃脱贫!
  了不起!
  居然还有扶贫书记,这个书记就是专门负责让这些村民脱贫的吧,那是怎么样脱贫的呢 ?
  李斯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什么。
  【当地的扶贫书记带着陈记者一行人来到上山的梯子处,这个梯子明显看得出来是新修的,更加宽,而且也加了扶手,几乎和一般的楼梯差不多了。】
  从空中俯瞰下去,细细的楼梯搭建的高耸的山体之上,仿佛风大一点都能被吹散。
  畏高的人顿时感到一股尿意……
  平原地区的百姓们:……
  怎么会有人住在这里?
  巴蜀地区的百姓:这个梯子真不错,不知道现在能不能做出来?
  没有铁,木头能不能代替?
  想想似乎可行啊!
  第203章 第一生产力
  【悬崖上的梯子还是政府为村民方便出行而修修建的钢梯,出行虽然方便了,但是穷根依旧深种。】
  各朝君臣们:能不穷吗?
  这破地方外人来了上都上不去……
  就算修了钢梯,很多人看到腿都软了,更别说上去。
  百姓们:梯子是政府修的?
  真是为这里的村民殚精竭虑啊。
  【经过漫长的攀爬,主持人一行终于到达山顶的悬崖村。】
  【这里村民的祖先曾经是游牧民族,后面发现这里土地肥沃,便开始在这里定居 。】
  【以前的孩子上学都是在悬崖上爬上爬下,取水要到另一个村子去取。】
  百姓们:天啊,怎么会想到在那么难以进出的地方定居?
  “也许是为了躲避战乱?”有人说道。
  一说到战乱,大家顿时不吭声了,如果说是为躲避战乱的话,那这里确实是个好地方!
  敌人要攻进来也要掂量掂量。
  说不定爬到一半就被山上的人丢个石头给砸下去了。
  【这里是扶贫书记是五年前被派来驻村的,是一百多户村民的脱贫首领。类似这样的贫困村在全国比比皆是 ,要治本,谈何容易。】
  【过去的扶贫,属于按部就班,大水漫灌式的。】
  【后来,全新现代扶贫策略诞生。】
  【数以万计的调查人员从南到北,由大漠走到高原,逐座山。逐家逐户去拍门,做人口普查。】
  【最终识别了12万8千条贫困村,锁定近9千900万贫困村。】
  【了解他们贫困的原因,对症下药。】
  【为每个地方制定针对性的脱贫措施,然后派驻数以万计的有能力的专责人员驻村。】
  各朝君臣们目瞪口呆:居然是如此规模庞大的脱贫工程!
  数以万计的人啊……
  这简直无法想象!
  居然真的是要人去挨家挨户地去调查,这样的国家怎么能不兴盛?
  帝王们自叹不如。
  百姓们看得两眼泪汪汪,多少村多少人都调查得一清二楚啊……
  【于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成立了合作社一起养羊。后面又引进青花椒、中脐橙。】
  【然后开始修钢梯,政府出资百万,由全村壮丁和工人运送了120吨钢管上山,排除万难终于建好2556级的钢 梯。】
  【政府再一步步改善山上的基建,村民终于喝上自来水,最后全村电缆铺设完工,还通了4g网络。】
  【村民第一次在家里看到电视和上网。】
  百姓们哇第一声哭了出来!
  这是后世的朝廷对待穷人的方式,他们呢?
  他们什么时候能这样?
  不,应该是有生之年是等不到了。
  马肖裕瞬间得到了灵感,对呀!可以就当地的环境来看看适合做什么农事来增加收入。
  天幕上的养羊,种花椒和脐橙,那么我们当地可以种点什么呢?
  水果?药材?
  马肖裕苦苦思索着,看来明日也要像天幕中的官员一样亲自去走访去实地观察才能知道要如何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