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第148节
京兆府的同僚听后说道:“温大人让令爱多登几次绣球楼, 下官听说连欧阳家那位眼高于顶的女郎都找到如意郎君了,咱京城出挑人物多的是, 多扒拉扒拉。”
温至吃惊:“什么时候的事?哪家的郎君?”
“是萧相爷的儿子,”同僚羡慕地说道:“她这次是攀高枝了。”
自打那次欧阳芷登上绣球楼抛绣球后, 全京城都在说她的美貌, 求亲者踏破门槛, 连左相萧汝平家都遣人来,给相府三公子萧既做媒, 萧家是本朝开国之初天子赐姓, 矜贵得不得了,也是巧的很, 萧三时年二十五岁, 风流俊逸好才学, 欧阳家哪有不答应的,一下就说成媒了。
她的婚事一成,京城的高门世家有女儿待嫁的更疯了,看见京兆府的人都在催赶紧开绣球楼, 让他们的女儿去抛绣球择婿。
温至:“……”这等好事什么时候才能落到他家闺女头上。
当日散值, 他去乐家捎话:“孟进士或许很快要上门来提亲了, 恭喜啊。”
光禄大夫是个虚衔,乐家并不算多煊赫的权贵,乐莲舟的叔父乐宗音对侄女挑的这个贤婿非常满意, 说道:“他俩岁数都不小了,不用讲究太多虚礼,早早成亲是正经。”
温至笑道:“得嘞,明日我就转告于孟进士,要快,要快。”
孟度和乐莲舟的婚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看着孟度又是忙着找宅子又是张罗向乐府下聘,定于三两个月之后成亲,沈持他们都替他高兴,期待着这一场来之不易的喜酒。
沈持对孟度说道:“夫子,这事儿吧我熟,你有不懂的地方问我。”
孟度:“……”
他心道:你小子就吹牛吧,为师不是很想戳穿你。
时无重至,七月倏然过去,一眨眼便是八月份了,京城的秋雨滴滴霏霏,恰梧桐叶落时节。
夜里凉爽,沈持在灯下写《平西南策》的进展也快了些,初稿差不多已具雏形,再修上三五遍就能呈送御览。
写完初稿之后,他随意伸了个懒腰,从书房出来,此时二更末,明月当空流光徘徊,令人心旷神怡。
脑子也格外清醒,沈持暂时搁下京兆府的事,盘点了下沈家的生计。从年初至今,大半年过去,他手里积攒下四十多两银子,一半是他的俸禄,另有二十多两是《鸣虫》的润笔费——今年夏天他忙于种种事情,没有去点蝈蝈卖书,是以那本书的销量不算很好,没挣多少钱。
这四十余两银子,照例还是拿去给沈月置办嫁妆,一件一件地添,不指望十里红妆那么阔气,但也不能流于小家子气。
沈月的婚期定在明年开春的二月十九,多少还能再攒攒。
另外,他手头还揣着孟度他们给他成亲的贺喜银子,当初孟夫子给了六十两,江、裴二人分别是二十两,有一百两,他是要还回去的,不能动。沈持对赵蟾桂说道:“你明日拿去换一张整百两的,等孟夫子成亲的时候随礼。”江、裴二人的,等他后面给攒起来。
赵蟾桂:“嗯。”
沈持:“赵大哥,你是不是也该成亲了?”
问完他才发觉这阵子被熏的快染上媒婆的职业病了,看见身边没有成亲的都要问一嘴,路上遇见谁家门槛里卧只大黄狗,都恨不得问一嘴性别芳龄,看能不能配给他家旺财。
奈何这老家伙岁数大了,不太肯出门,且在京城大街小巷出没的狗也少,哦,这也是京兆府的功劳,看见野狗必定要撵走或者打死的,怕咬了人。
赵蟾桂:“是该成亲了。”
“等大人成亲后,”他说道:“我就告假回禄县寻一门亲事。”
那时候沈持有人照料,他可以多告一阵子假。沈持:“我还早着呢,赵大哥什么时候要告假便告假,不用管我。”
赵蟾桂使劲点头。
……
八月初三,工部那边,九颗大小不同的金珠从黔州府送进京城,皇帝看了以后特别高兴,立刻召集人到上书房议事,乌泱泱的宣来一群朝臣,沈持也在此列。
工部尚书李为看着那金珠流出泪来:“陛下,这是纯金啊。”比先前堪到的金矿纯度高许多,我朝的治下至今没有见过这么纯的金矿,根本不用提炼。
当朝是用水法从金矿石中提炼金子,而工部在金沙水的河滩上找到的金珠,正是大自然给提纯过的。
工部后来沿着金沙水又捡到一些金珠,他们甚至可以断定是古书中记载的岩金,也就是说在金沙水流经有岩石的地方,不是普通的岩石而是岩金——岩金矿石,水流日夜冲刷,如水法从岩金中提炼金子,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金珠被冲到河滩上。
皇帝:“这么说来,金沙水畔的金珠捡之不尽?”
“陛下,”工部尚书李为说道:“从胡大人带回来的只言片语中可以看出,可捡的金子不计其数。”
一众大臣听了都眼冒精光:“这遍地的金子为何无人去捡?”难以想象。
皇帝萧敏看了一眼沈持,又面朝众臣说道:“工部员外郎胡爱卿在奏折中说,他们寻到古书中所记载的金沙水后沿着向上走,一开始还遇到一些土司和部落,后来人迹罕至,他们便是在这地方捡到金子的。”
朝臣们都夸工部官吏能干。
他又说道:“此前朕密令大将军沐琨挑选出二三百名勇士,化整为零进入大理国,护着工部官吏,才得以到达这些地方。”
否则,那些身娇体弱的文官怎么可能走到那些地方。
沈持:“……”这事儿他早想到了,否则不敢想象工部的官吏怎么能行到人烟罕至的金沙水上游的。
看来皇帝想要吞并大理国的决心不小。
沈持在心里说道太好了,这是一件极好的事情,金矿加当地的沃土,将来纳入王治之下完全可以养得起戍守的兵士,这样朝廷不仅扩大了版图,还不用出军饷,治理一阵子说不定还能为朝廷添一个财赋之区,方是长久之计啊。否则单单为了扩大版图,让朝廷填银子进去养着,毫无意义,也容易放弃。
众大臣也都看出皇帝萧敏的心思,右丞相曹慈问:“陛下,那大理国那边?”
萧敏:“这次不必派朝廷官员再去交涉,”他命工部尚书李为道:“飞鸽传书给胡爱卿,让他同样送九颗金珠给大理王段思仓。”
兵部尚书魏淳担忧:“陛下,要是大理王得知咱们在金沙水堪到金矿,利用近水楼台之机发兵去独吞哪里该如何是好?”
“这正是用到兵部的时候,”他说道:“命镇西将军史玉皎挑选精兵悍将,还是拿工部开矿为幌子,尽快去到金沙水去。”
先下手把那块儿地看起来。
魏淳:“是。”
皇帝又瞧着左丞相萧汝平说道:“这次不必从朝中派使臣出使大理国再商议此前开矿的契约,黔州府离得近,就从黔地挑选一位能官吏去一趟吧。”
“黔州府盐务官唐注上任已有一年半,”萧汝平回道:“把黔地盐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是个可用之才。”
他看着沈持:“此人乃是沈大人举荐,沈大人真识才啊。”
皇帝瞧了沈持一眼:“就让唐注去。”
……
后来,九颗金珠送到大理王段思仓,他非常满意,连眼睛都瞪直了,抓在手里瞧了半天。
以至于当我朝的使臣说出大万山开采出来是铜矿的事情之后,他竟然没有恼羞成怒,只淡淡说道:“铜矿就铜矿吧,还按照原来的约定分成,如何?”
反正只要给他金子就成。大理丞相段弼进言向金沙水发兵:“王上,咱们不若出兵把金矿给占了。”
拿在自己手里该有多好。可遣探子一去找才知道,昭朝早已秘密派了数千人的将士把金沙水发现金珠的一带给守了起来,那里的地形易守难攻,他们要派兵去打,至少要出动数倍的兵力,一旦抽走,又怕黔州府的昭朝将领史玉皎趁机带兵偷袭,是以没敢轻举妄动。
而我朝民间不少爱好游历之人,听说此事后纷纷请求朝廷和大理国协商,发放通关文书,到金沙水畔游历。
户部就此给大理国写了封信,他们收到后,觉得,商人来往大理国,可以增加税源,可以带来中原的商品,便在设置极高的商税后同意了。
于是这些爱好探险的人士扮作行商,还有一部分真正的馋大理国市场的商人,聚集了两三千人,浩浩荡荡到那边去了。
沈持:去的人越多越好,他在《平西南策》里头的第一步,就是建议让我朝治下的子民去往那里生计或定居,俗称的移民。
第150章
在美好愿景的激励之下, 他很快将《平西南策》的文稿修改完毕,呈送御览。
此文通篇没有修辞,只用最简练的文句献策如何向西南移民、屯田、戍军等事宜, 朝廷每一步要做什么事情都写得一目了然,皇帝萧敏看后说道:“真实用文也。”
几日后, 他把户部尚书秦冲和与兵部尚书魏淳召到上书房,让他们也读一遍, 二人浏览之后赞道:“看了此策,臣胸中豁然雄心起, 只觉得大理国易图, 也值得花费一番谋算。”
萧敏看着他二人说道:“就这么办, 一步一步来,不要急, 西南那片土地, 早晚是我朝的。”
秦、魏两老大臣相互对视一眼:“陛下,只是此事重大, 非一朝一夕可办成, 不知谁来主持?”
皇帝萧敏的手指轻叩击两下御案:“两位爱卿先行筹备, ”户部要物色移民,兵部要时刻保持对大理国的震慑之势,他说道:“户部右侍郎空缺,明年开春之后, 让沈归玉补上去吧。”
户部官职, 有左右两位侍郎, 左侍郎掌赋税钱粮,右侍郎管着户籍田亩,正好经手移民、屯田等事。
他觉得京兆府的事儿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换个人同样可以治理,而如今西南的事为最要紧,于是生出擢沈持为户部右侍郎,以巡视黔州府开矿的名义前往常驻,实则是准备动用手段对付大理国,将其纳入王治之下。
“臣也是这么想的,”两位老尚书齐声道:“沈大人是上佳人选。”
“嗯,”萧敏说道:“二位爱卿退下吧。”又命宣吏部尚书穆一勉来见他。
不大一会儿,吏部尚书穆一勉来到上书房,听说要把沈持从京兆少尹的位子上挪去当户部右侍郎,问道:“那京兆少尹,陛下有意让谁来担任?”
萧敏:“朕看林瑄林状元不错,正好让他去历练历练。”
“沈大人年方弱冠,”穆一勉踌躇道:“就当上户部侍郎会不会太过年少?”比他资历深的多的是。
不如让沈持先当个户部员外郎,再历练几年。
萧敏:“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年少便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朕的沈爱卿虽是文官,可做的事情与霍将军一样都是开疆拓土的大事,这样一比较,穆爱卿还会觉得他年少吗?”
穆一勉笑道:“沈大人正当年。”
不过此次官吏调动,大约要等到年底再发公文了。
沈持自然是不知道的,他还在京兆少尹的位子上没日没夜地忙着——八月十五中秋节很快到来,京兆府再次开绣球楼,这次比上次还要热闹,诸多女郎不再矜持,踊跃登上绣球楼抛绣球择婿。
更有心思玲珑的女郎不再用京兆府提供的绣球,而是拿出自己的女工缝制精美的绣球,在抛绣球那天独领风骚,找到了如意郎君。
那绣球还被当作了定情之物,又给京城添一桩风流事。
还有的女郎在抛绣球之前抱着琴演奏一曲,曲有误,周郎顾,引得通音律的郎君搭话,二人就此看对了眼……看来老把戏永远不过时,只要用得顺手都有奇效。
但八月十七这日,有两位女郎端着精美的绣球登上楼后,底下的郎君一听说是后宫周淑妃的娘家侄女,出身清贵的郎君都躲开了,唯恐她们的绣球抛给自己。
朝臣们许久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七皇子萧承彧的外祖家周家,竟在不知不觉中失势了,有成为京城里的破落户的势头。
回想前一阵子皇帝萧敏忽然调原通州知府周六河为闲官太常卿,京城弥漫着一股微妙的不安。这种不安,也许历朝历代在经历立皇储的时候都会遇到。
不敢押七皇子萧承彧了,自然也不会有人上赶着和他的外祖周家结亲。
真是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啊。1
他们把目光渐渐转移到大皇子庄王萧承均的身上,觉得他最有可能成为皇储,跟当今皇帝一样,庄王是宫女所出,母亲早逝,日后没有外戚干政,且他在先前的庄王妃杜氏和离之后,娶了更大的京兆世家谢家的女郎为庄王妃,近来呼声很高。
近来皇帝召见庄王的次数也多起来,萧承均多少有点飘了。更准确地说他想要在他父皇面前展现自己有才干的一面,一日,在看了沈持的《平西南策》之后,说道:“父皇,西南不毛之地,图来有何用处?”
“况且就算依沈爱卿所言,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年往上,朝廷等得起吗,还不如派精兵良将直接攻打下来呢。”“速战速决。”
萧敏觑他一眼:“打仗?”与大理国掰手腕?呵。
“庄王,”萧敏耐心地教导他:“沈爱卿所写的这些计策,全是在算账,算朝廷将大理国纳入王治之下有多值,你再仔细看看。”
朝廷的开支——兵部需要给将士发军饷,运粮草,遇到青黄不接的年头,户部赈灾需要银子,工部营造要花钱,吏部在册的官吏每个月都要从朝廷领取俸禄……这一笔一笔的钱从哪里来?只能问税赋要,问矿山要,归根结底,想要减少西南边关的打仗麻烦,又要开采大理国内的矿产,这才是朝廷的目的所在。
庄王萧承均心不在焉地说道:“是,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