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魏嬿婉毫不心虚,手一指,太监们便上前将两人按住。
  如懿尖叫道:“皇后,你血口喷人!”
  魏嬿婉冷声道:“本宫今日虽然轻装简从,但皇后仪仗也有一百多人,一百多双眼睛看到你一个嫔妃与打扫太监拉拉扯扯,本宫就算想要包庇你,也得问问众目睽睽答不答应!”
  如懿被人押着,还是桀骜地昂着头道:“你一个皇后,为什么会冒着雪来御花园?莫不是专门来诬陷我和凌云彻的清白!”
  “清不清白的,可不是你一张嘴说了就算的。”魏嬿婉才懒得跟他们理论呢,直接道,“传本宫懿旨,娴嫔不守宫规,与太监拉扯不清,着褫夺封号,降为贵人!”
  “你敢!”如懿喝道,“本宫是皇上亲封的娴嫔!”
  魏嬿婉挑眉道:“不对吧乌拉那拉贵人,你的娴嫔是本宫下旨定的,什么时候成了皇上亲封了?”
  如懿这才想起,她从娴妃变成娴嫔,是魏嬿婉下的旨,所以她现在只能算是皇后封的娴嫔,不是皇帝亲封。
  她的气势瞬间弱了几分,却还是嘴硬道:“就算嫔位不是皇上亲封,那封号也是皇帝亲赐,你凭什么褫夺。”
  魏嬿婉学着如懿惯用的那种盛气凌人的语气道:“就凭本宫是皇上亲封的皇后!”
  第615章 不用刑怎么查案?
  如懿怒道:“后宫之主本在人心,你这样欺压嫔妃,污人清白,不怕人心尽失吗!我要见皇上!”
  “皇后娘娘,您与奴才曾是旧识,您一定知道奴才的为人,奴才与娴嫔娘娘是清白的,请娘娘明鉴!”凌云彻也辩解道。
  凌云彻帮忙,从来都是越帮越忙。
  他不说这话还好,如今此言一出,魏嬿婉还没说什么,进忠的眼神却瞬间变了。
  什么档次就敢提和主子的旧识,也配?
  进忠阴恻恻地凑到魏嬿婉身边道:“皇后娘娘,小凌子觊觎乌拉那拉贵人之心已久,如今乌拉那拉贵人明知此事,还敢在这光天化日之下与他拉扯不清,不知二人的关系已经发展到了何种程度?奴才想想,就觉得心惊啊。”
  上次李菲儿状告,皇帝怕事情闹大,掩耳盗铃地将李菲儿秘密处死,又把凌云彻变成了太监,却没有以私通的罪名重处如懿。
  如今,她在大庭广众下犯在了魏嬿婉手里,魏嬿婉自然不可能让她继续蒙混过关。
  “你说的有理,看来这件事还要好好查查。”魏嬿婉道。
  如懿一脸坦荡道:“皇后尽管去查,我与凌云彻清清白白,不怕你查!”
  “有你这句话,本宫就好办多了。”魏嬿婉道,“来人,将娴嫔和这个不知死活的贱种奴才押入慎刑司,严刑拷问!”
  如懿大惊失色,挣扎道:“你不是说要查吗?怎能如此草率地给宫妃用刑!”
  魏嬿婉挑眉道:“不用刑怎么查案?乌拉那拉贵人先前,不也是这么查案的吗。”
  她挥了挥手,如懿和凌云彻都被捂着嘴带了下去。
  魏嬿婉压抑许多天的心情终于找到了发泄的出口,施施然地抚了抚落在袖口的雪花道:“回宫吧。”
  如懿在御花园与小凌子拉扯不清,当众被抓的事皇帝第二天一早才知道,他甚至没有动气,而是十分不耐烦地让魏嬿婉不要用这些事来烦他。
  皇帝已经不愿意听到任何有关如懿的消息了。
  早朝已经停了十几日,皇帝的病早就好了,也不再有人前往侍疾或者探病,寒香见又搬回了宝月楼。
  昨天上午,宫里的太监挨个衙门通知,说今天恢复早朝。
  于是文武百官一大早天还没亮,便冒着北风来到了乾清宫。
  大殿中,百官身着官服,已经在金阶下列队等候多时,可左等右等,皇帝却迟迟不出现。
  直到天蒙蒙亮,殿外才终于传来内监的喝道声,皇帝走进乾清宫,身边还带着刚满十一岁的太子永琮。
  “臣等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众臣从帽檐儿底下悄悄地往皇帝的方向瞧,短短的十天,他瘦了不少,原本合身的龙袍现在也变的是十分宽大。
  皇帝在龙椅上坐下,太子照例站在进阶顶上,皇帝身边。
  “平身。”皇帝道,“前几天朕着了凉,早朝也停了这些日子,朕还挺想念诸卿的。”
  “臣等挂念皇上,如今见到皇上龙体安康,深感欣慰,果真是天佑我朝,天佑皇上。”富察傅恒带头道。
  第616章 垂帘听政
  皇帝乐呵呵笑了笑,又道:“朕这些日子虽然养好了病,但是身体还未完全恢复。毕竟年龄不小了,这些年忙于朝政,也没有好好地保养。年轻时不觉得,如今年纪大了,便觉得力不从心。所以今天朕复朝,是有重要的旨意宣布。进忠,宣旨。”
  进忠领命,打开一道明黄色圣旨,朗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御极以来,统御万方,夙夜孜孜,不曾有怠。近日偶感风寒,虽太医尽瘁调治,然元气未复,神思困顿,恐贻误国事。皇太子永琮,聪敏持重,德能皆备,朕悉心教导,参理庶务,未曾有失。今特命以监国抚军之重,总摄机务,若有不决,再呈朕乾断。钦此。”
  永琮听旨,下跪道:“儿臣领旨。”
  群臣闻言,又纷纷看向站在最前排的几位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们稳如泰山,并无人提出异议,一看就是提前收到了消息的。
  皇帝在京,而且并无老迈重病的情况,就下旨让太子监国,这样的事可不常见。
  “皇上,微臣有话上奏。”一名大臣站出来道。
  “说吧。”皇帝道。
  那大臣道:“皇上您正值壮年,太子殿下也才满十二岁,如今便将监国重任交给太子殿下,是否过早了些。”
  皇帝笑道:“朕的身体,朕自己知道,勉力理政,不仅伤及龙体,更对社稷无益。不过,爱卿所言倒也有些道理,太子年纪尚幼,将军国大事交给他,朕也不太放心。所以,朕还有一道圣旨,请诸卿静听。”
  说着,他又从龙案上拿起另一道圣旨,交给进忠。
  进忠低头浏览了一遍圣旨的内容,隐蔽地深吸一口气,缓缓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因龙体欠安,令太子永琮监国理政,然今太子年幼,治国理政诸多事宜尚需历练,朕深思熟虑,特命皇后魏佳氏,垂帘听政。”
  “皇后德容兼备,贤良淑惠,自伴驾以来,宫廷诸事处置得当,母仪天下,为万民敬仰,望其以睿智贤能,悉心教导太子,护社稷之安稳。”
  “太子当恭听皇额娘教诲,勤勉向学,诸臣工亦当竭诚辅佐,勿存二心,共保我天朝江山繁荣昌盛。钦此!”
  与宣读太子监国圣旨时诸臣的面面相觑不同,这道令皇后垂帘听政的圣旨还没念到一半,满殿哗然。
  “皇上,不可!”
  一向与魏嬿婉不对付的御史一马当先,直接站了出来。
  “皇上,我朝从未有过后宫垂帘听政的先例,况且历朝历代纵有垂帘听政之事,也是主少国疑,为安天下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如今皇上健在,如何能令妇人垂帘于朝堂之上!况且,自古只有太后垂帘听政,皇后摄政,实在是骇人听闻!”
  确实骇人听闻,毕竟历史上最有名的垂帘听政的皇后,叫武曌。
  皇帝蹙眉,有些烦躁地问道:“那你说,该怎么办?太子刚十二岁,虽然聪慧机敏,但是监国理政尚有些稚嫩,你们不许皇后监国,难道是想要趁机玩什么猫腻,蒙骗太子吗?”
  第617章 逐个击破
  “皇上,此话从何说起啊?”御史当场就跪下了,“皇上,微臣是为了我天朝的江山社稷考虑,皇上您还不满五十,纵然龙体抱恙太子监国,您闲暇时也可以从旁指点,如今却让皇后垂帘听政,岂不是要重现李唐武氏乱政的祸事!”
  “你胡说什么!”皇帝勃然大怒,斥道,“朕不过是隐退养病,放心不下太子才让皇后帮忙照看,你便这样诅咒天朝江山社稷,是何居心!”
  御史端得一副正气凛然的模样道:“微臣是为了天朝列祖列宗的江山社稷考虑,不光是微臣,相信今天在场的列位臣工也一定与微臣的想法一样,请皇上三思。”
  皇帝眯起眼睛,看向站在金阶下的大臣们问道:“你们都和他的想法一样吗?”
  “请皇上三思。”臣子们零零星星下跪。
  等到那御史四下一看,发现下跪请命的大臣竟然寥寥无几,站在最前面的几位军机大臣更是纹丝未动。
  “乌雅大人?”御史疑惑地看向兆惠,“您向来反对后宫干政,怎么今日一言不发?”
  当初达瓦齐叛乱,魏嬿婉派一个小太监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将主和派大臣乘坐酒囊饭袋的事,难道就这么过去了?
  兆惠瞥了他一眼,站出来躬身道:“皇上,臣等谨遵圣命,必当全力辅佐太子殿下、皇后娘娘,静待皇上养好龙体,还朝理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