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民国 第72节

  等桑景云回家吃完早饭出来,就见他们也已经做好饭,而谭峥泓的保镖正在给他们分饭。
  干活多的多分一些,干活少的少分一点,但每个人面前的饭,都够他们吃撑。
  有人将饭菜都吃光,也有人只吃了一部分,准备将剩下的带回去,还有人当场和孩子分着把饭吃了。
  吃完,他们都不用那两个保镖吩咐,就开始干活,清除空地上的杂草和树木树根。
  他们的工钱不多,谭峥泓每日只给他们一角。
  但三餐管饱,还顿顿有咸鱼!
  县城的普通居民,都没法吃这么好!
  这些人感恩戴德,把谭峥泓当成大善人。
  毕竟这样的伙食一天吃三顿,花费怕是不止一角。
  这相当于他们一天能挣两角,一个月能挣六元。
  县城的掌柜,一个月的薪水也只有八元,而他们往日去县城打零工,一天能挣两角已经算好的,有时一天下来,一个铜元都挣不到。
  桑景云没怎么关注孤儿院的建设,最多谭峥泓中午来他们家吃饭时,跟谭峥泓聊几句,说点自己的意见。
  她很忙,实在没时间。
  今天,她就又要去租界。
  以往周日,桑钱氏是不去县城的,但今天她跟桑景云一道出门。
  她要去买菜,中午好做给谭峥泓他们吃。
  昨日谭峥泓打了招呼,说今日有八个人吃饭,她还得多买一些菜。
  “奶奶,今日做八个人的饭菜,成本最多五毛,我们可以挣三毛。等会儿,我给爹记两毛钱的账。”桑景云笑着对桑钱氏道。
  这赚的钱,其实都在桑钱氏手上,但桑景云会在桑学文的账本上记一下。
  “阿云,你爷爷应该早些把你爹给你管。”桑钱氏突然道。
  桑景云闻言,哭笑不得。
  到镇上后,桑钱氏背着背篓去买菜,桑景云则去了洪掌柜那里。
  将洪玥的手稿与自己的手稿放在一起,桑景云正打算和桑景英一道去租界,洪掌柜突然道:“景云你等等,我还有事要与你说。”
  “洪爷爷,有什么事?”桑景云好奇地询问。
  洪掌柜道:“景云,县城有些不好的传言,说你们家跟张家借了许多钱,所以才能日日大鱼大肉。”
  洪掌柜是昨晚上从自己儿媳妇那里,得知此事的。
  他儿媳妇昨晚吃晚饭时,说了些外面听来的事情。
  之前张夫人找桑景云的麻烦,县城的人是同情桑家的,但见桑钱氏日日买许多肉食回去,又听说张家给了桑家很多田地,他们那点同情就没了。
  还有人同情张家,觉得桑景云当初是故意跟张夫人闹起来的,就是为了破坏张四爷的名声,让张家给钱。
  桑景云道:“洪掌柜,我知道了,多谢你告诉我这事儿。”
  桑景云知道这事儿,跟张家脱不开关系。
  本来张家给了他们赔偿,他们与张家的恩怨已经了结,没想到张家背地里,竟还搞小动作。
  这事儿必须澄清,他们家的钱财的来源,也得有个说法。
  桑景云没急着去见阿兰,先去找了桑钱氏。
  桑钱氏还在兰心衣帽店,挺好找的。
  桑景云跟桑钱氏说了几句,就离开了。
  这日,桑钱氏在买猪肉时,主动跟卖肉的人搭了话。
  张四爷让儿媳妇传出的流言,知道的人还很少,至少那屠户是不知道的,他好奇地询问起桑钱氏来:“桑婶子,你怎么每日买这么多肉?”
  “这些肉,也不全是我们家吃的。张四去我家赔罪,给了我家一些地,正巧有人要盖孤儿院,我们就将这块地捐了出去。现如今,那个孤儿院已经动工,有许多人干活,我们就帮着做些饭菜。”桑钱氏笑道。
  “你们怎么舍得把地捐出去?”屠户很吃惊。
  桑钱氏道:“不过一块地,也不值多少钱。”
  屠户听了这话,总觉得心里不舒坦。
  就算不值钱,那也是一块地,谁舍得平白捐出去?
  桑钱氏又道:“我家老爷子早年,在他老家亲戚的几个铺子里存了一些钱,他怕学文把他的棺材本祸害光,就一直瞒着,我也是不久前老家那边来送钱,方才知道此事。如今我们每季都有分红拿,几个孩子也能挣钱,手头便宽裕了。”
  “原来如此!”屠户感叹:“桑老爷真是懂谋算!”
  桑钱氏笑了笑,又与其他人说了这事儿,还懊恼桑元善去世时,因不知道此事,以至于把桑元善的葬礼,办得过分简薄。
  桑钱氏说到当时那场丧事,还红了眼眶:“我那时实在没钱,唉,我哪知道,老头子他还藏了一手?”
  众人纷纷劝她:“你也别伤心了,你如今的日子,不是已经越过越好?如今你有分红拿,两个孙子也能赚钱,将来只有享福的份儿。”
  桑景英半工半读,桑景雄在糕点铺工作,加起来一个月有四个银元的收入。
  陆盈平日里做手工活,也能补贴家用,桑钱氏还接了帮人做饭的活儿……
  再加上分红,桑家的日子,这是要好起来了!
  也是巧了,就是这一日,《新小说报》登了一个不算广告的广告。
  为了省版面,这用的是文言文,大概就是南洋来的商人谭峥泓,在看过《大头菜的一生》后,决定出资两千元盖孤儿院,而作者云景,将上海民众捐给大头菜的钱款,转赠给孤儿院。
  下面就是捐款名单。
  所有捐钱的人,都榜上有名,里面还提到,桑家为桑元善祈福,捐赠一亩半的土地,用于盖孤儿院。
  张四爷让人传的,桑家跟他借钱的事儿还未传开,县城便有了新的传言:“你们可有听说桑家的事情?”
  “什么?”
  “还能是什么?桑元善在老家留了一大笔钱!”
  “竟有此事?”
  “千真万确!我就说桑家怎么突然开始还钱,原来是发了。”
  “你这么一说……我有个亲戚在钱庄工作,他说桑家人,曾拿着大额庄票去钱庄取钱。”
  “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桑元善当真老谋深算!”
  “也不知道桑元善留了多少钱……听说是上万的。”
  ……
  这消息随着报纸飞快传开,等张四爷的儿媳妇再跟人说起桑家借钱的事情,便没人信了。
  这些人当面不说什么,背地里却道:“张四真要那么大方,又哪会眼睁睁看着桑元善办那么个葬礼?”
  “当时桑家连锡箔都买不起,烧给桑元善的元宝,只寥寥几个……”
  “那饭菜也差……张四真要是个舍得钱的,每桌加几毛钱,就能有个像样的席面了!”
  ……
  这些是后来的事情。
  桑钱氏跟人聊天的时候,桑景云正在前往租界的电车上看报纸。
  她刚翻开《新小说报》,就看到了捐款名单。
  桑景云还当洪永祥会将名单发在《上海日报》上,不想最后是《新小说报》将之登出。
  怪不得比洪永祥做的采访,晚了两日上报。
  桑景云有些好奇,却不知道洪永祥压根不敢在《上海日报》上登这个。
  黄培成前段时间遇到他们报社的主编,将他们主编取笑了一番,说《上海日报》销量只有《新小说报》的零头。
  他们主编勃然大怒。
  洪永祥写有关孤儿的采访时,提到《大头菜的一生》这篇文章,然后,主编在审稿时,亲自动手将他这一段给改了。
  《新小说报》读者的捐款名单,主编是绝不会同意登到《上海日报》上的,真要登了,《新小说报》那边,也会非常生气。
  所以,还是让《新小说报》刊登为好。
  桑景云翻阅过《新小说报》后,又开始看《申报》副刊。
  她想知道,自己写的有关血吸虫病的文章,有没有登出。
  自然是没有的。
  桑景云暗叹一口气,但并不觉得奇怪。
  毕竟她这篇文章没个来源。
  《申报》编辑部。
  《申报》作为最畅销的报纸之一,报社的编辑和记者非常忙。
  他们每日都会收到大量稿件。
  若是熟人寄的,他们会第一时间查看,有些约稿的文章,还会亲自上门去拿。
  但陌生人寄的稿件,却不会第一时间看。
  今日有空闲,一个编辑助理,才开始拆陌生人寄来的稿件和信件。
  这些稿件,他们很少录用,他也就看得漫不经心。
  突然,他的动作停下,找到副刊编辑:“汪编辑,我收到了有关血吸虫病的稿件。”
  这些陌生人寄来的稿件,他一般都是直接否决的,提起这个,是因为最近江苏那边,正在闹血吸虫病。
  “跟血吸虫病有关的?谁写的?”副刊编辑问。
  编辑助理道:“没留名字,连地址都不曾留,还标注了不要稿费。”
  副刊编辑闻言眉头微皱,若这是上海有名的医生寄来的,他肯定会刊登,但这是不知名的人寄来的。
  他们副刊的文章,都有固定供稿者,总不能为了刊登这么一篇未经证实的文章,就把别人撤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