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牧绥没有说话,只是忍不住伸手捏了捏他的耳垂。
……
房间里的床确实不大,拢共也就一米五的宽度。两个成年男子睡着,着实是有些捉襟见肘。
好在林知屿平时和牧绥贴着也贴习惯了,也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只是半夜翻身时突然感觉腰后一空,要不是牧绥迷迷糊糊间捞了他一把,恐怕整个人都要和地板来个亲密接触。
节目组虽规定了九点集合,但开播时间却一向不喜欢按照套路出牌。
第二天刚过七点,房间里的摄像头红灯就闪烁了一下,倏地亮了起来。
因为是工作日,这个点许多人已经醒了,直播间里顿时涌进了不少观众,昨晚的哀嚎顿时变作了一片欢天喜地。
【就喜欢节目组这副不守时的习惯!】
【这么暗看啥啊,快更新设备吧,这一坨坨的我都没看到林知屿在哪里!】
【没有一可能你看到的那一坨就是呢……他俩还真像昨天默契问答说的那样,是搂着睡的。】
【还不止吧,大概在牧绥腰上的位置有个奇怪的凸起你们看到了吗,初步估计应该是纸鱼的腿,算了哥你以后改名叫八爪鱼吧。】
房间的窗帘拉得十分严实,泄不进一点的晨光,所以镜头里的画面十分昏暗。林知屿枕着牧绥的胳膊,半边脑袋都埋在了被子里,一条腿架在他的腰上,睡得分外舒坦。
牧绥的下巴贴着他的额头,清浅的呼吸拨动着他凌乱的发丝。
观众们短暂地欣赏了几分钟后,就看见牧绥悠悠地睁开眼睛。
镜头若是离得近了,大概就可以拍到他还算清明的眼,并未掺杂半点初醒时的惺忪。
他就这样搂着林知屿安静地躺了一会,才缓缓地抽出自己的胳膊下了床。他的动作很轻,除了一点微末的布料摩擦声基本听不到其它。
换衣服的时候,似乎是想到什么,突然往摄像机这看了一眼,然后找了一块布罩了起来。
【好小气一男的!】
【小气+1】
不过等他换完衣服的时候,摄像头往下一低,一转,把那块布甩掉了。
下楼的时候还遇上了程颂,两个锯嘴葫芦一声不吭地出去晨练了半个多小时,节目组特意派了一架无人机前去跟拍。
早晨的空气薄冷,晨雾未散。
牧绥背对着晨光,整个人冷白挺括,下颌线在暖光的雕琢下更显线条锋利,像是一块未被打磨的玉石,天生自带疏离感。
无人机盘旋在他们上方,投下一个淡淡的影子。
程颂瞥了牧绥一眼。
他去年有部电影和《风起长夜
第二部》同期上映,票房被后者杀了个片甲不留,因此也对林知屿留下了几分印象。他一直听说林知屿那个“对象”生人勿近,和林知屿这张扬外放的性格天差地别。虽然不是很想争个高低,但总不能在林知屿那输了一回,还要在这也输一次。
他都已经想到网上那些营销号会怎么写了。
于是他暗暗提了一点速度。
牧绥像是察觉到了他的意图,偏过头扫了一眼,也将步速提了一档,但面上仍旧毫无波澜。
晨光斜斜地洒下来,透过稀薄的雾气落在牧绥的眉眼间。五官在光影映衬下显得越发深邃,那双眼睛淡淡的,像是不带温度的琉璃,情绪也没有没有半分起伏。
但这样一个人,清晨却被林知屿搂得死死的,甚至到了翻身都翻不开的地步。
直播间再次掀起了一片舔颜和嗑糖狂欢。
回来后牧绥重新洗了个澡,而床上的林知屿滚了又滚,彻底把被子卷成了一个筒,架在了自己的腿下。
睡裤因为他并不算规范的姿势缩到了膝盖上,被子上的小腿又白又长,被牧绥开门时溜进的光线一晃,连脚踝都惹眼。
然而弹幕还没来得及欣赏,就看见牧绥一手握着他的脚踝,把林知屿从这个糟糕的姿势解救出来,塞回了被子底下。
但是不少人都眼疾手快地截了图,主要是他手掌扣上林知屿的小腿时,大家都以为会发生点什么。
然而实际上却只看到了一场玛卡巴卡大片。
剩下三组的嘉宾陆续醒来,喻安和里里甚至表演了一场五分钟化妆。
林知屿在八点半的时候才终于被闹钟吵醒,顶着一头鸡窝状的头发半闭着眼睛就下了床。
这回因为全程直播,观众倒是真体验了一场牧绥口中“十分钟收拾好自己”的效率,就是擦防晒的时候堪比海獭洗脸,两只手粗暴地乱抹一通,全然没有在乎半点形象。
【我都要怀疑他是不是看到了网上那些分析他的脸到底是不是原装的帖子了……就这力道,但凡do了一点都要被他搓坏吧。】
【就是说哥咱能不能有点做帅哥的自觉啊,就算是妈生鼻也经不起这折腾!】
【不过这件冲锋衣好帅捏,是不是vlog里牧总让他试的那件啊?】
【看牌子应该是的,牧总真是衣品好牛一男的(虽然大部分都是暗色系的,但昨天直播结束后已经有不少博主在模仿他的穿搭了)】
【……这么一说我就想起来了,昨天大晚上刷到一个男主播模仿牧总穿搭搞那啥,衣服细节完全是一个天一个地,硬是给我整养胃了,没实力别硬蹭啊谁想看霸总穿九块九包邮的西装!】
节目组见人终于齐了,清了清嗓子,正式宣布:“今天的挑战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文化探秘——大家需要前往塔尔寺完成定向任务;第二部分是体能挑战——青海湖沿线自行车骑行十五公里。”
林知屿:“……”
他一边掏出手机开始搜索十五公里的骑行时间,一边转头看向牧绥:“我,菜,捞捞。”
牧绥睨了他一眼,似笑非笑地说:“不是不怕高反?”
林知屿嘟囔道:“……我好像可以怕一下了。”
……
高原的紫外线很强,刺得人睁不开眼,林知屿又戴了帽子又戴了墨镜,结果一走到室外,又被冷得默默从行李箱再掏了一件厚棉袄套上。
之后的一个多小时,他们在塔尔寺完成了一堆文化探秘任务,从抄写经文到辨认藏传佛教的建筑结构,最后甚至还得完成一个“默契考验”——由搭档分别描述一件展品的特征,然后在一堆类似展品里找到对方描述的那一个。
这种猜东西的光荣任务,自然只能落到林知屿的身上。毕竟通过两年的潜力激发,他的记忆力赶超高三学生。
比如,牧绥刚极其精炼地吐出两个词:“金色的,六只手。”
林知屿就飞快地指到唐卡上的佛像。
于是他们组不负众望地得到了第一。
到了下午,气温则稍微回暖了一些。
林知屿脱了棉袄丢在节目组的身上,甚至连冲锋衣都解了下来,系在腰间。
碧空如洗,风吹草低,原本还有和别的组一较高下的意思,可自行车刚骑了几步,林知屿的注意力却全被周遭的景色吸引。
连带着节目说的“奖励”都被抛在脑后。他和牧绥骑骑停停,时不时地还拿出手机拍摄下低空盘旋的棕头鸥和远处的苍山负雪。
风把他的头发吹得凌乱,系在腰间的冲锋衣袖勒出一截细瘦有力的腰身,脊背拉出一条好看的弧线,像是一张将拉未拉的弓。
路上被一群牦牛堵住了去路,林知屿想起导演先前说的一只牦牛三万的传闻,老实巴交地停下车来。
更何况真要硬碰硬,他也撞不过它们。
和他们有着同样想法的应该不在少数,除了早就来过一趟的旅行博主三许和里里,其他两组也纷纷开启了“摆烂赏景”模式。
最后倒是演变成了一场比拼哪组拍摄的素材更多的“加时赛”。
大概是没见过开拍两天就撕了两次剧本的嘉宾,可愁坏了节目组的工作人员。
最后在几人的据理力争下,只好给他们认命掏出了买好的门票,把他们都放了进去。
骑行的终点在二郎剑景区,一望无际的青海湖湛蓝无垠,皓白的西王母雕塑在湖中静立。
成群的棕头鸥在码头上盘旋、在礁石间栖息,彩色的经幡在午后清爽干燥的风中翻涌成浪。
林知屿刚掏出一片从午饭餐馆里顺来的饼干,下一秒,一只棕头鸥低飞而下,趁他还没反应过来,就啄走了大半。
林知屿无奈,只好伸出手把剩下的小半片碎末抛了出去。
忽然,一阵风吹过,他头顶上的渔夫帽掀起一角,很快就打着转逃了远去。
他狼狈地去追,好不容易在栏杆尽头截住了帽子,又转过身要去够牧绥的手机:“快删了快删了!”
牧绥顿了一下,幽幽地把手机放到了身后。
林知屿:“嗯?”
“其实很好看。”他淡淡地说道。
林知屿才不相信,伸手就要去抢,牧绥避了一下,又怕他摔了,抬手扶住他的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