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娘,别担心,万事万物都讲究个顺从本心,物极必反,倒不如让孩子们去嚷嚷着和三郎玩玩,放松一下也未尝不可。”
看着宋三郎的精神面貌越来越好,不再是之前死读书的时候那股沉沉的样子了,林老婆子也就笑着不再多说。
寒风呼号,小屋子内温暖如春,一家人安安心心猫冬,时不时逗弄几个孩子玩,欢声笑语一片。
这日,宋明玉几个人都围在一起背书,互相抽查各自的课业背诵情况,就闻到厨房传来的香气,几个孩子相视一笑,纷纷跑出去,“好香呀好香呀,有什么好吃的啦~”
柳雪梅笑着,“今日做的是栗子炖蘑菇,还有笋干炒猪肉,洗洗手准备上桌了。”
“好耶!有蘑菇,最喜欢蘑菇啦!”
“喜欢就多吃点。”
日子就这样过下去,安心平淡,除了每到晚上就会刮起来的大风,怒吼呼号。一家人也不出屋子,这样似乎和往年的冬天没什么不同。
几个孩子早早吃完饭,又去看兔子去了。
那窝小兔子如今养在堂屋的一个小角落,宋老汉还打了一个木头笼子,在里面铺上一些干草,将兔子养在里头。
几个小娃每日最喜欢的便是读完书就去看几只兔子,兔子也越来越油光水滑,长大了许多,挤在一起可爱无比。
一场晚饭吃得开心。
宋老汉心中却隐隐不安,看着窗外大风呼号,担忧开口:“这些天来咱们一直封闭在屋子里,哪都没去过,村子里现在什么状况也不知道,是应该去打听打听。”
这十几天的安稳日子让一家人养回了精气神,但心中仍是警惕的,不敢完全放松。
宋老汉和宋二郎每隔几日就会去烧炭回来,也不走远,一有情况就往家赶。
前两天遇到一家人逃难经过,宋老汉两人仔细询问一番。才知道外头山匪横行,官府接连出了多条政策,但丁点水花都没有。
一家人本也是福满镇上的人,不得已才出城逃难,往乡下的老宅去。
宋老汉心里沉沉,戒备了两日。恨不得砌一道高城墙,将一家人围在里头。
至于县太爷又下了什么命令,朝廷如何治灾,那些都和他们八竿子打不着,他们只想在这乱世里头,安安稳稳活下去。
老宋家虽在村尾,但也能隐隐约约感受到最近的日子不好过。
林老婆子在煮饭的时候都隐约能听到村里头那破锣一样的叫骂声,声音之大,村尾都能听见。
眼看着村里越来越浮躁了,宋老汉的心也跟着悬起来,嘱咐家中女人孩子。
“这些天更要提高警惕,没啥事不要出屋子,更不要和别人说话,特别是陌生人。”
宋家人接连点头,越发小心谨慎起来。
几个孩子都不敢像以前一样比拼谁的读书声大,只是默默地背书。
宋老汉听着村子里的吵架日益频繁,心里也愈加不安。
虽说自家在村尾,距离村子还有不短的一段距离,但难免保证不会有人将主意打到自家来。
全家人坐在一起商量半天,最终一拍板,每日出一个汉子轮流盯梢巡逻,需要提高警惕,特别是注意院子周围有没有什么异样,有没有不认识的人经过。
接下来的几日,天气更冷了。
大寒风依旧只在夜里肆虐,白天整个世界都白茫茫的一片,空气也是沉静的冰冷。
宋家除了日常巡逻的汉子,其他人都不许出屋子。
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地面,带着肆虐的温度,无情地拍打着门窗。那股厚重的霜也越来越严重,随时都有可能将万物彻底覆盖,包裹,而后取代。
宋家的汉子按部就班巡逻着,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
这些天,柳雪梅闲来无事,便研究着灶上的手艺。她刚将出锅的山药饼子晾好,撒上些许野果干,喜滋滋准备让孩子们来尝尝。
一连喊了好几声也没动静。她将盘子放下,去堂屋里看了看,只见四个孩子正沉浸读着书。
林老婆子笑道:“这几个皮娃子,昨天还说要像三郎那样努力,今日竟也真的都效仿起来了。还流行起比拼来,约定谁背得书多,谁就能多吃甜嘴。”
柳雪梅也笑一声,打算等娃子们背完书,再将吃食端出来。
小孩们的毅力还真是顽强,日日天还不亮就将各自娘亲推搡醒,那力争上游的卷王模样让大人们惊奇不已。
不过孩子们喜欢读书是好事,就连文哥儿都跟着宋明玉几个孩子学了不少大字,已经能够读一些简单的诗词了。
柳雪梅开心,高高兴兴起来给文哥儿收拾读书,欢喜看着他摇头晃脑在那小声背书。
心里也熨帖无比,刚做好了芋头饼子,正想端着出去,就看到宋二郎着急进屋,满身的风霜,道:
“不好了!有人在咱家附近窥探,看那样子鬼鬼祟祟的,不像是好人。”
宋老汉皱起眉头:“这种紧要关头谁能来别人家旁边蹲点。”
宋大郎也道:“为了以防万一,得弄清楚那些人的意图。”
林老婆子又忧愁又愤恨,“这天杀的灾年,这么多麻烦事,唉……”
宋老汉拍了拍林老婆子的肩膀,“老婆子,你且宽心,咱们一家人齐整在一块,不会有啥事。”
说着,宋老汉随着宋二郎出门,在院门的缝隙处看着那几个人的动向。
看到那些人在草垛子后面藏了半响,探出头来看了半天,而后就……走了。
走了!?
宋老汉皱眉。
看着几个人的身影在傍晚的大风来临前越来越远,也越来越模糊。
宋家几人实在摸不清楚,这些人是想来干嘛的。
因为有人监视,一家人又度过了一个忐忑不安的夜晚。
宋老汉一大早上起来,和宋大郎两兄弟早早出门,拿了一个网兜,在院门的大树下埋了一个陷阱。
做好之后,三人在院子里埋伏了一会,远远看见几个人躲躲藏藏往这边来。
果然又来了。
待几个人快要靠近陷阱时,宋老汉狠狠一拉绳子,巨大的网兜瞬间将几个人一窝蜂全都挂到了树上,几人还没有反应过
来怎么回事,互相喊叫挣扎起来。
宋老汉拿着镰刀走出来,“你们在我家门口鬼鬼祟祟徘徊,到底想做什么?”
其中一人道:“别别别!宋家的…我是书砚啊!”
“书砚?”
宋大郎皱紧眉头,“你这……”
书砚苦着脸,“这网兜子硌人,你先把我们放下来吧。”
第36章 王老爷上门做客。
宋大郎赶忙对宋老汉道:“爹,快把人放了,是王老爷的人。”
“王老爷?”
宋老汉当即想到那天山火帮忙的王老爷。
赶忙抄起刀,“咔嚓”一声,砍断了网兜子另一端的绳子,书砚等人便顺着绳索滑落下来。
宋大郎上前将人扶起来,赔笑道:“书砚,这误会可就大了,你大可知会咱们一声,哪有得着这样躲躲藏藏的,咱们还以为是心思不正的人呢…”
书砚摔得屁股疼,龇牙咧嘴道:“你们家这院子修得堪比城墙,天又冷。前两日是摸清楚了稻香村的路况,想着今日来和你们说清楚的。”
宋大郎连声道,“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书砚摆手,“哪有什么大事,近日县城里头事务繁多,老爷多有忧愁,熬出了不少白发,想起当日在宋家吃的那顿晚食,想念不已…”
宋老汉和宋大郎对视一眼,就是这样简单的缘由?
宋老汉随即道:“不过是一顿饭罢了,王老爷若是想吃,随时都可以来。”
宋大郎也笑着道:“外头冷,进屋喝杯热茶吧。”
书砚眼睛陡然一亮,连忙拱手说道:“如此,那就明天吧,明天有时间!”
“热茶就不必了。”书砚不好意思一笑,“我这贸然前来,没有叨扰到你们就好。”
宋老汉等人连声表示没有,几人又寒暄了一阵。
书砚等人得了答复,也不多待,婉拒了宋家人的挽留,便离开了。
宋老汉几人站在原地,望着书砚远去的背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要不是打心底认定王老爷是个好人,他们都要怀疑是不是碰上骗子了,毕竟那个大老爷会在这冰天雪地、滴水成冰的极寒天气里,跑到农户家,就为了吃顿饭呢?
宋老汉道:“既然王老爷明日要来,那咱们就拿出做客的道理。”
“王老爷也算是咱们家的恩人,万不能轻待了。”
宋大郎和宋二郎纷纷点头。
*
第二天,天还没亮,宋家人就早早起了床,开始忙碌起来。
冷了这么多天,今天才正式开始下起雪。
天空好似被打翻了棉絮口袋,大片大片的雪花,如鹅毛般纷纷扬扬飘洒而下,不一会儿,便给世间万物披上了一层洁白的厚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