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两个大汉见好就收,大摇大摆从宋大郎身边经过,阴测测盯了他一眼,走出了巷子。
宋大郎赶紧上前将福子扶起来,福子抹着眼泪,“真是造孽啊,那两个人就是来讨债的啊!”
宋大郎愤恨:“这俩人既然如此无赖,为何还要将钱给他们?”
福子抹着泪,接连叹气:“此事说来话长…”
“我弟弟早早去了,留下我弟媳一个寡妇,辛辛苦苦将两个侄儿拉扯大,当年弟媳与我娘子出城采买,遭了贼人,弟媳为救娘子命丧贼人刀下,临终托孤……”
“唉,就算两个侄儿再不堪,毕竟还有一条人命横在中间,这些年,左右为难惯了。”
福子将两个木桶捡起来,重新挑回肩膀上。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总觉得福子的腰更弯了些。
林老婆子艰涩开口:“就算是有救命之恩,但那两人如此荒谬,也不能让他俩就这样扒着你吸血,这如何使得!”
宋大郎也气道:“实在不行,就去报官!”
福子挤出一个摇摇欲坠的笑,“要有这么容易就好了。”
“宋大郎,今日这份恩情我记下了,娘子多病,我得早点回去。”
宋大郎和林老婆子终究没再说话,看着福子一瘸一拐挑起两个大桶,招了招手,就消失在人群当中。
宋大郎一时无言,只觉得嗓子钝痛。
“娘,时候不早,咱们也该回去了。”
林老婆子叹一口气,两人走出巷子,就看到一旁的布告栏围满了人,吵吵嚷嚷的,都在讨论着新张贴出来的布告。
“这上游村真是不要脸,坏事做尽,堵了河道竟然还不够,还要半夜去割别村的稻子,听说偷稻贼都被县老爷关了三天大牢,打了几板子以儆效尤了。”
有人语气夸张,“嚯,数了一下竟然有四十多人都偷稻了,这下上游村在十里八乡可是出名咯…”
宋大郎和林老婆子对视一眼,这些时日一家人都在忙着各种各样的事,如今再听到偷稻之事,仿佛已经是过了很久很久。
宋大郎跻身上前查看布告,看着上面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还有柳癞子吃喝嫖赌的恶行,都被县太爷狠狠严惩了一番,被发配强制服役去了。
围观众人看完后,都竖着大拇指称赞,“这新上任的县太爷真是个好官!”
有人好奇:“哎,这还抓了几个走私盐的…”
宋大郎顺着声音看去,只见几张巨大的画像,其中一个走私盐的头子眼熟不已。
宋大郎眉头一紧,这才看清楚,画像上赫然是宋三源!
宋大郎瞪大了眼睛。
宋三源?!
他不是在镇子上读书吗,什么时候又和盐贩子扯上关系了!?
第26章 有三千多斤粮食了。
宋大郎皱着眉头从人群中挤出来,林老婆子拉住他:“这是咋了?”
宋大郎简明扼要说了上游村和柳癞子的事,林老婆子拍手叫好,“作恶就得遭报应,还有那柳癞子,千刀万剐都便宜了他!”
眼下这柳癞子这辈子都不会再回到福满镇,林老婆子决定回去就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柳雪梅和宋二郎。
宋大郎心里装着盐贩子的事,心里忐忑不已,握着缰绳的手隐隐发抖。
宋三源这个做事不计后果的,贩私盐可是砍头的大罪,罪及家人都有可能。幸好早就分家了,偷粮食一事之后,也签了断亲书。再怎么样,这事应该也不能波及到自家头上。
他思来想去,还是先不要声张,等这两日弄清楚情况之后,再做决断。
宋大郎与林老婆子心里都装着事,在日落之前赶回了家。
宋老汉一行人心里惦念着卖山药和黄花油,挖了山药便早早回来了。
宋大郎将心中的事压下去,脸上重新扬起笑,将牛车赶到后院,浑身充满劲,朗声道:“爹,二郎,快进来快进来!”
宋老汉一行人赶紧进门,将院门口关严实了,这才忐忑道:“如何了?”
宋大郎故意买了个关子,没直接回答宋老汉的问。高兴笑着:
“起先还没有人注意到咱们,我借了一个煎饼大爷的锅子,娘用芸苔油炒了一盘菜,再抬头时周围已经水泄不通了,听说这是个新油,都新奇得很。”
林老婆子笑着拍他,“就你点子多。”
宋大郎继续笑道,“我打听过了,如今板油72文钱一斤,咱们这黄花油不仅费时费力费柴火,还得大老远运到县城里头,便主张着价格是50文一斤,比猪油便宜了二十文,还有不少赚头。”
“尝过芸苔油炒出来的菜后,一个高门大院的管事嬷嬷一口气就买了五斤,剩下的又被看热闹的买完了,要不是今日带的芸苔油太少,估摸着还能赚更多银子。”
林老婆子也是满脸喜气,今日光是卖油就赚了二两多的银子,可不得狠狠高兴:
“可不是嘛,下次咱们再多做些去,余钱也能留下来给孩子们明年读书用。”
柳雪梅听罢忍不住惊诧,“50文一斤,老天爷啊!”
“这芸苔可真是个好东西,咋没早点发现芸苔籽还能榨油呢…”
宋二郎手肘杵了她一下,“凌晨就得出门,还得赶几个时辰山路,榨油还是个力气活,趁着新鲜劲,50文一斤,值。”
宋家所有人都很高兴,要是这卖油的进项稳定,一斤能赚50文,那用不了多久就能将家底给赚回来。
宋老汉也点点头,“这营生可做。”
宋大郎将牛车上的东西都搬下来,接着话茬:“县城里都物价贵,大酒楼里面的管事都十分喜欢这野生山药,给咱们开了一斤32文的价,咱们共带过去了两百多斤山药,就是六两多银子。”
说着,指着一袋袋的粮食和其它用品,咧嘴笑着:“这一趟买了720斤粮食,与先前买的粮食合计,咱们家也有三千多斤粮食了。”
宋家人心里头都宽慰,看着牛车上还有些盐巴锅碗之类,还有一大包鸡毛鸭毛。
林老婆子将鸡毛鸭毛拿下来,“这两天晒干之后,也能多做两件称实的厚实衣裳,霜灾来了,也不必冻脖子了。”
朱秀儿浅笑,“娘,我来吧。”
林老婆子没拒绝,宋老汉沉吟片刻:“财不外露,日后出门都仔细一些。”
一家人齐齐点头,前几日二房那边窜通地痞来偷粮食这事还记忆犹新。宋大郎今日特地绕的远路回来,就为了防止再被人看到,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村里各处都在嚷嚷着粮食价高的,这时候你满载一车粮食回来,没罪也是有罪。
宋老汉想了想,沉声:“这几日先继续挖山药,大郎和老婆子隔日去县城里卖油和山货,我和二郎抽空再去弄些粘土木材回来,等差不多之后,找几个靠谱汉子来修屋子。”
宋大郎搭腔:“爹,再挖个地窖吧,隐密又能多些地方藏粮食。”
宋老汉赞同:“就这么干!”
总是饿着肚子聊事也不像样,林老婆子道:“得了,都累了一天了,先吃饭,吃完饭再说。”
小孩们不参与大人们沉闷的谈话,宋大郎拿出专门给小娃们带回来的木头小玩意儿,几个孩子新奇无比,吃着胡饼,拿着木雕到处跑着玩。
特别是宋知江三个小男孩,看着精致的木雕小玩意儿更是欢喜的不得了,恨不得随时带在身边精心呵护。
宋知江得到的是他当日喜欢的那个木蛐蛐,宋知云则是一个木雕小鸟,宋知文是一匹小马。
三个孩子玩得开心,胡饼吃得满脸油,一边哈哈大笑。
宋明玉将木雕桃花小手串带在手上,摸着精湛的雕工,也喜欢得很,直道:“囡囡喜欢大哥买的小手串!囡囡喜欢大哥!”
宋大郎笑呵呵将宋明玉抱起来,“喜欢就买!大哥以后赚钱给囡囡买很多很多小手串好不好。”
宋明玉的小胖手招摇着,“好!”
一家人又笑起来,这样有奔头的日子暖得人心里头熨贴。
不多时,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桌,一家人吃着饭围在一起商量接下来的章程。
宋大郎夹起一筷子芸苔:“爹,娘,既然这黄花油是个能赚钱的好路子,十里八乡也不少人家种芸苔的,不如趁着现在,将芸苔籽收购回来,榨了油去卖。”
一家人都点头赞同:“就这么办。”
一斤黄花油50文,县城里头还一堆人抢着要买的,这样一个相当于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砸到头上,不做才是傻子。
宋二郎刨着碗里的饭,提出疑问:“但这黄花油营生也做不长久,原料易得,步骤也简单,总会被人知晓,到时候这营生可咋办?”
一家人听这话,原本已经开始幻想着赚钱之路直达康庄大道,中道崩殂了。
确实,早晚都会让人知道这黄花是如何做的,到时候也就不赚钱了。
宋明玉正吃着蒸芋头,乖巧抬起脸来,“好呀好呀,到时候就人人都可以吃得起油啦,就不会像村西头的二麻子家那样,吃不起油,日日吃糠咽菜,在社学里面连笔都没有力气握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