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清谷河更是已经干涸了。
  宋大郎面色严峻,心下不宁,总有种不好的预感,咬牙道:“猪肉再给我多切五斤,板油多切两斤!”
  猪肉荣没多说,利落将猪肉切好。板油比猪肉贵,毕竟能炼油,熬出来的猪油渣也是一盘菜,价也贵,40文一斤。
  “一共400文。”猪肉荣将肉和板油一起递过来,挑了两只猪耳朵放进去,“老规矩,买的多的多送些添头。”
  宋大郎拎着肉,回到平安医馆让宋老汉看着,没等宋老汉问怎么买这么多肉,宋大郎又出去买布去了。
  到了布庄,才发现此处更是人潮拥挤,且如今都已经是下午了,布庄竟是还没有开门。
  这可不合常理。
  宋大郎拉住一个也在等待的人问,“这布庄今日怎么回事,为何到现在还没有开门,难道生意不做了?”
  那人看了他一眼,见他这样黝黑,穿着简单,一看就是乡下来的泥腿子。
  不过他也没有嫌弃,热心解释道:“没听说吗,北边出了霜冻,据说冻死了几座城池的人,棉花也一路水涨船高,这些人都是在这等着抢棉花的!”
  宋大郎惊讶,“如今秋收都还没到,竟然就开始霜冻了?”
  “可不是么,果真是个灾年。”那人叹一口气,瞧着宋大郎这实心眼的样子,不由得多说了几句,“老兄,听我几句劝,今年冬天怕是也不好过,多买些回家存着,有备无患。”
  “多谢了。”宋大郎行了恭恭敬敬一个礼。
  若有所思,想要再多问一些,布庄突
  然开了门,守在门外的一群人争先恐后往布庄内涌去。
  “哎…哎!”
  宋大郎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人群裹挟着进了布庄里头。好在布庄足够大,掌柜也知晓外面的形式不好,每十步之内就站着一个凶神恶煞的打手,腰间佩刀,涌进来的人连呼吸都不敢重了,生怕惊了这群打手。
  虽然人多,摩肩擦踵,没有一个人敢闹事,都是规规矩矩挑着布料,亦或者去抢购棉花。
  宋大郎捏紧手心,若那老哥说的是真的,多买些棉花备着确实是对的。
  他艰难挤上前问算盘打得飞快的伙计,“这棉花怎么卖?”
  伙计头也不抬,“85文一斤,要多少?”
  宋大郎眉头皱起,“往年不才是20文么,怎么……”
  伙计不耐烦看他,“买不买?不买别挡道。”
  宋大郎侧身让开,后面就有一波人挤着要上前来买棉花。
  85文一斤,这对于一年到头都舍不得吃几次肉的庄稼汉来说,算是天价了。
  毕竟来镇子上找帮工,累死累活一天才赚不过十几文钱,还不是日日都有活做。
  宋大郎一颗心犹豫不已,这样的天价,他得干好几日的活才能赚回来。
  末了还是咬咬牙,狠心下来,买了五斤棉花,一共花了425文。
  就算霜冻没波及到徽州府,回去给家里人每人缝一件棉衣过冬也好。
  看到一些碎布头,想到媳妇朱秀儿的绣品,又要了一些碎布头,索性也一下子多买了些,零零碎碎花了440。
  再扯一条好布,一共花了600文。
  宋大郎只觉得,这辈子从来没有在一天之内花过这么多钱。这一来一回的,一两银子已经没了。
  第8章 “生养之恩已经还完了!”……
  等宋大郎背着五斤棉花,一匹布回到平安医馆,林老婆子和宋明玉早已经在医馆里等着了。
  看到宋大郎买这么多棉花,林老婆子惊着直问,“这是怎么了,怎么买这么多棉花。”
  宋大郎将棉花放下来,擦着汗,“爹,娘,如今这大旱严重,物价也是涨的飞快。”
  眼瞅着牛车附近没啥人,宋大郎将棉花、猪肉放到牛车上,仔仔细细盖好。这才和林老婆子说:“如今猪肉涨了三文钱,一斤要35文,棉花更是贵,一斤85文,就这样,还一堆人在布庄外头蹲着要抢。”
  “85文一斤!”林老婆子大惊,“那一下子买了这么多,这要多少银子啊!”
  宋大郎继续道,“我在布庄外头问了一个老哥哥,说是北方现在霜冻,冻死了好几座城池的人,福满镇消息比较闭塞,传到这不知道消息已经过了多久。”
  “更别说咱们稻香村了,是一丁点消息也无,看着这么多人在抢,咱们也备上一些,也好心安。”
  林老婆子缓着呼吸,点头道:“是了,我刚带着囡囡去买零嘴,那些小玩意竟然也是涨了一文钱,就连肉包子都涨价了,如今三文钱一个,里头还没什么肉。”
  林老婆子不舍得花钱,但是给自己的心肝闺女,自是大方的,总共花了一百文钱买零嘴。
  宋大郎记着平安医馆的恩情,将自己的见闻都和林大夫与林安说了,劝他们也早做准备。
  思来想去,又去了谢家,求了门口小厮,最后谢二娘子身边的小丫鬟出来了,“我们家娘子比较忙,你有什么事?”
  宋大郎仔仔细细将物价飞涨和北方霜冻的消息告知,劝道早点囤些所需物品。
  春月听他说完,捂着嘴笑着,“还算你有些良心,这消息我们娘子早就得知了。”
  宋大郎颤颤行礼,“谢府大恩,小人没齿难忘。”
  春月笑着回去禀告了。
  谢二娘子正陪着尚且会爬玩的小女儿玩耍,听春月禀告完,嘴角有些笑意,“这宋家人还真是个实心眼子,不枉我当日好心赠药。”
  “春月,你且吩咐下去,从今日起,府里要减少开支,让采买处的下人继续多买些米面粮油存着。”
  “是。”春月答。
  *
  宋大郎牛车行得稳当,载着爹娘和小妹稳稳当当行驶在回家的路上。
  看着一路过来,稻子病殃殃的长势,宋老汉心情沉闷。
  庄稼对于乡下人就是命,看到稻子这样子,心里不好受。
  宋老汉认真观察着两边的稻子,下定决心。若是今年收成真的不好,就去镇上买一些,以备不时之需。
  八斤猪肉和四斤板油被拎进厨房,柳雪梅看到这么多肉,不敢置信揉着眼睛,拍了拍身边的朱秀儿,“秀儿,我没看错吧,娘怎么一下子买这么多肉回来?”
  朱秀儿淡淡抚开她的手,“娘怎么做肯定有娘的道理。”
  说着,朱秀儿也没多看,径直进屋去。
  柳雪梅嫌弃看着她的背影,不就是仗着会点针线活,有什么好逞强的。
  双眼随即又紧盯着那八斤肉,口水直咽。
  八斤五花肉,七斤被做成了熏腊肉,挂在后院的屋檐下晒太阳。
  大顺朝的猪肉都是实打实家养出来的大白猪,肉质紧实,油亮饱满,金黄光润,光是在屋檐下一站,就能闻到那鲜香的香味。
  还有一斤,林老婆子准备留着让家人时常能吃上较为新鲜的肉。水烧开之后,将肉放下去煮熟,捞出,倒些白酒浸没,这样猪肉能存放的时间也更长些。
  切下晚上要吃的一块,剩下的放到罐子里,放到阴凉角落存着。
  四斤板油被炼成了猪油渣和三斤多的猪油,将家中所有的罐子都装了个满满当当。
  林老婆子笑着将猪油渣端出去让孩子们当零嘴吃,但数量限制,每人只能吃三块,不准多吃。小孩身体弱,怕吃多了上火。
  柳雪梅看着黄澄澄的猪油渣,无数次咽下口水,但是看着林老婆子将一部分猪油渣放到柜子里,一大部分拿到了堂屋的储量房里藏着,她撇撇嘴,嘟囔:
  “藏这么严实,切…”
  ……
  一连几日,宋大郎等人去挑水灌田,女人们只去挑白天,男人们则日夜不停,时常累得不成人形,倒地就睡。
  林老婆子担心他们的身体,每晚都炖肉吃。还有油汪汪的新鲜猪油炒菜,香得每个人都能吃两大碗米饭。
  三个小子也高兴,宋明玉带回来一些从没见过的零嘴,各种味道都有,样式精巧,最重要的是,带回来了大肉包子!
  小男娃们双眼明亮如星,吃着香喷喷的大肉包子开心嬉笑着。
  燥热的天逐渐过去,清晨和夜晚也开始凉爽起来,稻子的抽穗期也已经过去。
  宋大郎和宋二郎每日出门看着稻子的长势,需要水时,便去山头后的大河去挑水回来。
  林老婆子看着自家早早存了的两个大缸的水,心里庆幸无比,“还好咱们趁着水井还出水的时候存了一些,不然就得像村里人一样早起贪黑去挑水了。”
  出门摘菜时经常遇到一些家里没水了的,拖家带口去后山那条浑浊的大河里去抢水,去晚了只能抢到一些泥泞。
  村里骂声阵阵,人人愁眉苦展,但河里的水有限,各家各户都要用水,便时常争吵矛盾不断。不得不去更远的地方挑水回来。
  宋家更加珍惜用水了,除了一些必要的之外,一滴都不能浪费。
  就算是这样,家里十口人,两口水缸再怎么能装,如今也已经用完了一缸的水,宋大郎与宋二郎也开始加入挑水的队伍,往返几个时辰,只为将干净的水带回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