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隔壁的大柱媳妇听完跟大桥媳妇交换了眼神,两妯娌悄悄去厅里嘀咕。
“想不到大壮这么怕媳妇,一句重话都不敢说。”大柱媳妇着实没有想到。
“可能是怕她再上吊吧。”
“应该是。这个媳妇要是没了,他只能偷摸着跟别人混个媳妇了。”
大柱媳妇消息灵,早听说潘大壮跟对面村子小寡妇胡混的事,先前摔断腿也是在去对面的桥上,有人甚至在猜是小寡妇的死鬼男人看不过眼趁他运势低教训他。
大桥媳妇不爱听神神鬼鬼的,“刚刚他们是不是说地瓜要磨完了?我们要借手磨吗?”
听说地瓜能磨粉,大桥媳妇一直想试试。
家里总是吃地瓜,吃得她真的要吐了,她的胃本来就不好,胃里总冒酸水实在难受,可不吃地瓜光喝稀粥又不饱。有时她挑嘴,还得被婆婆念叨。
“等会儿我去问问。”
大柱媳妇已经跟家里说过刘念磨地瓜粉的事,说过要试试。她嫁到潘家三年生了两个儿子,娘家兄弟又多,在潘家很能说得上话。
潘三婶爱摆婆婆款,本来不想同意,但是大柱媳妇说是两个儿子想吃,潘三婶也就不说什么了。
家里弄不到别的金贵东西,拿几个地瓜磨粉做点吃食还是够的。
等天快黑了,她听隔壁磨东西的声音停了,就过去问了一声。
葛春花已经回来,正在厨房做饭。大柱媳妇一看连做饭这事都不用刘念干,对刘念在家里的地位又有了新的认知,借东西也直接找的刘念。
“你家手磨还用吗?”
刘念也的确想停几天,“可能过几天还要用,你家要用就先搬过去吧。要去跟潘四婶说一声吗?”
“不用,过两天我再搬过来。”
“那行。”
潘大壮一听刘念要把手磨借给三叔家,不禁面露喜色。
他的苦日子总算到头了,正好秋雨绵绵,最适合躺床上睡觉,他明后天可得在床上好好躺上几天,养养这些天累坏的身体。
休息是不可能休息的,明天他就知道刘念给他找了多少活。
夜里,外面的雨已经下大了,整个村庄似乎都陷在雨滴交织的安眠曲中。
静谧又漫长的一夜过去,带走了盘桓不去的暑热,村里一夜入秋。
细雨还没有停,地里的活没法干,暂时都停在那里。自家地里的活倒是能动,有要下种的倒是趁着雨天把冬日要吃的小菜种下,也有趁着得闲赶制冬装的,免得天气忽然转冷赶不上时间。
这年头能有身新衣服穿的可不多,刘念昨天刚得了布,早起见天凉了想着可以穿,这才想到布是布、衣服是衣服,她挑布料时忘记了现在做衣服可不像她在前世做法衣时那样能用法力。
原主也没有做衣服这项技能,顶多衣服破了缝补几针,裁布制衣是不会的。
估计得去请人帮忙,刘念想到了知青院的张静静,还有空间里存着的萝记给她收来的用来换东西的物资,还有没放进空间堆在客厅的东西。
葛春花醒得早,就是不用上工,她也躺不住。
轻轻推开房门,她想趁刘念没起去看看院里的鸡下蛋了没。
自刘念进门,她就再没在家里捡到过鸡蛋,开始还以为鸡到岁数不下蛋了,后来见刘念煮鸡蛋才知道是刘念把蛋都捡走了。
之后她试了好几次想在刘念出手前把鸡蛋捡走都没有成功,今天自然也没有成功,因为在她开门的同时,刘念的房门也开了。
“额……”
她的心提到嗓子眼,想跟刘念解释什么又说不了话。
刘念也朝她努了努嘴,“趁下雨把这些都收拾了。”
什么?
厅堂里的门还关着,没有外面的光亮,屋里黑漆漆的,她也没看清刘念在说什么。等刘念把厅门开了,她才发现厅里堆了小山一般的山货,有板栗、榛子、松子……
葛春花一瞬间狂喜,以为刘念改想法知道给家里搂好处,可搂山货有什么用,怎么不去弄金银回来。再一想,她记起刘念说让她收拾,她脑中顿时只剩下一个念头。
“干不完,根本干不完。”
“还有一些没搬过来,你和大壮记得把这些分类去壳,别弄坏别偷吃。每天收拾完规定份量,才有饭吃;超额完成,还能多吃一点,不然……”
刘念没有说完,也没有给她多余的表情。
前面都给过那么多次教训了,是个有脑子的人总该怕了。
等天色又亮了些,刘念就出了门。
往常这个点,整个村子里的人都起来,今日许多人家都静悄悄的。
刘念起初还不明白是为什么,直到去知青院路过刘家时,听到了刘家两个小子的对话。
“你又起来做什么!让你躺着别动,今天不做饭,你再动就该饿了。”
“我想看看家里是不是漏雨了嘛。”
“哪里会漏雨?入夏前刚补过屋顶。”
说是这样说,刘念却听得到夹杂在雨滴声中不同的滴水声,大概的确是房子的某处在漏雨。
那雨滴是落在地上的,放着不管应该也没事,人生嘛,也不必太急于把所有错漏都补起来,偶尔放任不管也没有什么妨碍,总先顾着最要紧的事。
第163章 年代文炮灰17
因为下雨,知青院里静悄悄的,连早饭也没有人起来煮。
先前都说好了,如果不用上工,大家的饭不用合在一起煮。有人懒得起来做,又想着省粮食,直接躺床上不吃了;也有人趁着今日得闲,想要做顿大餐,得早早起来准备。
程勤奋显然属于想吃大餐的那拨人,可惜他手艺不行,得请后院的女知青帮忙。
至于为什么不请前院的男知青帮忙——还不是他们的手艺同样不行。
做饭的事昨天他就跟张静静说好了,要论手艺,张静静做饭的手艺是最好的,平时做饭时不显,让她用小锅炒菜且不限制调料时,差别就出来了。
李向红炖汤最好喝,就是最常炖一些给女同志喝的汤,程勤奋不好意思蹭。
赵菲跟他一样,做饭手艺不行,可是有她在后院搭线,他才能请动人帮忙,不然这些老知青还真不好接近,他跟有些男知青现在说话都说不到一起。
饭菜的主要材料他昨天跟刘念说定了,刘念说她能想到办法,他其实也好奇刘念能想到什么办法,又有几分感慨。
他们这些外来的知青跟村里人到底不一样,刘念才嫁过去几天就从闷葫芦变成有门路搞各种吃的,他却还止步于跟刘家人交易。
镇上的黑市他也去过,可每次过去他总没碰到卖肉的,去了也白去。除了肉,他对其他山货还真没什么兴趣。
也不知刘念几时能过来,程勤奋这样想,难得地当了知青院第一个起床的人,去开了知青院的门。
刘念正站在门檐下避雨,看到程勤奋开门挥手打了个招呼。
“早呀。”
“早。你来了怎么不叫门?”程勤奋很意外。
“我没料到你们会没起,我记得大家都起很早。”
“这不是不用上工。”
院门打开了,刘念却没有往里走,反而伸手朝刘家的方向指了指,又指指她放在脚边的藤篮。
藤篮上还沾着雨水,藤条颜色也新,一看就是刚编的。上面罩着草帽,程勤奋好奇掀开了一角,发现是一只绑着四肢的兔子。
“活的?”
“对。正好碰上。”
程勤奋也没有多想,笑嘻嘻地问:“赵菲的呢?”
他不好直接说是他要的,免得男知青这边听到了问到他跟前。
刘念没说话,示意他看放在一边的背筐。
程勤奋打量了一眼,因为光线暗,就看到里面有块东西,好像是肉。
“行,那我先去刘家。就怕他家现在还没有那么多辣椒。”
“先缓几天,等天晴我再来拿。”
“那兔子留在知青院?”
“现在拿过去吧,用干净没水的草喂着就行。”
程勤奋本想着拿过去刘家会直接杀了再去别家换东西,可一想这天气出去换东西也不便,是得在家养几天。
“那我现在送过去,借你的草帽用用。”
“好。”
程勤奋懒得回去拿草帽,要不是看有现成的,估计淋着雨就跑过去了。
这会儿雨不大,但下了一夜,路上很是泥泞。
程勤奋戴上草帽,关心的只有哪块地方好走些,生怕一脚踩上陷进去或者滑了。
快到刘家门口,他才分心看了一眼怀里藤篮里的兔子,这一看吓得他差点摔一个跟斗。
藤篮里不止一只兔子,是一窝兔子——一只母兔和五只小兔。
小兔子才长了一层能盖住粉红色皮肤的细毛,眼睛要睁不睁的,躲在母兔怀里瑟瑟发抖,时不时地还吸一口奶缓缓神。
程勤奋的慈母心……不对,慈父心,瞬间就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