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书屋百合>樊笼

第49章

  这一想,便猜到了竹秀今日的说辞是谁的主意。
  但她还是试探道:“你是亲眼所见?”
  竹秀呆了一下,才点点头。
  “好吧,那你有什么麻烦,说来听听。”
  竹秀倒豆子似的说:“起因是万国宫宴上,那意欲行刺的宫女受审,她有用的不吐露丝毫,反而胡乱攀扯出小人曾带给她的一封家书。那书已下落不明,小人无法自证清白,还是靠着裴将军的庇护才免于牢狱之灾,后来裴老将军回京,太后也就没有再提起此事。可小人心里实在不安,既恐连累了裴兄,又恐日后旧事重提,自身难保。”
  林忱撑着下巴,一双常含秋水的眸子冷冷地审视他:“哦?那我又能做什么?”
  竹秀又不说话了,窘迫地挠了挠头。
  “你这一气呵成,又如此得体,是有人教你说的吧?”
  竹秀唯唯点头。
  “裴将军待你胜似亲兄弟,什么路都给你铺好了。”林忱轻敲着茶盏,“我也不能不给他这个面子,按你的心意,是要换个差事?不在锦衣卫,与太后见得少了,此事便不那么容易被想起。”
  竹秀道:“其实我也没什么打算,但凭公主吩咐。”
  林忱说:“你的刀很快,听说是锦衣卫里最快的,若真衙门里做个不大不小的差事,这么多年在宫内的基业便要毁于一旦。”
  她想了一会,道:“太后正要给文苑的几个配备亲卫队,留在沉潜阁,你可愿意?”
  竹秀自然无有不应。
  他走后,青瓜笑说:“这呆子也就只能在亲卫队里混了,旁的他做什么不惹祸?”
  林忱道:“老实些罢了,也不算坏事。”
  她等了一会,又问:“叫鸢儿出来的事,准备得怎么样了?”
  **
  江言清的长发散着,铺落逶迤了一大片。
  太后支着枕,拾起一缕,有好闻的花香。
  “娘娘。”他唤了一声,小马驹似的凑上去,伏在她身上。
  这动作颇考验气质,若是换个粗鲁的成年男子来,必是怪诞。
  但江言清的身量纤薄,并没带来一点压力,他面孔又生得明丽俊秀,只会让人觉得可怜可爱。
  “嗯?”太后拂过他的眉弓,轻声回应。
  江言清只是笑,笑得纯良天真。
  太后便想起了自己喜欢的上一位公子,也是这般年纪,但是英姿勃发,上上一位,温柔多情…
  但很可惜,他们的长相,都逊于江言清多矣。
  纵是太后见多识广,也找不出比他更美的男人。
  “娘娘答应,要帮我找个事做,怎么没有结果了?”江言清听着她的心跳,原来女人的心跳同男人一样有力而均匀。
  太后说:“妥当了。”
  江言清惊喜道:“真的?”
  太后点点头,说:“先去翰林院任两年清职,随后再去你属意的吏部,怎样?”
  “能不能不去翰林?”江言清有些可怜相,“翰林卒业择选官吏要考试,我怎么争得过那些进士出身的学生?”
  太后按下他的头,没说话。
  江言清也就不再求了。
  第二日,天蒙蒙亮,晨雾茫茫,江言清穿着宽大的晨衣起身梳洗。
  太后随即也准备上朝。
  她看向屏风后那长身玉立的男子,忽而算起,自与江言清初见,也有七八年了。
  他跟自己的时间是最久的,若说其中没有这幅皮囊的缘故,太后自己也不信。
  可是,能讨她喜欢的,也只有这幅皮囊了。
  她多少有些舍不得,然而一心入仕的人留不住。
  留下了,落人口舌不说,偏爱易生骄横,自己的眼睛也不能十二个时辰盯着他。
  江言清出来,面上一层薄薄的水痕还没擦干,便听到太后说:“你去翰林,不比从前清闲,日后便不要再进宫了。”
  他手里的巾帕掉在地上,怔怔了半天,没反应过来。
  这是在赶他走?
  江言清一双多情还似无情的眸子看过去,得到的只有冷淡的回避。
  他先是不可置信,随即又腾起滔天的怒火。
  这荒唐的老女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也就罢了,自己还没嫌弃她年纪大,她反而先厌倦了自己吗?
  这些年来,有多少人暗笑他以色媚上,揣测他低身俯就心怀不满。
  可他都不在乎。
  因为心里知道,他与太后之间,并不只有一个“利”字。
  每每午夜梦回之际,江言清睁眼看身边人,也有一丝牵挂的温情。
  他弄不清这牵挂来自何处,也许是敬佩,也许是那尚未完全残败的容颜,又或许是那份厚重而曲折的命运。
  总之,他也偶尔恋慕她,梦想若是年纪相当,两人会有怎样一番遇合。
  可是,太后此时的话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他的真情实意并没有自己想得那么要紧。
  “就这样?”江言清问。
  太后毫无芥蒂地看过去,仿佛在问“不然呢”。
  江言清的手气得直打哆嗦,什么都不想说,只想赶紧走。
  然而想起这一走除却情感还要失掉什么,又迈不动步子了。
  他在翰林,若无太后庇佑,同那些寒士出身的学子并无差别。
  江家不在了,他能靠住的只有这个女人。
  正衡量着,太后已穿好了朝服,说:“不要再说什么了。”
  不要求我,也不要追忆往昔的情分。
  我不曾让你折过身段,也看不得你自甘堕落,就这么体面地走吧。
  江言清平时不大聪明,此时却奇异地明白了她的心意。
  于是他走了,此后很长时间,再也没出现过。
  太后推开窗,望着晨露微晞,问:“他生气了?”
  涟娘向外瞥了一眼,说:“他没有资格生气。”
  太后便笑了,讲:“大家都是这样,明明自己也没多少真心,偏要别人全心以待。涟娘,你也觉得我是个无情无义的人吗?”
  涟娘道:“自太后将臣从太/祖皇帝身边带走,提拔成近身女官,我这一生便只认娘娘为主,无论是拿我做刀做剑,还是做脚下的泥土,都甘之如饴。”
  第38章 番外(二)
  彼时, 下邳郡还没有并入渝州里,这座三面环山的小县坐落在山坑内,依傍着全国最富庶的天堂。
  尽管战火连天, 可渝州历来是米粮发源之处,每每易主, 都不会对百姓造成太大的波及。
  赵老爷也是看中了这点,才举家迁来, 避世闲居。
  下坯人家稀少, 赵家作为郡内唯一高墙阔马的大户, 很快被举为士绅。
  邻里不熟悉赵家的品性,只见每日清早,赵家的子弟们便会出城跑马、学文习武,还以为这是了不得的清流门第。
  唯有自家人才知道内里的一片污糟。
  后来太后在深宫忆起少时, 想起那一群花花绿绿的小妾与数不清的兄弟姐妹, 只惊异她爹竟不是死于马上风, 而是死于自己的铡刀之下。
  真是奇闻怪事。
  总之那时, 她是赵家最不值钱的庶出女儿的一员,读书请的老师是个骗子, 一个奶娘奶她们院里的四位小姐。
  她没见过娘亲,“赵垣”这名字也不知是哪位博学多才之士起的,土得掉渣, 又失之柔婉。
  但赵垣还是顶着这个名字, 一砖一瓦垒起来,扎扎实实地长大了。
  她生得清秀干净,又有一双平静的明眸, 初看不惊艳, 却十分有韵味。
  并非是“女人风韵”, 而是在山水之间、不加雕饰的平和之意。
  教书先生想必也觉得这张脸是骗人的好材料,因此时常对她夸夸其谈,讲起自己年轻时候的丰功伟绩——去某富绅家白吃白喝了几年。
  赵垣对此类狗屁之言听得津津有味,常边琢磨机关术边与他谈论如何行骗。
  比如,如何骗她那小表弟冯芳把马借给自己骑骑。
  先生说:“你别做梦了,不然我给你当马,你骑骑看吧。”
  赵垣已经八岁了,闻言就要坐到他身上去。
  老骗子吓得就地一滚,赶紧溜了。
  **
  年少时的荒唐事讲不完,毕竟赵垣只生得一张好脸孔,却没有世俗磨砺出来的好耐性。
  她不屑矫饰语言,直白又冷淡,一贯在亲父与后母身边不讨好。
  那时正值乱世,这么一大家子人挤在一起,彼此呼吸相邻,一点风吹草动都要被放大。
  她这般不事周旋,自然也为姐妹甚至奶母所厌恶。
  一开始赵垣不大在意,她从来不惧孤独,每天要做的事很多,活着也并不是非要讨谁喜欢才好。
  甚至,她觉得没有母亲,其实也不是一件坏事。
  瞧瞧旁的妾室是如何教导她们的女儿——谦卑和顺,千万不要在外人面前出风头、抢嫡出小姐的排面,最好在夫人面前讨喜欢,母亲和兄弟也可以沾得上一点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