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仁宗朝的人才,在宋朝历史上可谓首屈一指,政治方面有吕夷简、范仲淹、晏殊、王安石、包拯……】
  看到熟悉的名字,评论区再次被刷屏了——
  评论区
  “语文背诵天团之一——范仲淹!”
  “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秉公直言,高风亮节,也是庆历新政的推动者之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怀旧》”
  ……
  范仲淹若是了解现代饭圈文化,一定会说一句:请关注我的政绩,远离我的诗词!
  因为他们写诗词就像我们现代人发朋友圈一样,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你还敢当着所有人的面朗读十年前自己发的qq空间吗!
  “语文背诵天团之一——晏殊!”
  “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他执政期间,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均受到重用。”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浣溪沙》”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春恨》”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清平乐·红笺小字》”
  ……
  “语文背诵天团之一——王安石!”
  “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继承范仲淹等人的遗志,推行变法,试图挽救积贫积弱的北宋,是一位目光远大的政治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花》”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
  “还有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执法严明,铁面无私,被誉为中国历史上著名清官的包拯。”
  “三次拜相的北宋政治家、宰相吕夷简。北宋名相、文学家富弼。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进谏的著名谏臣唐介。主持编撰《资治通鉴》的司马光……”
  “还有编纂了中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官修综合性军事著作《武经总要》的曾公亮、丁度。”
  ……
  【文学方面有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评论区
  “语文背诵天团之一——欧阳修!”
  “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开创了宋代文风。”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秋声赋》”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五代史伶官传序》”
  赵匡胤:“防微杜渐、戒骄戒躁,说得真好!”
  “无他,唯手熟尔。《卖油翁》”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
  “《新唐书》、《新五代史》也是他主编的。”
  武则天双目微眯:终于找到罪魁祸首了!
  ……
  【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使宋朝拥有当时世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
  【毕升的活字印刷术问世后,使宋代大量的典籍得以保留。】
  评论区
  “还有王惟一发明的针炙铜人,完善了中医针炙体系。”
  “北宋科学家沈括撰写的《梦溪笔谈》,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北宋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苏颂,制造的水运仪象台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
  【在哲学领域,二程提出的“天理”命题,为沉闷的哲学界吹来了一阵清风,同时也为赵宋为何受周朝禅让,以及建立封建统治秩序提供了理论支持。】
  赵匡胤谢绝:若是你们没有这么千方百计,绞尽脑汁地,为朕的黄袍加身寻找依据,说不定这件事早就被人遗忘了!
  【正如苏轼所说:“仁宗之世,号为多士,三世子孙,赖以为用。”赵祯知人善用,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相对安定,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赵匡胤脑子里不断的重复着一句话: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大宋朝是很繁华煊赫,但他们是不是忘了北方还有一个大敌辽国,是不是没有看到新崛起的西夏!
  《澶渊之盟》带来的短暂的和平,不是让他们偏安一隅,得过且过的!
  【赵祯本人也十分勤俭,不喜欢奢侈,身为皇帝,对自己的要求也极其严格,史书上关于赵祯仁慈、宽厚、恭俭的遗闻轶事特别多。比如有一天晚上他饿了,想吃羊肉,但因为担心这件事会成为定例,日后御膳房每天杀羊等着皇帝点餐,就忍着饥饿,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提起这件事。】
  评论区
  “赵祯散步的时候口渴难耐,但他看了看侍者没有带水壶,担心他们受到责罚,一路上都没有提,直到回到宫殿才说自己渴坏了。”
  “还有一次初秋,官员献上蛤蜊,赵祯问他多少钱,一听说每个都要一千钱,赵祯顿时觉得太贵了,说自己吃不下。”
  “有一次用餐,他正吃着饭,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牙齿一阵剧痛,他赶紧吐出来,还不忘对陪侍的宫女说:千万别声张我吃到了沙子的事,这可是死罪啊。”
  “赵祯日常所用的寝具床帐都是洗了一遍又一遍,洗得都掉色了。”
  ……
  赵祯:“身为官家,受万民奉养,自然要处处小心,不能浪费百姓的血汗钱。”
  赵匡胤:“虽所有些矫枉过正,过于小心,但这不算什么错吧。”
  赵光义:“汉文帝因为十金的花费不修露台,这是为民着想啊!”
  秦皇汉武唐宗却在教导自家太子——
  秦始皇:“帝王肩负一国社稷,要学会抓大放小,连身边的人都管理不好,还怎么治理整个天下!”
  汉武帝:“朕可不希望,你将来留在史书上的都是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
  唐太宗:“帝王从来都不是什么道德君子,若是按着君子的要求,朕就不会发动玄武门之变,你也做不了这个太子!”
  扶苏、刘据、李承乾:……
  【赵祯不光对身边的内侍关怀备至,对自己严于律己,也善于接纳朝臣的意见。】
  评论区
  “一天,赵祯退朝回到寝宫,召梳头太监给他梳头,太监见到赵祯怀里有一个奏折,就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奏折?”
  “赵祯说这是朝臣建议减少宫中宫女和侍从的。梳头太监就在被消减之列,自然不高兴,就给赵祯上眼药,说大臣家里都有歌姬舞女,宫里的侍从并不多,却还要削减,岂不是太过分了!”
  “赵祯意识到太监在劝他拒绝谏官的谏言,立刻将梳头太监第一个削减出宫。”
  “谏官王素劝赵祯不要沉迷女色,赵祯说宫里新进的美女我很喜欢,你就让她们留下吧,王素油盐不进,依旧语气强硬的要求皇帝将人送出宫。”
  “赵祯妥协了,又担心自己日后会不忍心拒绝她们的哀求,立刻下令给每个女子赠送了三百贯钱,送出了皇宫。”
  ……
  赵匡胤觉得有些不对了,这些朝臣是不是管的有点宽了,赵祯是不是太听朝臣的话了?
  他没有自己的主见吗!
  赵祯却觉得自己做的没有错:“朕要做唐太宗那样善于纳谏的帝王,自然要多多听取大臣的意见。”
  第430章 守内虚外
  【宋仁宗性情宽厚,也能够虚心接受臣子的批评和建议。当包拯在朝堂上直言进谏,甚至唾沫星子都喷到仁宗脸上时,仁宗虽然心中不高兴,也只是默默擦脸,面上并不动怒,反而虚心接受建议,改正错误。】
  评论区
  “有一次,包拯反对任命皇帝的宠妃张氏(即温成皇后)的伯父张尧佐为三司使,赵祯便改命张尧佐为节度使,包拯更加激烈地反对,还带领七名言官与赵祯理论。”
  “赵祯大怒道:节度使只是个粗官,为什么要为这么个官职争论不休?言官唐介越次上前,不客气回答道:节度使,太祖、太宗都曾经做过,恐怕不是粗官。”
  “赵祯这才悚然一惊,最终采纳了言官的建议。”
  “但张贵妃不愧是仁宗朝最受圣宠的妃子,依旧想要为自家伯父求官,赵祯只能用包拯挡了回去:你只想着要官,不知道包拯这个御史的厉害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