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梦里又经历了一遍皇后不在,儿子不在的情景,每每想到康熙就觉得心痛,觉得自己对不起他们。
  “守了很久吗?”康熙轻声的问。
  “没有”皇后摇头,不过两个多时辰,康熙这次晕倒也是吓坏了众人。
  好在太子处理的及时,现在已经放出风声康熙是天龙下凡,拯救黎明苍生来了,现在的下雨就是最好证明,大清对战东夷绝不认输。
  三阿哥连夜加点写文章,手底下的人也不闲着,一期报纸不单单只有一篇文章,每次都有好几篇。
  “那就好”康熙也没再说让皇后回去歇着的话,夫妻多年,他了解她,她也了解他。
  等太医带着安神药过来,让康熙喝下歇息的时候皇后才回坤宁宫去了。
  胤祧睡了一觉才等到老青龙,现在外面的雨已经没有那么大了,但这雨估计要持续好几天了。
  “事结了”老青龙说:“那神兽我给抓回去了,你们那个什么白莲教的人也是挺厉害的,什么人都能找到。”
  “白莲教不是我们的”胤祧不高兴了,“那你把他们一锅端了。”
  “没呢,你回头跟那个太子说,让他自个去收拾剩下来的烂摊子。”老青龙说:“我可不是来给他打工的。”
  “好好好”看见老青龙帮了这么大的忙,胤祧现在只想给人顺毛好。
  他也不想问那个神兽是哪个,反正老青龙自个会解决,他现在贴心的老青龙要不要尝尝大清的美食。
  “我让他们做好了送来,可好吃了”胤祧极力邀请。
  “不必了”老青龙倒也不是拿乔,“我得先回去了,那边也有些事。”
  “好”胤祧有些不舍,但还是挥手跟他再见:“下次再见一定要尝尝。”
  看着胤祧这么几年依旧没什么长进的样子,老青龙又是恨铁不成钢又是觉得他这样活的也挺好。
  既不想看他混日子,又不想他吃太多苦。
  算了,他想,也不指望他成什么才,那种过不是过。
  “你多听那个太子的话”老青龙叹口气,他观察了这几天,那个太子对胤祧没得话说,确实很为他考虑,毕竟胤祧也不是真的这个朝代的人。
  “嗯嗯”胤祧点头:“你们说的我都听着。”
  他可是很努力学习的。
  老青龙走了之后胤祧才觉得有些想念南海的生活,那边有他的同伴,有他的好朋友,有家人。
  他慢慢嚼着家人这个词,现在这边也有家人,有朋友。
  而且这边的家人和朋友更脆弱。
  连着下了一周的雨,可算天晴了,这一周干枯的河流也是满了,而且地里的庄稼也不是半死不活的了。
  八月底,胤祧再次和哥哥弟弟们一起去了皇庄,开始了新一轮的丰收,这次他心心念念的红薯终于出来了。
  “烤着吃”还没拔出来,胤祧就迫不及待的举手说要烤着吃。
  “行啊,你先拔”康熙很好说话的样子。
  胤祧还不知道他阿玛在等着他灰头土脸的样子,他先进了田里开始慢慢的拔红薯了。
  灰扑扑的泥土飞扬,胤祧呸呸呸的吐了几口才缓过来。
  太子见他真的直接去拔,赶紧拉他,“快上来”
  上来之前太子给他戴上了自制的口罩和帽子才放他下去,“拔一会就行,等会上来喝绿豆汤。”
  “好”胤祧学乖了,不乱来了。
  阿哥们加上庄子上的人的帮忙,很快就堆起了满满的红薯。
  众人又品尝了红薯做出来的东西。
  农事官在旁边记着东西,他们已经做好了土豆和玉米的册子,现在就剩红薯了,等红薯的写好了之后,他们还打算写水稻和麦子以及躯其他的农作物。
  之前也有人写过,但总归事物都是在发展的,大清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农作物手册呢。
  对于这些康熙当然是鼎力支持的,农作物是立根之本,他们没有做到让所有人都吃上饭,肯定要再接再厉,继续培育良种的。
  趁着这个机会,太子又提议建立一个专门的农学院,专门培养一些深耕农业上的学生,这样他们以后也能专心研究了。就像在福州建立的船政局一样,培养造船修船的人才。
  康熙准了太子的奏折,顺便拨了款。
  于是京城农学院正式建立了,第一年就招收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多名学生。
  九月初,南边的练兵已经加快了速度,几乎隔几天就有几份奏折从福建广东那边送来。
  乾清宫来来回回的人也很多,京城和江南的粮草也开始调动起来了。
  江南是纳税大地,也是每次粮草调动的最大的地方,虽然别的地方也调动,但没有江南地区的多。
  “他们打仗了,皇阿玛还去江南吗?”十二出了一张牌。
  “不知道啊,大哥也没细说”十三也出来一张牌。
  “十一哥,你说呢”十四问胤祧。
  胤祧手里抓着一把牌正纠结出什么呢,听到这话摇了摇头:“不知道,阿玛没和我说,哥哥也没和我说。”
  “哎”众人叹气:“连十一哥都不知道,那其他人肯定也不知道,我们只能等了。”
  胤祧出了牌之后问他们:“你们想去江南干什么?”
  “江南风景好啊,林园很多,而且据说好看的人也多。”十四贼兮兮的说。
  “你才多大啊,就知道好看的人。”胤祧翻白眼。
  “那宫里的人都说的”十四挨了一顿批,有些不高兴。
  “那宫里的阿哥个个都努力的不行,你怎么不努力。”十二就是看不惯十四这副样子。
  “你也没好哪里去”十四更不高兴了。
  眼看着弟弟又要闹,胤祧暴力镇压了起义,一个给了一个脑崩,“不许闹”
  “听着”胤祧严肃的说道,江南现在不重要,毕竟皇阿玛说了,这次是挑着人带,不会全部都带。”
  “那重要的是什么?”十三好奇的问。
  “是我们的嫂嫂”胤祧得意了,“你们不知道吗?福建那边有人调回京城了,阿玛说他家的女儿和哥哥挺配的,看那意思应该是有戏。”
  康熙和皇后一直在挑选太子的福晋,之前的选秀,康熙没有觉得合适的,皇后呢则是想看太子的意思。
  结果福建那边有官员调动,康熙看了之后觉得挺合适的。
  “谁家的啊?”十四也顾不上生气了。
  “说是瓜尔佳氏的女儿,好像她的外祖母是爱新觉罗家的格格,跟我们也算有血缘关系。”胤祧解释。
  太子本人对于他皇阿玛要给他找福晋的事没什么反应,他现在担心的是到底能不能一举拿下东夷。
  说句不好听的话,现在外面形势也不算好,英国法国俄国都在看着大清这次的表现,如果没能做到一举拿下,北美那边的形势一下就严峻了。
  康熙上火的也是这个,只是天高皇帝远的,福晋广东那边的水师,康熙只能从奏折里看他们汇报,到底没有亲眼见到。
  再是忐忑,九月中旬,大清的海军也正式向东夷出发了。
  快到达东夷的海岸边的时候,东夷人还不以为然,他们早就忘记了当初对于大清的羞辱,后面大清没有什么反应的时候,他们还在沾沾自喜的觉得大清也不过如此。
  不过今天他们才算看走眼了,船上的火药对准他们的城门的时候早已晚了。
  大阿哥带着先锋队一路拿下数座城池,没有及时的反应,也没有大清的火药,很快大军就快抵达了东夷的国都。
  东夷的帝王反应过来的时候都要被逼上梁山了,迫不得已派了使团出来和解。
  大阿哥的本意当然不是直接拿下,虽然他也可惜拿不下,但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
  谈判的时候大清竭力压住东夷,“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附属国,大清怎么对你们的应该也是有数的,如此无理的对待大清我们要的不过是一个态度,从来没有想要对你们怎么样。”
  东夷的使团只能陪着笑,都已经打到国都了才说不是想要怎么样,可是命都被人握住了,除了投降割地赔款,还能怎么办?
  冷兵器对上火药,他们没有胜算。
  “地方还是太小了”大阿哥缓缓吐出一口气,只剩下大清人的时候他才说了话。
  “如果不是地方小我们也不能这么快的到达他们的国都,起码要几天时间。”莫察宁高兴的说,来之前还以为东夷很厉害,没想到也不过如此,地方也太小了,还没有广东大。
  “也是”大阿哥笑了:“幸好地方小”
  他看着莫察宁手臂上的伤口问:“没事吧,换药了吗?”
  “早就换了”莫察宁跟着大阿哥有几个月了,说话底气也足,“下面的人都在等着您回去呢,今晚大家估计都很兴奋。”
  “也别太兴奋了”大阿哥目光沉稳的看着外面,仿佛要看透什么:“今晚多几个人值夜,东夷不是什么好对付的人,这次打的闪电战他们没反应,要是被偷袭了就得不偿失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