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宗室中的王爷还是太多了,是时候削几个了。
  这些王爷哪怕不是都有封地食邑,光世袭的爵位俸禄就是笔不小的开支了。
  秦政不乐意出钱养这么多亲戚,他大秦的宗室一向都是凭本事入朝,自己打工赚俸禄的,没有白拿钱的道理。
  昨日扶苏将所有宗室勋爵罗列出来,算了一笔账。发现本位面的大秦延续至今,既然已经有了大大小小数百个亲戚爵位。
  虽然这些爵位都是降等世袭的,一代比一代低,可也架不住数量多啊。最后国库每年足足要挪出五分之一的赋税去养这些猪,这么多钱粮拿去干什么不好?!
  父子俩决定赖账。
  被当成猪养的宗室们正好都因为被富贵养废了,行事比较嚣张。一个两个都不想着上进,反而热衷于在烂泥里沉沦,基本上就没有清白的。
  这种人最好对付,可以按律处置。而且原主是个暴君,暴君不怕被骂行事狠辣,不顾念血脉亲情。
  桥松可不知道自己被祖父利用了。
  他心情愉悦地看着两王如丧考妣的模样,冷哼一声道了句【活该!】。
  然后快乐地想着这下应该不用他去处理这件事了,祖父已经派了别人跟进,他可以趁机偷个懒,就当那种挂名的。
  桥松嘿嘿嘿:
  【到时候让大理寺的人顶在前头干活,我在后头摸鱼偷懒,工作量就可以减轻很多了。】
  快乐.jpg
  群臣:……
  摸鱼确实快乐,但是长沙王殿下,你的小算盘全朝野都听见了啊!
  幸好陛下听不见。
  大家心照不宣地垂眸,没有人打算戳穿他。毕竟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现在不让别人摸鱼,以后别人也会破坏你摸鱼的机会。
  不妥不妥。
  然而。
  九江王殿下冷不丁开口了:
  “老三,赵王和楚王的事情有大理寺跟进,你需要做的应当不太多。既如此,那便将恩科之事也一并负责了吧,能者多劳。”
  桥松:???
  桥松超级愤怒地在心里大喊了一声:
  【臭爹!我才不去!】
  秦政面不改色地补了句:
  “不错,长沙王一向能干,定能处理好此事。”
  桥松立刻改口:
  “是,陛下,臣保证办好。”
  【哼,看在祖父的面子上,就不计较这次的事情了。下回再想给我加工作,想都别想!】
  扶苏根本不信。
  下次阿父再开口,他肯定还是会乖乖答应的,毕竟桥松这小子最不愿意见到祖父对自己失望了。
  扶苏:拿捏。
  群臣却是面露纠结。
  这这这,陛下和殿下到底是听见了心声还是没听见啊?会不会只是一个巧合?能不能给个准话!
  第188章 论心声泄露的主动型用法
  齐月萱心情忐忑地入了宫。
  家中没给她准备什么嫁妆,送走她的时候还一副她即将命不久矣的模样。原身的父母大概是觉得她已经没救了,更应该要不了几个月就能听见她的死讯。
  齐月萱:就很无语。
  起初,齐月萱是有些担忧的。
  她的金手指只是个吃瓜系统而已,不当吃不当喝的。家里没给她准备钱财陪嫁,她怕自己在宫里过得不好。
  只能希望这个嫔位给点力。
  不成想,它还真的相当给力。不仅直接分了一套大宫殿,配备了一堆侍从伺候,还有每个月的高额月银和份例里数量可观的供给。
  宫妃的月银,如果不过于追求物质条件的话,基本只需要花在一些必要的打赏上。要是嫌弃现在给的份例不够,才要拿额外的银钱去买。
  这部分花销可就大了。
  宫里的东西那多贵啊?溢价不知道多少倍呢,反正在外头采买肯定是没这么夸张的。
  齐月萱找系统问清楚了份例里的东西,仔细盘算了一下,做了个计划。她以后就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了,钱存着能不动就不动。
  计划很不错,但赶不上变化。
  贵妃自觉愧对她,额外从自己的份例里划了一些给萱嫔。
  九江王想着女主是个现代人,万一日子过得不好没心情吃瓜就糟糕了,于是也做主给她加了点份例。
  然后就是新妃嫔进宫会有的见面礼和大小赏赐,齐月萱最后一算,发现自己的家底一下子就充实了起来。
  这里头最值钱的还得是各宫给的赏赐。
  齐月萱看都没看什么太后给的首饰、贵妃给的料子、皇帝给的摆件,精准无误地把九江王连着礼物一起送来的小匣子抱进了怀里。
  这里头装的可是钱!
  整整一匣子的金银元宝,都是宫里常用的打赏分量。
  什么叫常用的分量呢?
  就是不用再拿剪子绞了。
  自己绞出来的碎银子,分量不太可控,或多或少会有点偏差。这还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可能会有损耗啥的。
  一星半点的是不心疼,怕的是积少成多呀!
  齐月萱:作为一分钱红包也要抢的现代拾荒人,我绝不允许自己亏钱!
  齐月萱呜呜呜:
  【九江王殿下真是个好人,我支持他继承皇位!】
  旁边的掌事宫女手一抖,差点把东西摔了。但她很快稳住,假装什么都没听见。
  皇位更迭可不是她能听的。
  可陛下和殿下特意派了她到萱嫔娘娘身边侍奉,约莫就是想让她听一听萱嫔的心声,获取第一手消息。
  没办法,谁让萱嫔是后宫妃嫔呢?
  扶苏不可能天天来听热闹,秦政也没空把妃嫔当广播电视放在身边打发时间。
  何况,女主吃瓜的时候和桥松似的一惊一乍,很考验听众不受干扰的能力。秦政虽然这方面很强,但也没有把女主放在身边人为给自己增加困难的兴趣。
  现在这样就刚刚好。
  有消息,掌事宫女会报给侍官,侍官会找到合适的时机转告君上。这样既不会耽误要事,也不用亲自被惊吓。
  扶苏还提议:
  “一宫怎么能只有个掌事宫女?有些事情宫女做起来不太方便,还得有个掌事的宦官。”
  秦政颔首:
  “此言有理。”
  正好扶苏最近有点闲,就把事情丢给儿子去管了。
  扶苏这家伙,难搞的事情推给桥松,他自己就能躲清闲了。哪怕是为了安抚受委屈的大孙子,秦政也觉得该给扶苏安排点事情做了。
  扶苏于是便道:
  “那我把宫里的规制改一改。”
  大秦重规矩,各方各面都划分得很细。但这里的宫中规矩没那么森严,扶苏总觉得好多地方都能改改。
  正好最近不是要处理宗室吗?省下来的赋税不用养猪了,就可以拿去干点别的。
  比方说给宫妃宫侍们长长月银。
  看在钱的份上,想来大家应该会很乐意遵守新规章的。因为涨薪是跟新规章挂钩的,规矩完善的同时月薪增加,不可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扶苏深谙打一棒子给颗甜枣的策略。
  本朝管后宫诸事的是内侍省,类似秦汉的少府、清朝的内务府。
  扶苏把内侍省的长官内侍监叫来。
  内侍监已经隐隐听闻了这位其实应该是皇长子,不敢怠慢,小心翼翼地询问殿下有何见教。
  扶苏微微一笑:
  “也没什么,就是想查个账。”
  内侍监面色一变,上演了最近大家很熟练的扑通就跪,磕头请罪。
  原来先帝在位时不仅朝野吏治不怎么清明,就连宫中这些衙门也是一样的。从上到下的侍官基本都捞过油水,不然宫中也不至于宫妃买点东西月银就捉襟见肘了。
  皇家还没那么小气,给宫妃的例银少到想加餐吃点东西都要算计一下得花多少钱的地步。
  扶苏嫌弃地翻看着这些账目:
  “这都是什么人规定的东西?”
  在他大秦,后妃共分八等。不说排前面的了,就是排第五的“八子”,年俸待遇都有中二千石。
  也就是说,官员在中央任职的时候,每年可以拿到两千石的禄米。这两千石是实打实的,不掺水分,不用考虑税前税后。
  而且说的是两千,其实是两千一百六十。均摊到每个月,就是月俸一百八十斛。
  秦汉的一斛就是一石,120斤,相当于现代的60多斤。一百八十斛每月,就是现代一万一千斤左右。
  每个月,一万斤粮食的供给。哪怕按照后世的粮食批发价也价值三万五了,何况先秦时期粮价更高。
  这还只是八子。
  在汉朝的时候,这么高的俸禄是卫尉太仆这样的顶级高官才能享受的——不过汉朝俸禄削减了,薪资经历过了缩水来着。
  汉朝的八子是只有八百石的,足足砍掉了五分之三。
  扶苏对此点评:小气。
  反正大秦后宫的夫人们不缺钱,从来不用为这种东西烦恼。不像本朝,比汉朝还不如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