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河间王胆子有点小,刘渊对这个盟友其实是不太满意的。
  幸好他刘渊结交的是归顺了晋朝的匈奴五部,而不是别的什么匈奴。勉强还能说一声他和他的下属都是大晋臣子,没有二心。
  虽然到底有没有二心大家见仁见智,但反正河间王是信了的。不仅河间王信了,远在巴蜀的成都王也信了。
  刘渊派人去和这两王传讯,问问他们愿不愿意共商大事。
  皇后如此嚣张,他们就甘心被弹压吗?
  成都王和河间王这些年都被压得出不了头,再不反抗以后只会更难。现在匈奴五部愿意帮他们一把,他们还等什么?
  别说,收到快马加鞭传讯的两王还真有点心动了。
  如果是别人来找他们合作,他们是不太信任的。主要是不信任对方的能力,而不是别的什么。
  匈奴部落就不一样了,匈奴人能打啊!
  而且现在的匈奴虽然能打,却打不过朝廷正规军。这就导致匈奴不能自己作乱,确实需要和别的正规军合作才行。
  两王对匈奴的认知还停留在匈奴被汉族军队压着打的往昔辉煌里,却忘了外头的小股部族确实作战吃亏,晋朝自己养的匈奴五部却不一样。
  刘渊这个人在中原长大的,学了不少中原手段,汉化程度高。他也懂中原军队的优势所在,再针对性地训练匈奴五部,哪里还有短板呢?
  贾南风派去接刘渊回朝没成功,反而得到了河间王、成都王和匈奴五部一起举兵的反馈。没过多久,长沙王也抓住了这个时机,跟着起兵来捞好处了。
  楚王很是震惊:
  “他们怎么都造反了?”
  楚王突然发现,他的叔伯兄弟们好像都很有野心。只有他像个傻白甜,单纯想当个受朝廷重用的普通王爷。
  他这搞得贾南风都舍不得杀他了。
  本来杀楚王也是防止楚王势大威胁到自己,现在楚王根本没那个心思,还在尽心尽力帮她做事,她也就改变了主意。
  贾南风郑重地任命他为大将军,让他带兵配合其他将军一起镇压叛乱。
  楚王重新获得掌兵权,十分高兴:
  “必不负皇后所托!”
  然后像个快乐的大狗狗,出门撒欢干活去了。还不忘让人去给他王妃传消息,说自己很快就能重新获封封国,可以继续带他们娘俩过上逍遥自在的好日子。
  楚王妃:……
  说真的,楚王妃都做好楚王会身败名裂被处死的准备了。结果楚王真是傻人有傻福,一直活到现在还没死。
  他身边那些搅屎棍倒是死了,没了搅屎棍带着他往歪路上走,他看着倒也稍微靠谱了点。
  不过楚王妃还是觉得楚王想拿回封国的盘算是在做梦。
  扶苏陪着阿父看沙盘。
  秦政将几个代表将领的棋子放在不同的位置,和几路反叛势力正面对上。
  扶苏说道:
  “接连两年的大灾,去年是地震,今年是水患。这些人估计真以为朝廷拿不出军粮了,这才如此嚣张。”
  没有粮食,军队能打又如何?
  秦政微微颔首:
  “成都王的封地在去年地震时受损并不严重,毕竟只是最初蜀郡山崩了而已,后续地震都发生在其他州。”
  所以成都王不缺粮饷。
  “水患也没有波及成都国,只稍稍波及了荆州。但今岁的粮食本来就还不到收成的时候,不影响长沙王往年存粮。”
  北境的匈奴也是这个道理,风灾的危害还要等今年秋收才能看到。
  扶苏回过味来了:
  “朝廷为了赈灾,府库消耗严重。这几家虽然也受到灾害波及,却多是今年收不上来太多新粮。”
  所以他们坐不住了。
  要么坐等秋季时朝廷赈灾支援长沙国和匈奴五部,但那个时候不知道朝廷还能拿出多少粮食出来。
  要么就一不做二不休,把朝廷干掉。虽然朝廷国库没有余粮,可好歹秋季会有其他州府送来税粮。
  届时他们就可以率先供给自己,把其他州郡放在后头考虑。不像现在的朝廷,肯定是优先考虑辖下的正经地盘,再去考虑封国和外族部落。
  刘渊与长沙王决定趁着自己现在还不缺粮食赶紧打仗,免得秋收后治下挨饿。所以他们确实也拖不得了,不成功便成仁。
  扶苏轻笑一声:
  “说得好像当真活不下去了似的,还不是为了自己的野心寻找的借口?”
  这种说辞只要能说服跟着他们起兵的将士就行,否则突然说要打仗,将士肯定不乐意陪他们做掉脑袋的事。
  劝人还是得落实到利益上面。
  扶苏帮着父亲摆放棋子:
  “赵王等人伏诛后,不少将领都归降了。晋初的名将大多都在我等手中,此战胜算极大。”
  实际上晋朝压根不缺粮,贾南风在处理赈灾方面很有一手。她知道怎么精打细算地节省粮食,不然八年灾害下来,多丰厚的国库都撑不住。
  而且别的王朝赈灾消耗大,多多少少有贪墨的缘故。
  秦政和扶苏着重防备这一点,导致每每赈灾消耗的粮食都是实打实的。不至于一开始发下去的不够,后续还得再送一大堆。
  这就省下来了很多粮草。
  粮草充足,又有名将领兵。朝中的统治者不拖后腿,焉能不胜?
  打仗这种事,名将的作用很大。好的将领本身也会降低兵力和军备的耗损,哪怕跟你打持久战也是不怕的。
  扶苏数了数:
  “我们想对付的藩王都蹦出来了,倒是省不少事。”
  本来还想徐徐图之的,结果计划赶不上变化。有些人着急往火坑里跳,实在是太配合了,没办法。
  贾南风也觉得他们真是太配合了。
  这种心想事成的感觉实在美妙。
  她本来都在想还剩一个长沙王要怎么对付,结果长沙王看大家起兵他也起兵了。老天爷都站在她这一边,可见大晋气数已尽。
  不过打仗的事情她不太懂,所以就不胡乱插手了。秦太傅说这些交给他,还表示会尽快结束战斗。
  贾南风问为何。
  秦政答:
  “氐人首领最近不太安分。”
  他预计最迟明年氐族就会挑衅西晋,所以先把这群内乱的家伙收拾了。
  到时候氐族一看他们这么凶悍,战乱平息得如此之快,说不得就不敢发兵了。如此一来,国内也可以继续积蓄力量,为后续征战塞外部族做准备。
  贾南风立刻调度粮草军备:
  “太傅缺什么直说便是,我一定全力配合。”
  贾南风也知道,西晋面临的外敌和内患同样十分严重。如果她想成功篡位,少不得要把外敌也一并解决掉。
  如此一来,她功勋卓著,哪怕篡位别人也只会说是她应得的。晋朝皇室解决不了的隐患她能解决,活该她当开国女帝。
  秦政很快安排好了作战之事。
  打仗他不在行,但他知道该派谁去打谁。为君者擅长用人就已经赢了一大半,多少皇帝都是栽在用人不当上的。
  扶苏则跟在阿父身边充当狗头军师。
  “我派人去联络鲜卑了,昭帝那边应该会协助我等抵御匈奴。”
  八王之乱白热化的时候中原王朝一看就没前途了,鲜卑还乐意帮忙打匈奴。现在朝廷安稳,就更没有拒绝的可能了。
  鲜卑也活跃在并州等地,打压了匈奴就相当于扩大了鲜卑的生存空间。
  他们这些羌胡部落族群不同,本来也不是什么盟友。互相之间的仇恨估计比汉匈之间还大,毕竟他们才是经常产生摩擦争抢生存资源的那个。
  扶苏还把已经长大了不少的小家伙拎过来一起见见世面,让他看看太傅日常是怎么坐镇中央、决胜千里的。
  扶苏美其名曰:
  “让他受点来自阿父的熏陶。”
  秦政没有拒绝:
  “也好。”
  秦政说要速战速决,就真的是速战速决,不和你含糊。
  最近秦政发掘出了一个小将苟晞,时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姓,不过秦政看出了他本事不俗。回去一翻史书,才知他就是那个被人比作韩信白起的晋初将领。
  这比的对象……下场都不怎么好。
  有本事的名将少不得有点性格上的缺陷,比如最常见的,生性骄纵。苟晞也是一样的,所以他后来因此被害了。
  秦政将他调去对付长沙王,想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有白韩二人的本事。
  长沙王是实力积攒最多的那个,比其他两王更难对付。苟晞历史上有连破九垒的威名,应对的还都是匈奴等强敌,想来打一个长沙王绰绰有余。
  果不其然,没多久他就生擒了贼首。
  秦政还算满意:
  “虽然拿他和白韩比还有些夸张,不过也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大将了。”
  大约是匈奴做乱时各地败多胜少,实在惶恐。陡然出现个接连大胜的将军,难免把人夸得天上有地下无,以此排解自己心中的担忧畏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