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嬴子楚:身边有个懂经商的人在就是这么快乐。
  嬴稷也很快乐,他亲切地询问子楚:
  “寡人记得,你归国时那个资助你的商人也一起回来了?是叫吕不韦对吧?待天幕结束,令他来见寡人。”
  虽然那是他孙子的相邦,但是没关系,现在是他的臣子了。
  公子子楚:……
  算了,老流氓就是这样的,习惯就好。
  嬴稷还在催促天幕:
  “再说点,还有没有别的?”
  天幕中的太子果然又提出了更多行之有效的操作方式。
  这次倒不是和纸张有关了
  太子招来了匠人:
  「用沙子锻造的琉璃制得如何了?」
  琉璃大家都知道,青铜冶炼的副产品,各国其实都会弄,只不过没人专门去搞这个东西。
  和西方一直致力于把琉璃制造得无色透明不同,东方的琉璃冶炼技术一直是走在另一条道路上的。
  就是仿玉,烧出来的越像玉越值钱。
  所以古代并不是没有烧制琉璃的产业,相反,这个产业还很火爆。只不过它走的不是水晶平替的路线,而是玉石平替的路线。
  东方的最高技术目标是烧成那种温润玉色的成品,恨不得往里多加点杂质,看怎么才能调出那种玉的质感。
  至于为什么不往剔透里研究,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本土产的水晶已经足够剔透了,不比玻璃差什么。
  如果想要透明的奢侈品,用水晶打磨就行了。
  虽然因为水晶矿开采不易的缘故,有些水晶价格是比玉高的。但玉石一向地位非同凡响,不能光用价钱衡量。
  何况水晶的需求量和玉石的需求量也不可同日而语,那些烧不出高端仿玉的工坊自然要为自己的销路考虑。
  往玉的方向烧,做得差点好歹不愁卖。
  秦梓桑的琉璃生意则兼顾了这两点,一方面烧剔透琉璃拿来做窗户和装饰品,另一方面烧仿玉琉璃拿来单纯骗钱。
  都是沙子烧的,成本高不到哪里去。
  烧出来的成果不够透明,带着杂色怎么办呢?
  太子殿下指导:
  「你不会令人打磨成花瓣形状,拿去镶嵌花窗吗?」
  要相信古代书画大家的审美,人家绝对能拿着你提供的彩色碎玻璃给你设计出特别惊艳的加装效果。
  用来坑贵族的钱妥妥的。
  不过赚钱还只是小道,谁都懂一点。这都够不上经济战的边,只能算是经商。
  真正的经济战要落到粮油上的。
  太子殿下捻起今岁的新稻:
  「这些年改良稻种,效果微弱,许是时间还短,要再等上三五十年。不过水肥耕作这些已经摸索出最佳方案了,产量倒是上去了不少。」
  始皇帝听罢颔首:
  「连续数年稻谷丰收,这两年应是没有多少人还会忍饥挨饿了。」
  一些偏僻穷苦的地方难免还要饿肚子,但大部分地区都能吃饱饭了。
  而且良种搭配合适的耕作方式,会令庶民哪怕是遭遇气候条件不太好的年份,也不至于收成过低。
  只要不是过于极端的灾害发生,都能勉强做到“旱涝保收”。如此,饿死的人数就会大大降低。
  太子便说:
  「大秦有了余力,可以尝试朝外打粮油战了。」
  和现代的粮油战不同,古人很难做到完全掌控别国的粮油市场,或者倾吞外国飞地据为己有。离得太远,很多事情都不好办。
  但如果只是单纯地利用粮油优势去干扰别国的政局,那就简单多了。
  太子殿下居安思危,认为不能给外邦发展起来的机会。于是精心命人挑选了遗传性状不稳定的良种出来,准备运往西方。
  遗传稳定的种子自然是要留给秦人自己种植的,毕竟这年头大家也不习惯去官府买种,大都是自己留种。
  如果遇到稳定的种子,就能保证年年产量都不会降低,这样的好东西肯定不能往外送。
  但不稳定的种子却很适合拿去坑外人。
  先用高产赚一笔,后续也不用担心外头的人靠着稳定的高产人口爆发,威胁到大秦。还能顺便在售卖时精挑细选一下买家,扶植势力和本地势大的政权打擂台。
  太子殿下淡淡地说:
  「他们要是过于太平了,就会打大秦的主意。都知道大秦富庶且丰足,很难不把东方当做肥肉。一旦日子彻底过不下去,就会不管不顾来侵扰秦地。」
  所以让他们内斗去,再用良种稍微安抚一下饿狠了的狼群。但这样的供给只是一时吃饱,他们想要以后都能买到良种,就得一直向大秦示好。
  在大秦铁骑的威慑下,想来他们也不敢撕破脸皮。又没到要死要活的地步,尚且可以凑合着活下去。
  始皇帝提醒他:
  「走西域送良种过去,不太方便。」
  西域那条路不好走。
  太子点头:
  「所以这些年一直命人开发海路,沿海岸西行,已经颇有斩获了。」
  种子用海运,就得做好防潮。这倒不难,所以这场粮食战能打。
  太子表示他的下一步是油料:
  「可惜菽(大豆)的含油量想要提升还得许多年,如今这点只是杯水车薪。也不知我有生之年,能否见到庶民不缺豆油。」
  油料作物也是拿捏外邦的利器。
  蒙恬忍不住询问扶苏:
  “菽能制油?”
  西周时期便有植物榨油的记载了,但那个时候提到的不是现在大家熟知的大豆。最早记载豆油的是西汉末年的《汜胜之书》,但豆油普遍推广开来,还要等到唐宋。
  发现豆油的人肯定不少,只不过早起的大豆含油量不太理想。
  而且古代消息传播不便,大家也没有发现了一件事就非要嚷嚷得全天下皆知的习惯。还有很多人甚至会故意藏匿信息,自己独享。
  何况,榨油也不是轻省活。
  扶苏忙着和阿父聊天,随口回道:
  “可以榨油,但是很费劲。要打碎、蒸炒,才能榨。不过你也知道,菽可没那么容易打碎。”
  毕竟要彻底干燥的菽豆才能榨油,而干燥后要打碎,对古代劳动人民来说就很费劲了。何况后续的榨油也相当费力气,因而最好搭配水车和水碓一起,利用水力节省人力和畜力。
  蒙恬:……水碓又是什么东西?
  蒙恬发现他们大秦缺的好东西有点多,所以为什么太子那边就什么都有?
  扶苏:因为孤是同人文主角呀!
  蒙将军不会懂的,秦梓桑有现代作者给他加持金手指。不过问题不大,小太子肯定会把这些分享给大家的。
  秦梓桑的能力重点便是体现在权谋、经济和舆论上,视频里已经分享过这三点了,所以接下来也没什么好说的。
  这毕竟是个介绍秦球历史的视频,不会一直说秦二世。所以接下来,它开始往下介绍其他历史节点了。
  这些扶苏也不知道,于是分了点心神去关注。
  扶苏以为介绍那些的话,应该就没他什么戏份了。毕竟都是几百年后发生的故事,跟他有什么关系?
  结果第一个历史节点就有小太子。
  【秦历280年,秦朝迎来了第一次真正的大危机。各地起义爆发,地方割据。】
  【每每派遣将军前去平乱,不久便会听闻将军已经拥兵自立。朝廷一时无将可用,群臣也不敢轻易信任下一个领兵之人。】
  【而值此危急时刻,在位的秦十世皇帝却是个只懂吃喝玩乐的草包。】
  所有秦人心一揪。
  这都什么地狱开局?外部战乱,结果将军还信不过,送人出去平叛就是在培养新反贼,太令人窒息了。
  好在他们很快想起来了,秦历300年的时候秦朝第二次建立。
  没关系,十世自己拉跨而已,大秦还没亡呢。
  只是他们很快又想起来另一件事,这个第二次建立的秦朝,它家皇帝是正经嬴秦子孙吗?
  视频并不知道大家的纠结,它按部就班地往下播放。
  【好消息,秦十世虽然草包,但他非常听话。】
  各界秦君:嗯?这是哪门子好消息?
  【束手无策的十世选择去求助祖宗,他先去太庙祭拜了始皇帝和二世。】
  众秦君:……
  孩子没本事,人傻,但是听话。遇到问题知道去求助祖宗,乖是很乖,可求助祖宗有什么用?祖宗还能给你显灵不成?
  扶苏悄悄给父亲发消息:
  「我和阿父不会真的‘显灵’了吧?」
  毕竟他们那会儿应该是在地府的,看到阳世儿孙这么废物,很难不着急上火想尽办法帮忙啊!
  秦政正要回消息。
  视频打断了他:
  【虽然祭拜先祖也没什么用就是了。】
  秦政:。
  好了,不用回答了。
  【不过我们前面说了,秦十世他是个很听话的后辈。所以哪怕祖宗没有显灵,他也坚强地找到了祖宗留给他的锦囊妙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