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幸亏郡主果断,直接和离,没有跟这种烂人在一起。”
“从那个时候,我已经想着赶紧回到京都,告诉郡主真相,可是我犹豫了,我不知道真相是不是皇上想听的。”
崔安如知道张兴达这句话的意思。
“我也不敢贸然出现,生怕给郡主带来麻烦……”
崔安如忍不住又哭了起来,父兄去世之后,这个世上能够真心为她着想的人,已经不多了。
“上次闻少主的师弟胡公子从京都回去,说起郡主的事,我才能确定他们都是好人,而且跟郡主是同一个师门。那个时候,我才承认了自己的身份。闻少主没有过问太多,只是通知了你们的师傅,是你们的师傅说,要相信你的能力,必要的时候,你那些师兄师姐们都会帮你的忙,闻少主才决定带我过来。”
“这一路上,我们听说了很多关于郡主的事,简直气得不行,那个温家和贺家,就为了一个林知音,就敢那样欺负郡主,还有那个萧家,真以为出了一个侯爷,就彻底成为上等人了,可以对郡主随意折辱了?”
“若是国公爷和将军还在,他们还敢这样么?”
“还好越是靠近京都,我们听到的消息就越好,不过我也知道郡主能够一次又一次挫败敌人,也是吃了很多苦,背后付出了很多努力……”
“想到这里我就更想赶紧抓到真凶,还原当初的真相……”
崔安如何尝不想,本来她以为,自己有朝一日,一定要亲自去一趟边关,才能知道当初到底发生了什么,如今看来,这一步确实可以省了。
“既然回来了,就安心休养,这件事难度太大,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能让任何人看到,我先想想这件事我该怎么做……”
崔安如陷入了两难,她恨不得直接带着张兴达进宫。
可是张兴达这边只有一个人,当初那一万将士已经不在,而且这件事事关皇上的颜面,已经加封了萧让,也是对边关将士的一种慰藉。
若是这个时候直接推翻之前的晋封,还要彻查当初的隐情,阻力有多大尚未可知,也可能会造成人心惶惶,军心不稳。
皇上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一定不会只想着他们。
目前崔安如手里的牌太少,她不想盲目地都用出去。
张兴达心有不甘,却没有更好的办法。
他们身上担负的责任,不只是镇国公父子的冤屈,更重的是那一万个将士……
那一万将士的背后,又是多少个家庭?
为了功名利禄,要牺牲这么多无辜的人,甚至是英雄,崔安如只要想到这里,就会觉得心里都是恨。
“张副将,你生存下来之后,有没有探听一下,还有没有跟你一样活着的人?”
崔安如总觉得,不该如此。
那一万将士,都是父兄精心挑选过的,哪怕是被人暗算,也不该一个活口都没有。
那场大火,一定不会掩盖他们所有的罪恶。
如今崔安如知道的,萧让一定是罪人之一。
至于他是主谋,还是刽子手,还需要进一步查实。
“闻少主帮我找过,却没有任何音讯……?
崔安如心中凄然,一万人啊,一万人,背后的人到底是怎么狠得下这个心?
之前她想起来的,要给萧让的死法,她突然觉得还不够惨,一定要让他彻底绝望,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让他永生永世都要受到折磨。
“郡主,这个是将军临终之前交给我的,说若是我有幸活下来,就把这个带回来给小世子……我辗转了那么多地方,都贴身带着,生怕弄丢……”
崔安如看到张兴达手里小心地捧着一个小小的木剑,显然是崔振邦亲手雕刻,经常在手中摩挲,木剑的表面已经有些光滑。
“将军说,这是他之前答应小世子的礼物,却迟迟没有送给他,本来想着得胜归来交到他手里,想来是没有这个机会了……”
崔安如的眼泪又不受控制了,亲情刀对她还是有效。
丹青他们几个已经哭成了泪人,怎么可以这样,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戍守边关的将士们,到底是谁,如此丧心病狂?
第340章 真敢说话
接过那把小木剑,崔安如镇定了一下心神。
张兴达的手上还有之前留下的伤疤,崔安如没有办法想象,大庆边关一路到了辽城,他身上到底添了多少伤。
“张副将,你暂时留在翊王府吧,刚好之前我已经找到了一个同样从战场回来的人,如今也在王府。”
张兴达一听,竟然还有人?
“郡主,是什么人?”
崔安如回答了一句:“随军的另外一位军医李蓉蓉……”
张兴达一听,竟然激动起来。
“是她?”
崔安如点头:“她才是一开始就跟着队伍的军医,后来林知音能够用军医的名义留下,也是因为军队之中已经有了李蓉蓉这样的女子,李蓉蓉随军也不是第一个年头了,怎么最后所有的功劳都是林知音的,而且她根本就没有跟着队伍一块回来,这个让我很是好奇……”
“我也是好不容易才找到了李蓉蓉,当时她正在被人追杀,我把她救了下来,并且把她藏了起来。还没等我问什么,翊王殿下说他手里还有另外一个人,让我把李蓉蓉交给他,他一并看管照顾,说不定能问出来什么。”
张兴达听了之后问道:“郡主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相信翊王殿下?”
崔安如摇头:“信任他,应该是多次考察之后吧,我们这样的人,都不会轻易相信别人了,尤其是我这样的孤女,父兄去世之后,马上有人踩到我头上,我行差踏错一步,都会导致镇国公府万劫不复,那个时候嫂子怎么办,琅儿怎么办?”
张兴达一阵唏嘘,如今的镇国公府,没有了国公爷和将军,就从别人不可侵犯的府邸,变成了一块肥肉,谁都想来叨一口。
这么长的时间,崔安如一个女子,凭着自己的本事坚持到现在,还让温家和和贺家遭受了这么大的损失,已经是个奇迹。
即便她已经做到如此,还是没有人看好镇国公府能东山再起,毕竟崔琅还小……
崔安如稍微缓了缓自己的情绪,说道:“翊王殿下已经知道我最大的秘密,所以这些事,让他知道也无妨了。”
张兴达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我就相信他……不过有句话,我还要转告郡主,国公爷临死之前说过,你是女子,本就艰难,之前已经为国公夫人守孝三年,这次若是他真的没有办法回来,只需要守孝三天即可,不然他在泉下有知,也会死不瞑目。”
崔安如再次泪奔,本朝从来没有明确的孝期,都是凭个人意愿。
那些官员在上升期的时候,一般都是守孝三天直接回来上朝。
至于那些孙辈,干脆不用守孝,因为这个时候的家族都比较庞大,孙辈们往往比较多,成亲之后就会跟各个家族之间联姻,孙辈守孝的话会牵扯太多家族,难以执行。
故而孝期在大夏已经是一种用来自律的东西,并不会有人多说什么。
至于之前皇上他们觉得崔安如要守孝三年,是因为他们之前亲眼见证了她为母亲守孝三年……
崔安如一脸动容,说道:“再说吧,三年的时间,已经足够让我谋划很多事……”
张兴达知道她想表达什么,只不过觉得这样太累。
“郡主,若是外面那位翊王真的有心,镇国公府的嫡女,并没有什么配不上的……”
崔安如叹了口气:“眼下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张副将,还是同我说说,你这一路都经历了什么……”
外面,闻志斌正在同陆景琛说话。
“王爷的气色确实跟传说中不太一样了……”闻志斌观察了一会之后,直接说道。
“医仙弟子亲自出手,确实不一样。”
闻志斌摇了摇头:“若是换成我,也未必有这个把握,怪不得师傅说师妹是他所有弟子之中,最有天赋的一个。我们这些师兄跟她比起来,只能是想办法勤能补拙了。”
陆景琛对于崔安如的本事倒是从来都没有怀疑,只是没想到会优秀到这个地步。
“确实,若不是她出手,本王应该已经死了,或者离死不远了。”
“她身上背负的担子太重了,王爷。”闻志斌突然很慎重地说了一句。
陆景琛看着他,猛然之间也懂了他想表达什么。
“你想说,让本王对她好一点?”
闻志斌耸了耸肩膀:“若是你有这个机会的话……师傅说过,小师妹是个很有主意的人,之前那些婚姻,是因为父母之命,毕竟镇国公府要藏拙,儿女不是低娶就是低嫁,可是皇上似乎并未因此就格外体恤镇国公府。若是换成了别的皇族,这些话我未必会说,毕竟当权者总是不喜欢听实话。”
陆景琛点头:“你的意思我都明白,镇国公一家确实忠心耿耿,无可指摘,不然皇上也不会用国丧来给镇国公父子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