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飞鸢这边,褚秋澄那里,都出一出主意,就比谢宜瑶想的还要容易些了。虽然比不上精兵甲装,但至少确实能有些防卫作用。
  于是公主第的女兵们都换上了新的装扮,开始投入自己的工作中。她们本都是家境普普通通的女子,能做上这样的事已经很是幸运,每个月发给她们的钱,足够补贴家用。
  而公主还自掏腰包给她们又添上一笔赏钱。因此哪怕公主略微有些多余的要求,比如组织她们在值班外的时间增强训练啦,也就显得不那么难以接受了。
  反正每日只是在公主第内外执勤,还是很轻松的,她们现在姑且还是如此想的。
  北边的候鸟会在秋季飞到温暖的南方,春燕也在约定的咸宁九年,从京口来到了京城。
  春燕先是到公主府递了简陋的名帖,名帖经了灵鹊的手,灵鹊也记得这个人,因此春燕并没等多久,就如愿见到了谢宜瑶。
  现在的春燕与三年前初至京口的模样已经大为不同,肤色更深了几分,身体也坚实了不少,就连个子都窜了窜。
  谢宜瑶笑道:“看来你这三年至少是没饿着过肚子了。”
  春燕略有些尴尬地摸了摸红润的脸颊:“这还要多亏了殿下当年的提议,如今甚至有不少人反倒自愿留在那里,周将军和张别驾也托我传达感谢。”
  谢宜瑶拉着春燕坐下:“哪里的话,这是靠你们自己的努力换来的。”
  公主府里备有待客的点心,但谢宜瑶还是特地让人去买了春燕爱吃的那一种,因着不远处的街道就有卖,很快就送到了春燕的面前。
  春燕也不推脱,谢过公主的好意,用心品尝起来。
  谢宜瑶边端起茶杯,边问道:“你这次来京城,可是独自一人?”
  春燕放下了咬了一口的糕点,神情严肃起来,用很认真的语气说道:“还有许多想回报公主的娘子们也一道来了京城。”
  “有多少人?暂且都歇在哪里?”
  “都住在城南的一处邸舍。算上我,一共是二十七人。”
  不算太多,谢宜瑶忧虑的心情暂且消下去了,她怕一次来了太多人的话,自己未必能满足所有人的期待。
  “虽然我并不觉得有做什么值得你们回报的事,但给你们一份足以糊口的工作肯定没问题的。只是不知道这些女郎们,可都有在京城长住的想法?”
  春燕用力点了点头:“殿下尽管放心,我们都深思熟虑过的。这几年大家也攒了些钱的,就算公主不方便,也会考虑着要在京城找份工。
  “而且……”春燕稍加犹豫,却还是继续说道,“三年过去了,我也不再是吴下阿蒙。现在想来,那时候直接找到公主面前实在是有些鲁莽,就像殿下说的那样,当时的我我还没完全考虑好所有可能,所以彼时我和殿下说的许多话,现在已经做不得数了。”
  春燕的话说到了谢宜瑶的心坎里去,但她还不能立马给春燕做什么保证,得和这二十七人都见过面才行,也好顺便看看她们各自有什么特长,适合做什么工作。
  择日不如撞日,反正现在也没有亟待解决的公务,谢宜瑶就跟着春燕去了那处邸舍,刚好这也是她名下的资产,亲自视察一下再名正言顺不过。
  甚至到了邸舍里头,管事的人听说公主本人屈尊驾临,那是赶紧放下了手头的事,立刻跑出来迎接了。
  谢宜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一亲自见了其余的二十六人。
  她们有的生得比飞鸢还要高半个头,有的常年做农活,有的以前是靠织布谋生的,有的则是商贾人家出来的。
  又一一问了她们的家庭,有的从记事起就是孤儿,有的和春燕一样有三两家人留在南徐州,有的丈夫早就死在了北地,有的家里男儿参了军,自己独自出来谋生计。
  总之,就算有点牵挂,也不太多,她们形单影只的在南徐州也找不到更好的活计,何不来京城碰碰运气呢?
  春燕还说,其实当初在京口安顿下来的流民中,还有些人有来京城找公主的想法,只是有的还没能下定决心,有的是男子担心与她们同行不便,所以才有她们这一支小小的先头部队。
  谢宜瑶从当中挑了十几个身体资质能做女兵的,让她们这段时间不做别的,就先锻炼身体,至于其余的各有所长,也能在公主这里有用武之地。
  这群人因着不用被强行入兵户的恩德,一直记挂着谢宜瑶,现在公主又给她们能换取报酬的安定工作,更觉得她好似菩萨神仙一般。
  谢宜瑶却说:“我留你们,并非是因为我心善,而是因为你们有用。只要能好好完成工作,我就会给你们应有的报酬。你们可知晓了?”
  娘子们都说知道了,但心里还是觉得这是公主殿下赏给她们的,谢宜瑶没办法,也不再多说。
  虽说只是多了十几个人,但毕竟是超出了女兵本来该有的编制,这难免就会有些问题。
  褚秋澄继续帮着谢宜瑶训练她们这几个新来的人的,但是谢况安排的练武场是去不得的,因此谢宜瑶在自己名下的宅邸中,挑了处位置比较偏的,供她们集体训练。
  皇帝的“补贴”也是没有的,因此花销就得完全靠谢宜瑶个人出,虽然也不是给不起,但难免肉疼。
  为了谋得在民间的好名声,谢宜瑶虽然是做了些能得财的生意,但却不像松阳侯之辈一样大肆搜刮民脂民膏。
  因此哪怕是一小笔支出,谢宜瑶都要精打细算许久,才肯下定决心。
  但她相信这样的付出是会有回报的,眼下这些京口来的女子们,不就是证明吗?
  第95章 兰心蕙质(二) 他平时说的多顺溜呀。……
  谢宜瑶即使再忙碌, 也依旧会按着至少五日一次的频率进宫请安,以表自己身为人女的一片孝心。
  她在这方面是打定了主意万万不能输给太子的。
  因为来得勤快,每次能说的话就少, 父女各自没话找话聊一聊, 待不了太久也可离开了, 这也让谢宜瑶心里好受些。
  否则要是一个月才来一次,一次就要接受谢况一个时辰起步的盘问,那可太摧残她的心灵了。
  这次进宫,谢宜瑶被新修整过的宫城给震撼到了。
  她轻声和身边的小内官说:“我记得上次来的时候,墙面不曾这么洁净, 墙檐上的雕饰也不是这样精美的。”
  这内官经常负责接应入宫的公主, 和谢宜瑶有些交情,他很恭敬地说:“公主上次走的不是这边,才没注意到。这是陛下新下令修的呢, 原先的实在太过破败了。”
  谢宜瑶点点头,说了些套话, 并没有发表多余的感想。
  但到了谢况面前,她刚请过安, 象征地问一问父亲的身体情况, 就有意无意地夸赞起了这些新修的玉砌雕阑。
  谢况被说得不好意思起来,景灿先前还以耗资太过劝阻过他, 虽然自己态度强硬, 且没有别的臣子阻拦, 但心底里还是有点心虚, 他难道当真是个为了私欲劳民伤财的君主吗?
  但听总和自己有点不对付的女儿夸赞这是一件如何弘扬国威的事情,谢况就觉得自己是做对的了。
  当然,表面上他还是一幅叫人看不出悲喜的表情, 似乎对公主的恭维不以为意。但他的嘴角还是出卖了他,谢宜瑶看谢况被哄的心情不错,才开始汇报起最近的日常来。
  “儿最近在城中收留了十几位女眷,她们都是无亲无故的,”谢宜瑶撒起谎来丝毫不脸红,“我暂且先把她们安置起来,准备给她们安排了合适的工作。”
  谢况夸
  道:“你有这样的善心,很好。但万不能影响了本该做的事。”
  “女儿明白。”
  谢况给谢宜瑶开府,安排给她的公务主要本是代他处理一些宗室内部的事,这些他以前是交给谢冲办的。这样一来,也制约了在京中任职的谢冰。
  谢况对六弟七弟的信任不及对四弟,而谢冰在襄阳和京口都有些根基,难免叫谢况忧心,且还不如六弟谢凝和他熟悉,因此就不能完全信任他。
  只是真的落实下去后,难免就会有些超出范畴之外的任务交给吴郡公主府了,就比如之前去吴郡视察,本不该由公主负责的。
  可明眼人都看得出,吴郡公主就是一把陛下的刀,因此反对公主的声音是并不太多的,尤其是在张艾、范坚等人伏法之后。
  但谢况知道这把刀是有她自己的意志的,并不是他命令什么就会去做什么,谢宜瑶不仅会把谢况交待的事情办好,他不曾命令的,她也会自发地主动去做。
  之前的女学,已经为她在京中搏得了好名声,尤其是在士族的女眷之中。眼下还计划着开第二所,甚至放宽条件,可以面向寒庶家的女儿。
  就这事,因为谢宜瑶主动说该收她们家里人的束脩,谢况也就没拒绝,能符合条件的,多是这几年冒出来的新兴家族,门第不高,但家中资产是颇丰的,略微拉拢,对他也有好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