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秦阙认同地点点头:“嗯,这个主意好。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当去操练了。”说完后他指着上面奇怪的棍棍和房子问道:“这又是什么?”
  温珣抬眼看了秦阙一下:“望远镜和温室大棚,打造它们需要玻璃。但是我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操经验,所以我需要找些人帮忙。等部曲大营竣工宴那天,我要求助一下师祖,让他送几个能做实事的人才来。”
  秦阙:???
  温珣说的每一个字他都听得懂,可是连起来就让他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想了想后端王爷随意合上了册子:“啊,想做就做。幽州两百五十多万人口,总能挑选到一两个能干的人。”
  温珣抿唇笑了笑:“好。”他就喜欢秦阙这点,哪怕不知道自己在折腾什么,也会给予自己尊重和足够的支持。
  闲聊间,秦甲敲了敲车厢,“王爷,有传信。”
  秦阙接过传信展开一看,“是长安的消息,圣上赏东西下来了。”说着秦阙将手中的消息递给了温珣,讽刺地笑了一声,“这么大的胜仗,赏的东西就这点,怎么好意思拿得出手?”
  温珣粗粗扫了一眼,正如秦阙所说,景瑞帝赏赐的东西并不算多,除了惯有的牲畜之外,竟然只赏了十万两白银还有两车布。这些赏赐甚至抵不上秦阙先前在京畿大营平叛归来的赏赐。
  温珣细细将写了消息的纸条卷好,又丢入了车中的碳炉里,缓声劝道:“能有赏赐就是好的,越往后,只怕赏赐会越来越少。”
  这个道理秦阙早就知晓了,他虽然是皇子,也是臣子,等新帝上位后,他便是皇帝的兄弟。十万铁骑掌握在他手里,幽州离长安又那么近,皇帝不想办法削他就已经算好的了,还能大咧咧给他送钱送粮送物资?
  端王爷伸手牵过温珣的手,亲昵地亲了亲掌心中光洁的手背后,有些庆幸道:“还好,我们从头至尾没指望过他们。”
  “还是琼琅厉害,若不是你带来了种子,又找人建了第一村,如今我们可能还在为粮草的事情发愁。”
  温珣没有秦阙这么乐观,“第一村的种子要留着明年春播,今年我们的粮草还是不足。你若是真有心,回头得谢谢人家袖青和红玉。要不是她们盘下的几个铺子有所收益,王府中人饭都吃不起了。”
  听温珣不缓不急地说这话,秦阙的身体不自觉地向着他的方向靠了过去。等温珣说完话时,秦阙的脑袋已经搁在了温珣肩头,挺直的鼻梁蹭到了温珣的脖颈上。
  温热的呼吸撞在温珣的脖颈上,酥氧的感觉引得温珣缩了缩脖子:“王爷,形象。”
  秦阙毫不在意,面对自己的王妃,他需要什么形象?端王爷得寸进尺地要求道:“琼琅,你都说了那么久的话了~亲一下?”
  温珣哭笑不得:“你不是刚亲过?”
  秦阙撒娇式地晃了晃身体:“那怎么能算亲?那只能算是舔舔。”
  自从在居庸关中温珣接受了他后,秦阙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都黏在他的王妃身上。只可惜先前那次给琼琅留下了阴影到现在还未散开,秦阙只能用蹭蹭和亲亲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意了。
  听见车厢中的动静,秦甲无奈地打马走远:“哎……”没眼看,曾经那个拿着马鞭挑起王妃下颚的高冷的王爷,终究还是一去不复返了了。
  温珣再一次被秦阙压倒在了软垫上,疾风骤雨一样的亲吻从他的眼角眉梢一路向下,秦阙像是一条不知疲倦的大狗一般凑在自己的脖颈间留下了湿漉漉的吻。端王爷有力的手探入了温珣的衣襟,轻柔地摸索着薄薄衣衫下温热的身躯。
  饶是温珣定力不错,也被撩拨得气喘吁吁有了反应。在失态之前,温珣一把握住了秦阙的手,小小声讨饶道:“别,秦甲他们都在。”
  秦阙顺势摩挲了两下,听见温珣的惊喘后,他满意地收回了手:“嗯,好。”
  端王爷最近可好学了,自从确认对温珣的心意之后,他学了不少知识,如今终于能有用武之地了。相信不久的将来,琼琅心中的阴霾就会散去。
  第51章
  得知秦阙和温珣要亲自监督第一村秋收,第一村驻守的部曲们一大早就在山海关外候着了。这次带领部曲来接他们的人是许湛澈,看到灰头土脸却精神饱满的小少年,秦阙随口问道:“你兄长怎放心让你一人带队?他们人呢?”
  许湛澈咧开嘴不好意思地笑了:“兄长字写得俊,被范统领唤去记录文书了。”
  秦阙微微颔首,还是觉得奇怪,第一村文有范祁武有刑武,怎么也轮不到许湛澈领队。这时就听许湛澈又开口了:“对了,范统领和刑统领受伤了,他们让我给王爷带个话,说他们失礼了。”
  秦阙:!!!
  这么重要的事,为何现在才说?
  温珣急切地问道:“发生什么事了?两位统领伤势如何?”
  听见温珣问话,许湛澈挠挠脑袋,有些腼腆地看了看二人。秦阙只觉得头大:“说话啊,吞吞吐吐作甚?”
  许湛澈不好意思地说道:“前两日,部曲们在村子附近的山上发现了一窝野猪。兄弟们想着打几只下来解解馋,设陷阱的时候,范统领一脚踩空掉进去扭了脚。”
  秦阙:……
  好丢人的受伤方式,难怪许湛澈不好意思说。
  温珣好声好气问道:“那刑武呢?他也是打野猪的时候伤到了?”
  许湛澈应了一声:“嗯,被野猪拱了一下,断了两根肋骨。不过刑统领猎到了不少野猪,特意留了两头最大的,专门留着等王爷和王妃来时宰杀!”
  温珣:……
  真是谢谢了。
  车队在许湛澈的护送下向着第一村的方向前行,这一次温珣对许氏二公子的脾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位二公子说话喜欢大喘气,总是喜欢说一半。实在太气人了,难怪范祁那么好的精神小伙经常和许氏两个公子干起来。
  不过这段时间,许氏两位公子倒是和秦阙的其他部曲统领们相处不错。等待秋收的这段时间里,部曲们和招来的百姓一起开垦了上千亩的荒地。
  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就在第一村外,大片的土地一眼看不到头,田地中间横平竖直的田埂让这片土地看起来无比整齐。等到了明年春天春暖花开时,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就能种上粮食了,如今温珣等人只能看见开垦过后黑油油的泥土。
  正当秋收之际,靠近第一村的田亩中,部曲和百姓们正在争分夺秒地抢收。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扛着沉甸甸麻袋满脸喜气的人,鼓鼓囊囊的麻袋中,或者装着满满的玉米棒子,或者装着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土豆。
  秸秆和土豆秧子也不能浪费,玉米秸秆可以喂牛羊和马匹,最近马场又分到了一些鲜卑战马,等到了寒冬腊月,这些秸秆就能派上用场。部曲们砍下秸秆晾晒,等到秸秆晒干后就捆好装车送往马场。
  土豆秧子可以用来沤肥,百姓们将不再翠绿的秧子扒拉到了田地角落堆放着,等到了明年春天,它们就会化成泥土增加田亩的肥力。
  秦阙眯眼看去,就见收割完的土豆地中,有不少百姓正弯着腰在土里刨地,像是在寻找什么似的。端王爷指了指土豆地,随口问道:“那群人在做什么?”
  许湛澈解释道:“回禀王爷,他们正在找遗落的土豆。”
  土豆不像玉米一根根裹在棒子里,它们深埋地下,有的埋得深,有的埋得浅,收土豆的时候总有遗落下来的土豆。百姓们多翻上几遍,总能翻找到漏网之豆。
  没种过地的端王爷大为震撼:“竟是这样……”
  温珣叹道:“粒粒皆辛苦啊,王爷,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啊。”
  秦阙微微颔首,再看向那一个个弯腰埋头的百姓时,幽暗的眼神中多出了几分敬意。
  眼见快要到第一村了,许湛澈偏头吩咐随行的部曲,让他们提前回村传消息,好让所有部曲出村列队迎接。看到他的举动,秦阙摆摆手随意道:“都是自己人,没必要搞这么多花架子。让部曲们做自己的事就行了,本王和王妃来此也是为了秋收,不要本末倒置。”
  许湛澈闻言求助地看了温珣一眼,在并州时,他和兄长去庄子里溜达,庄子上的仆役都得跪下迎接。秦阙身为一州之主,特意为了秋收的事情而来,他却不要部曲们出村相迎……他还没见过这么朴实的皇子。
  温珣对着许湛澈笑着点点头:“就依照王爷的意思办。”
  第一村附近的空地上随处可见晾晒的玉米和土豆,谷物散发的味道混在空气中,让人心情愉悦。
  马车还没停稳,众人就听见村中传来了范祁和部曲们激动地欢呼声:“喔——”
  温珣下车时,正好听见欢呼声此起彼伏,他好奇问道:“这是在做什么?”
  许湛澈笑道:“过称呢。”刚刚采摘下来的庄稼需要先过一遍称来确定产量,等到晾晒结束脱粒完成后,再过一遍称就能入库了。秦阙他们来得巧,今日已经有粮食晒干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