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吃罢宴席回府,奶娘何三娘从东府提了食盒进来。崇训有了醉意被仆从扶去睡觉了。
  裹儿见了何三娘和植儿,便奇怪:“你们怎么连吃带拿的?”
  何三娘笑着揭开食盒,端出一大碗冒着热气的羹汤,说:“小郎君尝了一口鹌鹑羹,觉得十分鲜美,留着不吃,要带回来给殿下吃。
  郡王说,难得小郎君如此孝心,让他随便吃,命人重新做了与殿下送来。”
  裹儿听了,低头一看,只见植儿仰望着自己,顿时笑了,刚要弯腰抱他,就见他往后一避,自己爬到榻上,催促裹儿说:“阿娘,快吃,这个趁热好吃。”
  这话让裹儿心中熨帖,又十分好奇,他们一家虽然节俭,但是植儿并非没见过世面,宫宴上那么多佳肴不爱,偏生喜欢这个鹌鹑羹。
  她便在植儿的注目下,命人用小碗盛了,端起抿了一口,忽然眼睛一亮,当真是鲜美至极,又醇厚非常,道:“果然很好,植儿有心了。”
  植儿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说:“阿娘有了弟弟,多吃些。”
  裹儿顿时笑了,道:“你知道什么弟弟妹妹。”
  “我也想要个妹妹。”植儿想了想道。
  裹儿吃了两小碗,便吃不下了,她原是吃了午饭,遂将剩下的分给众人尝鲜,都赞不绝口。
  何三娘笑道:“哪能不好吃?这鹌鹑羹别的不说,光鹌鹑就用几百只。”
  裹儿道:“几百只鹌鹑?今日参加宴会的人有很多?”武三思下了帖子到公主府,说只是请了亲朋故旧赏桃花。鹌鹑个头小,吃了几百只倒也不多。
  “光这一碗,我就听厨上说用了三百六十只鹌鹑!”何三娘忙道。她是从幽州为植儿请的奶娘,因齐整爽利,一家子都被裹儿带入神都。
  何三娘出身小门小户,哪里见过这样奢侈的饭菜?往日在公主府,只觉得比一些中等人家略好些,到了郡王府才见识到泼天的富贵。
  裹儿暗自吃了一惊,又问了何三娘宴请何人,酒馔如何。
  何三娘眯眼想了郡王府的喧嚣,便道:“殿下你不知道,哎哟哟,郡王府好大的气派,又不是拜寿,又不是年节,那客人来得一茬接着一茬,不是这个大官,就是那个将军。
  他们骑着高头大马,穿着又轻又软的皮袍子,不是这个貂,就是那个狐狸,还有几个穿大老虎皮的,我若不是在公主府当差,就认不得这些了,那礼物一抬一抬往后院里抬,听说后院都没下脚的地方。
  小郎君跟了驸马去,我在后头,不知道宴会上吃的是什么。但我们得脸的仆妇,坐了几桌,桌上都是肥鸡、大鸭子、羊肉、马肉……还有一大盘炸鹌鹑,油腻腻的,没人吃……”
  裹儿眉头微皱,翻了年,武三思得了皇帝信重,权势炽涨,人也愈发招摇,整日里要排除异己。因着大部分与相王有旧,李显便多允了。
  裹儿正想着,植儿推推裹儿的手,小脸上带着懊恼,说:“阿娘,我做错了吗?”
  裹儿挥手命伺候的人下去,抚摸着植儿的头,笑说:“你当然没有做错。”
  植儿低头说:“可是、可是,这碗鹌鹑羹不好。”植儿听完奶娘的话,便明白那碗鹌鹑羹就是阿娘说的奢靡。
  裹儿笑了,笑容带着宽容和赞赏,道:“植儿有颍考叔遗羹之美行,阿娘高兴尚且来不及,怎么会怪罪你呢?”
  她心里明白,这分明是大人行事以及教育方式的冲突,与植儿并不相干。
  植儿点点头,双臂在胸前画了叉,说:“我以后再不吃鹌鹑羹了。”
  裹儿摇摇头,指了指植儿心口的方向,耐心道:“鹌鹑羹无错,错的是拿三百多只鹌鹑做羹的人。你我身为皇亲国戚,务要惜福,不可奢靡,方能长久。
  还有,每人秉性不同,有人奢侈,有人节俭,植儿若是改变不了别人,但要坚守自己的本心。”
  植儿闻言若有所思,然后从榻上跳下来,朝裹儿叉手,说:“阿娘,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我想要劝谏阿翁,以后不可奢靡。”
  裹儿闻言乐了,笑道:“理当如此。”说罢,唤人去东府悄悄打听武三思做什么。
  武三思在宴会上推杯换盏,自然早吃醉了躺下,直到晚上才醒。他心里念着客人送来的奇珍异宝,正摆在榻上赏玩,就听说他的好孙儿来了,赶忙叫进来。
  植儿一进来就被武三思抱在怀中摩挲,他问植儿:“晚上天冷,你怎么过来了?过来了,就不要走了,跟阿翁一起住如何?”
  植儿挣扎着下来,一张小脸绷着,看得武三思十分可乐。植儿见阿翁心情尚可,遂叉手道:“孙儿今日蒙阿翁相邀参加宴会,吃了鹌鹑羹……”
  武三思听了,笑道:“这个啊,必定是你母亲爱吃,厨上还有几大篓,我叫人连厨子一起送到东府。”
  “阿翁……”植儿提高了声音。武三思一顿,好奇道:“你说,阿翁听着呢。”
  植儿顿了顿,继续道:“阿翁,一碗羹三百只鹌鹑,未免太过靡费,以后……以后不要这么做了,好不好,阿翁?”
  武三思先是目瞪口呆,继而又气又笑,捏捏他肉嘟嘟的脸,问:“是不是你的公主娘叫你来说的?”
  植儿摇头,道:“是窝寄几……”话一出口,植儿就听到发音不准,立刻不说话了,直直盯着武三思。
  武三思啧啧两声,松开手,植儿道:“沈师傅教了我论语,圣人说了,如果父母做错了,要小心地劝谏他们,直到他们改正。”
  武三思眉毛一挑,从榻上抓了一枚大珍珠抛着玩,问:“阿翁错了?”
  植儿重重地点点头,道:“阿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这叫武三思一口气喘不出来,道:“哪里来的小书呆子?”
  植儿反驳道:“我不呆。”武三思掷了珍珠,叹了口气,揉揉额头说:“好了,我知道了。”
  俗话说,娶妇得公主,平地生公府。武三思心道,他家的公府又生了个小公府。
  武三思只得答应后,但是植儿仍然看着他,伸手自己的手,勾了小拇指,说:“阿娘说,很多人当面纳谏,背地里就忘了。阿翁,与我拉钩钩,要一百年不许变。”
  武三思还能怎样?只好与这个小学究拉钩钩,不仅保证以后不做……不做拿三百多只鹌鹑煨的鹌鹑羹……
  “不要奢靡!”植儿补充道。
  武三思连连道:“好好好。”
  劝谏完武三思,植儿像模像样地行礼告辞,武三思留他宿下。植儿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阿耶喝醉了,还未醒来,我回去要照看阿娘。”
  武三思只好命管事将植儿送回公主府,半响,管事回来,笑着恭喜他说:“主君有佳孙,乃是家族兴旺之相。”
  武三思听了奉承,心中喜悦,面上不显,拿眼觑着榻上的宝物,道:“我原让他挑珍宝,看他小大人的模样,只怕还要嫌弃呢。”
  第89章 谄媚 这不是什么大事,你阿娘开心就好……
  春江水暖鸭先知,若说皇宫哪一处的春天来得最早,当属登春阁。
  登春阁位于池中岛上,四面环水,有平桥与岸相接,岸上阁前遍植垂柳桃樱,此刻正是柳垂绿丝,桃樱竟放。
  阁内传来一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武三思将昨日植儿的趣事绘声绘色讲给皇后听。他一人分饰两角,孙子和他自己,轮到孙子角色时,他声音也夹起来,逗得韦淇等人伏案大笑。
  “他真是这么说的?”韦淇几乎笑出了眼泪。
  武三思站在韦淇面前的地毯上,学着植儿的样子,捏着声音说:“阿翁,与我拉钩钩,要一百年不许变……”
  “哈哈哈……”韦淇笑得前和后仰,半响才能出声:“这孩子又像小孩又像大人。”
  武三思笑道:“植儿不愧是公主的孩子,这品性竟然十足十像了公主。”
  韦淇正值兴头,见武三思比划了半天,叫道:“快给郡王换一盏热茶来。”
  武三思道谢,接了热茶,抿了一口,赞叹之声不觉于耳。韦淇道:“不是什么好茶,谬赞了。”
  武三思忽然盯了半天韦淇的脸,韦淇疑惑地摸了摸自己的脸,问:“郡王,你在看什么?”
  武三思这才回神,一脸郑重问:“皇后眼下有青黑之色,昨晚可睡得好?”
  韦淇闻言道:“老毛病了。”当年流放房州,朝不保夕,又经常有噩耗传来,韦淇就得了夜里多梦的毛病。
  武三思不赞同道:“皇后身为一国之母,玉体贵重,不可怠慢,早让太医医治才好。”
  韦淇这毛病确实看过太医,只不过喝了药也不见好,她又嫌弃药苦,早就不在意了,遂笑道:“不碍事。”
  武三思想了想,道:“我学过按摩之术,为皇后按按,许是能睡好些。”
  韦淇笑辞道:“宫中有医女在,不敢劳动郡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