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众人边说边笑,干活儿都变得轻松愉快了。
第二日,晴红几个亲自押着马车,拉着祭品送到楚家。
跟随她们一起的,还有宣旨太监。
皇上封了妻子生母为三品的诰命夫人,这般葬礼就更隆重了。
方家老少都在楚家帮忙,楚夫人感激,更高兴的还是云氏。
她一个人忙碌坏了,有了刘氏和王氏帮忙,简直是解了燃眉之极。
方家买下的小庄子,这么短的功夫,已经有出产了,送来不少新鲜菜蔬,杀了三头猪,五只羊。
城里的铺子送了海鲜和果子,加上方圆儿亲手张罗的祭品和待客点心,也就齐全了…
待得挪坟结束,入土为安。
微服出宫的方圆儿,上前磕头烧了纸。
楚老太爷扶着闺女坟头,放声痛哭。
“星晴啊,以后爹去九泉之下见你,也不怕了。
你的闺女,爹给你找回来了!
可怜的孩子,你怎么就这么没福气,看不到这日啊!”
楚家都是哭的泪人一样,方家众人也是抹眼泪,赶紧劝慰。
到底让楚家人收了悲声,回了家。
因为是白事,不好太过操办。
楚家只放了十桌儿酒席,前院后院儿各五席面,招待的都是亲朋好友。
但院外却放了流水席,招待附近百姓吃羊汤面条…
忙完这件事,月份也就到了七月,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也是西瓜开园的时候。
桥安县的西瓜一如既往的大批量运往京都,得益于方玉前几年的卖力推广。
如今不只桥安县,附近几个县也都开始种西瓜。
所以,原本极昂贵的西瓜,如今也因为一斤十文钱的便宜价格,走进了寻常百姓家里。
但凡日子过得去的,有些家底儿的,白日里买上一个,扔到井里镇着,晚上吃过饭,大刀切开,一家人摇着蒲扇,吃着西瓜,就是最欢快的时光了。
方玉虽然离开桥安县,但在桥安百姓心里,他却是永远的父母官。
西瓜刚开园,瓜农们就摘了最早熟的主根西瓜送到了京都。
方玉无论是给银子,还是推辞,都不成。
最后只能收下,分给了刑部衙门和大理寺的同僚,别说主官,就是小吏们,下衙时候都能抱一个回家。
而接下来,每天都有一车,从来不多也不少。
显见是瓜农们约定好了,甚至排了队。
方玉无奈,只能吩咐善缘堂,到桥安县开展了一次长达半个月的义诊。
看诊,开药方,抓药,都不要一文钱。
这就是对百姓们爱戴的回馈,也是百姓们最喜欢的方式。
于是,方家楚家,几处铺子,甚至辛家,都不缺西瓜吃了。
方圆儿在宫里,都吃过桥安县的西瓜了…
第七百八十八章 夜不归宿
不说京都百姓悠闲度过酷暑,只说丞相府里,因为闭门思过,门前冷清了多少日,让满府的主仆都是不习惯。
后院儿正房里,丞相夫人扯着帕子抹眼泪,哭得是伤心欲绝。
“老爷,您快想想办法吧。
再不救救文慧,她就要活生生被累死了!
呜呜,那个狠毒的女人,居然让文慧日夜不停的抄写佛经,还不给饭吃,不给水喝。
这是要折磨死文慧,可怜文慧在家时候,针线都不曾做过几次,如今居然手指都被笔杆磨得血淋淋啊!
我就这么一个女儿,养大如花似玉。
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也不想活了!”
于丞相手里捏着茶杯,眉头深深皱着。
他少年得志,早早做官,宦海沉浮几十年,见惯了大风大浪。
说实话,他从来没把女子的小手段放在眼里。
他想过先前的算计不成,方家会极力搜寻他的把柄错处,予以打击。
但从来没想到,皇后会用这样的小手段,折磨她的女儿。
难道皇后就不怕皇上厌恶,不怕皇上觉得她恶毒?
“再等等,如今时机还不到…”
“等,等什么!”
于夫人是真急了,直接拍了桌子。
“再等下去,文慧就要死在宫里了!
那个小户女根本不管什么名声,可着性子的折磨文慧。
皇上又宠她,可怜我们文慧不知道怎么盼着家里救他呢!”
于丞相听得也有些恼怒了,不耐烦应道。
“你个妇道人家懂什么!
如今皇上忌惮我,正等着我出错,把我的人手摸清,就要动手了!
你以为我不心疼文慧?
是不能因为她一个人,就把整个家族都搭进去!”
说罢,他一甩袖子,扭身就去了书房。
早有书童偷偷报信给两个极得信重的清客,清客只能硬着头皮赶来。
“相爷,夫人也是担心小姐,还请相爷不要气恼。
不过,宫里那位也是太不讲规矩了。
如今看来,是不是要在方家这里找一找突破口,起码能让宫里那位收敛一些。”
于丞相摇头,“不可,方家是宫里那位的逆鳞。
方玉如今正是藏狂的时候,避其锋芒为上。
若是动了方家,宫里那位加方玉,怕是更没有顾忌了。”
清客就道,“那大人说过的那位…是不是要联手,否则大人如今太被动。
大人的很多门生,怕是已经在动摇观望了。”
于丞相沉默良久,依旧摇头。
“还是要再看看,与虎谋皮,不是上上策。”
两位清客对视一眼,也就不再说话了…
盛夏,天气炎热,但同样雨水也开始多起来。
有时候,晚上下雨,早起时候天空和屋瓦街路都被清洗的干干净净,让人看了都神清气爽几分。
但江南几州的百姓就没这好心情了,水灾已经开始泛滥了。
朝廷派出去的钦差,没有回来,却送了详细的奏折回来。
鱼米之乡,有这美誉的几个州府,河堤都年久失修,被山洪冲击之后,彻底决裂。
幸好百姓撤离了大半,但家园却被洪水吞没了,一年的收成也打了水漂。
眼见早稻要收了,心疼的所有官员都吃不下饭。
就是朝堂上,这几日也都在讨论救灾问题。
夜天逸忙的厉害,一日只能回后殿吃顿晚饭。
即便这般,半夜时候,方圆儿还常发现身边无人。
早起时候,她亲自熬了蔬菜粥去前边,果然夜天逸正带了方玉等人查看南边几州的堪舆图。
几日没睡好,夜天逸的眼睑下有些青黑,就是方玉脸上也带了几分疲惫。
见得方圆儿过来,夜天逸赶紧放下公事,问道。
“你怎么过来了,有事让人跑一趟就是了。”
“我熬了粥,皇上简单喝一碗,垫垫肚子。
南边的水灾再忙,也总要顾着身体。”
方圆儿把食盒放在桌子上,方玉和相夏侯敬元赶紧挪开奏折。
“真是有些饿了,多谢娘娘。”
夏侯敬元赶紧帮忙盛粥,方玉也挽了袖子。
方圆儿扯了夜天逸到旁边的隔间,见里面的床铺就问道。
“你昨晚就在这里睡的?”
夜天逸笑道,“半夜时候想起件事没处置,过来看看奏折,就在这里眯了一个时辰。”
方圆儿心疼,嗔怪道。
“这床没拾掇好,不舒坦。
人少的时候,让人去喊我一声,我过来给你铺床。”
“不用啊,顶多是偶尔歇息一会儿。”
夜天逸不想她跟着费心,这一段朝政忙碌,他都没有好好陪她。
“若是人手多,能保证安全,你也可以出去走走。
最好把家里人都请到宫里来陪你,看戏赏花都好。
不要自己,闲着无趣。”
“我知道了,好玩的多着呢,我哪能委屈自己啊。”
方圆儿随口应着,还要说什么,却发现床榻和窗户中间的缝隙里放了一只高脚凳,凳上一盆花儿开的正盛。
翠绿的叶子像剑兰,几只细细的枝干上,开着米黄色的细碎小花,不张扬,很雅致。
方圆儿看着喜欢,就问道。
“这是哪里来的花儿,开得真好。”
夜天逸想了想,根本没有印象。
“许是花房那边送来的吧,没有注意。
你若是喜欢,搬回后院去吧。”
“不用,放在这里就好,屋里还能添点儿色彩。”
方圆儿顺手摸了摸花叶,“说起来,我只去了御花园,还真没去过花房儿呢。
我记得吴叔说过那里还养了一些鸟雀小兽?”
“是啊,你闲着无事过去看看,挑个喜欢的养着,打发一下闲暇功夫也好。”
“可算了,有大王和大黑在,养什么额都是不够给它们当点心的!”
方圆儿嘴里应着,眉头却皱了起来,再次仔细打量了这盆花,才同夜天逸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