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刘院长气的瞪他一眼,“亏你六十多岁了,怎么就逮到人家小丫头欺负没完呢!人家是送给我的秋梨膏,凭什么要带你一份儿啊?再说了,既然是好东西,肯定不多,人家能探到消息又送来秋梨膏就 已经足够用心了!”
  刘伯也是赶紧帮腔儿,“是啊,灶院那边准备宴客的豆腐和青菜,还都是人家送来的,而且不要银钱。那豆腐和青菜味道特别好,院长饭量都涨了。”
  封老先生立刻顺杆爬,吩咐道,“是吗,那去灶院吩咐一句,送一桌席面过来。中午我们陪着院长试菜!总不能当真等到瀚海那些人过来,我们才知道用什么招待他们吧?”
  众人都被他这般无赖样子逗笑了,多年老友也是熟悉了。
  他们读书多年,多多少少都被礼仪道德束缚住了,倒是这位老友嬉笑怒骂,从来都是真性情。
  “好,好,让灶院送酒席过来。”刘院长发了话,玩笑道,“让他吃饱了,过些时日,瀚海那帮人过来,还真是少不得他做黑脸儿。”
  “对,院长说得对!”
  “封兄,你可要多攒攒力气!”
  安静的小院儿难得热闹起来,笑声朗朗,待得午饭时候更是饭菜飘香。
  而这个时候,唐川和唐甜已经汇合了李老四,采买了不少贵重礼品去崇文馆赔罪了。
  崇文馆这边刚刚午休,学生们吃了饭,聚在一起说笑玩闹,先生也回后院歇息了。
  听得书童通报,林先生赶紧让唐川和唐甜进去了,开口就问道,“唐川,你们家里出了什么事?你从来不耽搁课业,今日是怎么了?”
  唐川直接双膝跪倒,高声说道,“先生,学生有错,特意前来给先生赔罪。”
  “起来,起来!”林先生是个瘦巴巴的老头儿,这一段时日可是把唐川当眼珠子一样,又喜欢他人品方正,哪里舍得他跪着,赶紧亲手扶他起来,坐在自己身边。
  “到底怎么回事,你犯了什么错?赶紧说说,我能帮忙,你就不用害怕。”
  唐川心里感激,越发内疚。
  “先生,您知道麓山书院那边为难没有招待瀚海贵客的宴席一事吧?我家母亲和妹妹琢磨出一种新菜叫豆腐,在军镇那边卖的很好,于是昨日就献给了书院,得到了书院的采用。
  “我娘和妹妹知道我想进书院,就换了一个求见刘院长的机会。方才我已经见过刘院长了,院长同意我进藏书楼做杂役,两年后再做学子。学生没有事先禀告先生,学生有错!”
  “当真?”林先生激动的直接站了起来,欢喜的不成。
  他重重拍了唐川的肩膀,嚷道,“你这孩子,这是大好事,你哪里错了?我一次次带你去书院,就是为了求封先生给你一个机会,即便不能立刻进书院读书,起码也要跟在一个好先生身边,时时刻刻接受教导。但每次都不成,我急的吃睡不香!没想到,你们家里居然办成了!这简直太好了!
  “我知道你怕我生气,但我怎么会生气!我能力有限,一直怕耽搁了你的天分!如今好了,我总算可以放心了!”
  唐川听得出老人家是发自肺腑的高兴,感激的红了眼圈儿。
  他坚持再次跪倒磕头,“先生,您是我的启蒙恩师,学生以后,无论走到哪里,都感念您的教导和恩德。”
  “起来,起来!”林先生也隐约红了眼圈儿,他自然是舍不得这样的好弟子,但他也清楚留下这孩子就是明珠蒙尘。
  “你是不是明日就去书院,到时候我陪你一起。我同封先生走动了很多次,他多少也会看我几分颜面,以后多照顾你一些。”
  第214章 没事儿偷着乐!
  “谢谢先生,明日一早,学生带着马车来接您。”
  唐川没有拒绝,而且诚心诚意请教起来,“先生,是不是要给封先生准备见面礼?今日书院院长咳嗽,我们家送了自己熬的秋梨膏,要不要给封先生再带一罐子?”
  “可以啊!”林先生自觉可以帮上忙,笑的越发高兴了,“封先生那人嘴巴不饶人,实际为人很耿直。你若是送太贵重的礼物,他怕是要骂人。你们自家熬的秋梨膏最好,礼轻情意重。”
  “那好,我听先生的。”唐川笑的温和乖巧,惹的林先生有些心疼,“你这孩子是个懂事的,以后踏上了青云路,一定要勤奋努力别回头。待得你金榜题名那日,才是你当真扬眉吐气的时候!”
  “多谢先生教导!”
  唐甜一直在旁边静静听着,为大哥高兴。先有林先生这样的一心为他考量的先生,以后还有麓山书院里那么多大儒教导,何其有幸。
  好似,所有苦难都聚集在了唐大勇那个渣爹身上,离开他,也就一切顺遂了!
  兄妹俩回到自家宅院的时候,已经是午后了。
  李秋霜一直坐在前院灶间窗前等待,后来实在惦记,又在门前张望。
  康大嫂子不知道怎么回事,但瞧着不像坏事,就来拉带扯劝着她去吃一口饭。
  就在这么个空挡功夫,唐川和唐甜就回来了!
  “娘,我们回来了!”
  李秋霜猛然站起来就跑了出去,饭碗被掀翻在地,她都顾不得了。
  “怎么样,成了吗?成了吗?”
  李秋霜一颗心都要跳出嗓子眼儿,直到见到儿子重重点头,她再也忍不住,抱着儿子痛快哭了起来。
  “川哥儿,娘的川哥儿啊!你受苦了,呜呜,成了,终于成了!”
  唐川也是哽咽,“娘,我以后一定好好读书,你等着儿子给你挣诰命,再也不让任何人欺负你和弟弟妹妹!”
  “好,好!娘等着!”
  唐甜瞧着康大嫂子满脸懵,两个早早卖光豆芽回来的村人也是不知所措,她赶紧上前拉开娘亲和大哥,笑嘻嘻说道,“娘,咱家的豆腐被书院看中是好事!大哥以后要进书院做工,用不了几年肯定有机会被书院先生收为弟子,这是更大的好事!你们不要哭了,我和大哥还饿着肚子呢!”
  正巧李老四栓好马车,从外边进来,她又添了一句,“还有四舅舅,从早晨饿到现在!”
  “好,好,娘不哭!”李秋霜得了闺女提醒,想起此事内情不好太过张扬,就赶紧收了眼泪,张罗着午饭。
  村人们见此才赶上前仔细问问,李老四路上早被嘱咐过,自然也只说唐川进了书院照管藏书楼,可以随便读书,比小学堂前程好一些,但还是需要他自己努力,也需要碰机会,才能在将来真正进入书院求学。
  村人们也是跟着高兴,纷纷拉着唐川闲话儿问起,书院里什么模样,先生严厉吗,每月工钱给多少。
  唐川笑着一一应了,但很快村人就被康大嫂子高嗓门撵走了,“你们别缠着川哥儿,孩子刚从外边回来,累着呢。你们要是闲了,就去把柴火劈了。”
  村人笑哈哈指了墙角满满一大垛的木头绊子,“可不能再劈了,柴垛瞧着比墙头都高了。我们出来好几日了,一会儿跟着老四回村去看看。”
  康大嫂子嘴巴不让人,依旧有话说。
  “那你们就去洗脸洗头发,换套干净衣衫。兜里铜钱多的,就给家里老婆孩子买点儿小东西,别空着爪子回去!好像你们赚钱都被我扣下了一样,其实就是你们偷偷在外边小馆子喝酒了!我可不给你们背这个黑锅!”
  村人们别戳穿了平日的小动作,羞臊的脸色通红,一窝蜂似的散了!
  李老四一边洗手一边问询康大嫂子,“这些人留在城里,不会就是为了喝酒吧?要不要给我爹和三伯娘说说?”
  康大搜摆手,低声嘱咐道,“暂时不用说,我敲打几句就成了。他们卖豆芽都算勤奋,银钱也没乱花。就是好那几口马尿,隔三差五偷偷凑一起去喝几口,一人花费个十几文钱就罢了。”
  李老四放了心,但还是说道,“村里马上种地呢,我回去还是说一声,若是他们家里缺人手,就留他们在家干几日活儿。左右这附近邻居也来拿豆芽儿,不愁卖。”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匆忙吃过午饭,李老四就带着村人坐车回家,他也急着同老爷子报喜呢。
  唐川和唐甜也挽着娘亲回了后院,狗剩儿被特意叫过来一起听。毕竟以后他也要跟着唐川一起进书院,不知道内情容易惹麻烦。
  李秋霜边听边问,待得确认儿子暂时是杂役,以后肯定会被书院先生收为弟子,她才算彻底放了心。
  狗剩儿更是乐的恨不能翻跟头,结果被李秋霜嘱咐了又嘱咐,他只能连连保证。
  最后还是唐川说起狗剩儿平日机灵,才算解救了自己的小书童!
  李秋霜想起明日儿子就要踏进书院大门,激动的实在闲不下来,又去喊康大嫂子去逛布庄,买了上好的棉布料子给儿子做两件式样普通的衣裤。
  最好是瞧着不扎眼,儿子穿着还舒坦的!
  唐川也是激动,但拿起书本立刻就什么都忘了。
  唐甜闲着无事,也钻进了空间,倒腾一下还有什么好东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