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说着话,她拿起勺子,给两位老人家的米饭碗里先舀了一勺子肉末豆腐。
  李二爷爷和三奶奶也没推辞,简单拌一拌就送进了嘴里。
  “这……这简直就是鸡蛋羹啊!”三奶奶激动的脸色都红了,因为嘴里缺了几颗牙,不小心掉了个饭粒,她赶紧捡起来吃掉。
  “这真是豆子做的?真是太好吃了!以后就算牙齿掉光了,也不怕饿死了!”
  “是啊,是啊!”李二爷爷更好兴奋的筷子都拿不住了,但他坚持没一道菜都尝尝,然后就用力拍了桌子,“好,真是太好了!发了,可真是要发财了!这豆腐就是送到皇宫里,皇上都会喜欢,更别提卖出去了!”
  他扭头看向儿子,想要同儿子分享这个喜悦,结果李老四已经吃的头不抬眼不睁了,气的他抬手就是一巴掌,然后同唐甜说道,“糖宝儿,这豆腐……你想怎么卖?二姥爷都支持你!”
  唐甜给老爷子夹了一块豆腐泡儿,笑着应道,“二姥爷,咱们先趁热吃饭,吃完慢慢说。”
  “好,好!”李二爷爷这会儿可是把外孙女当小仙女看待了,真是胖丫头说什么就听什么,他一口咬下去,香的眯起了眼睛,“好吃,真是太好吃了!我这老头儿子就是立刻闭眼睛,也放心了!”
  唐甜给自己也夹了一块豆腐泡儿,同样吃的欢快。
  肉末豆腐吃的是嫩滑,小葱拌豆腐吃的是原味,白菜炖豆腐吃的是热腾腾的锅气,而这溜豆腐泡儿则是大片豆腐下油锅炸过之后,又用酱汁溜入味儿,吃的是个鲜香!
  众人一时都忘了说话,嘴巴只用来吃饭,就算忍不住发出一点声音也是香的有些迷糊了!
  直到饭盆空了,所有菜盘子也空了,老老小小才停了手,互相看看各自抱着肚子都有些不好意思。
  “真是一辈子都没有吃这么饱的时候,实在是太享福了!”唐三奶奶想起大半辈子的贫苦,忍不住红了眼圈儿。
  李二爷爷赶紧劝慰,“老嫂子,过日子要往前看,咱们享福的日子还多着呢。”
  “是啊,三奶奶!”唐甜跑去屋角的篓子里摸出几个山楂,一边在炉子上煮山楂水,一边说道,“豆腐这么好吃,咱们以后怎么卖都会发财!别说吃饱饭,就是顿顿吃肉都成!”
  唐三奶奶赶紧摆手,“可不好顿顿吃肉,那太糟蹋钱了!赚了银钱回来,要先给小子们读书娶媳妇!”
  众人都是忍不住笑,拴柱儿和狗剩儿在灶间吃饱了,也跑进来拾掇碗筷,然后一个刷碗,一个继续去守着院门。
  众人抱了山楂水滋溜滋溜喝着,总算能冷静下来想想前路了。
  李二爷爷皱着眉头,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秋霜啊,不是二叔要打击你们的心气!但是这豆腐实在太新奇了,利润肯定比豆芽儿还要多。咱们才刚刚到塞北,脚跟儿都没站稳,若是外人看了眼红,想要抢夺。怕是咱们全村人拼了命,也护不住……”
  唐三奶奶也是叹气,“我也怕这个呢!虽然说塞北这边是忠勇亲王说了算,这王爷口碑也不错,但财帛动人心,谁也说不准啊!万一有人害了咱们,抢了做豆腐的方子,就是告到府衙,怕是也难找回公道。
  这个时候,我倒是有些后悔了,若是唐大勇还在族里,他的将军名头许是还能用一用……”
  李秋霜却是用力摇头,“三伯娘,若是唐家还在村里,怕是不用外人来抢夺,唐家就已经先动手了!我同唐大勇已经和离了,同他们一家没有任何干系,以后就是豆腐永远卖不出去,或者被人抢走生意,我也不可能求到唐大勇跟前!”
  唐三奶奶说完就后悔了,这会儿急的打自己嘴巴,“怪我,怪我老糊涂了,方才只想着震慑外人,倒是忘了唐大勇一家多混蛋了!”
  李秋霜自然没有生气,赶紧安抚老太太。
  “三伯娘别当回事,我没生气!”
  唐甜也是说道,“是啊,三奶奶,我和我娘、我哥都商量过了,这豆腐生意暂时不做。一来,确实像二姥爷说的那般,咱们家还没有站稳脚跟,二来,我们家之前也有些积蓄,不着急再张罗新生意。
  “今日把你二位老人家请来,就是让你们尝尝豆腐是什么味道,以后做什么事,心里也更有底气。”
  李二爷爷和唐三奶奶放了心,都是跟着点头。
  倒是李老四很失望,小声说道,“这豆腐一定比豆芽好卖多了,就这么放着,实在太可惜了。”
  李二爷爷气的瞪眼睛,开始撵人。
  “你懂什么,别胡乱插嘴!还有,四季春的豆芽儿该送过去了,你还不赶紧出门!”
  李老四不敢反抗老爹,只能起身。
  唐甜扯了他的袖子,同娘亲说道,“娘,我跟四舅舅一起进城。前日没有空闲多走动,我是想打听一下,有没有好私塾,把大哥送去读书呢。”
  李秋霜有些担心,但也知道拦不住闺女,只能嘱咐道,“不要到处乱跑,一定让你四舅舅跟着。若是没有好私塾也不要着急,咱们可以再去军镇那边找。”
  第128章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唐甜赶紧乖巧应了,其实军镇根本不在她的考量范围内。
  古有孟母三迁,可见环境对成长的重要性。军镇那边时常战火纷飞,百姓性情彪悍,读书的心思不多。
  倒是墨池府因为有麓山书院,处处都能看见学子,书画铺子也是生意火爆,文风兴盛。所以,把唐川送去墨池读书,是第一选择,也是唯一选择!
  李老四琢磨着进城之后要带着唐甜四处走动,所以,临出门时候,他喊上了自家大哥。
  李金行事稳重,对牲口又照顾的细心周到,简直是最好的出门搭子了。
  两大一小坐上爬犁,一路跑向墨池城。照旧是到了城门口,又把豆芽卸到另雇的青布小马车上,才重新跑向四季春酒楼。
  这也是唐甜打算在城里买院子的原因之一,没有房契就不能办理马车进城的牌子,实在太不方便了。
  当然城里也有代办的中人,这世上就没有给钱疏通不了的事。
  可唐甜打听过,需要足足十两银子!
  与其把银子给旁人,不如添到房款里,买个好院子了。
  四季春的掌柜已经等在后门许久了,见得唐家人如约送来豆芽儿,他很是高兴。
  上次留下的那大半筐豆芽,他下午就让厨子炒了,免费送给常客们吃个新鲜。
  结果这一吃,豆芽就火爆了,人人都喜欢不说,还被取了个银芽儿的雅称!
  他也趁机把豆芽写进了招牌菜里,预订出去不少席面。
  今日若是唐家不送豆芽儿过来,他可真是没法交代!
  一筐豆芽五十斤,两筐豆芽就是一百斤!李秋霜准备的时候,不但给足了斤数,甚至怕路上有什么差头儿,还多装了那么三四斤!
  掌柜的很是满意,投桃报李,他也没有小气,结算了三百五十文钱,额外还给唐甜装了七八个后厨刚出锅的包子。
  唐甜是来者不拒,笑嘻嘻作揖道谢,白胖可爱的丫头,瞧着就喜气,惹的老掌柜夸赞了好几句好孩子,完全不知道这孩子就是唐家的真正主事者!
  待得离开四季春,李老四一边啃着包子,一边问着外甥女。
  “糖宝儿,咱们去哪里?可要去城东,我听说那个麓山书院就在城东!”
  “不,舅舅,咱们去城北,去找那种便宜又宽敞大院子。”唐甜把手里剩下的一块包子都塞到嘴里,脸颊鼓鼓像个小松鼠,含含糊糊说道。
  “我记得孙平叔叔说他们家就住城北青石巷,最好找个他们家附近的院子。以后不只是我大哥要住这里,也许还要把豆芽儿生意挪过来,毕竟跑来跑去太麻烦了。附近有差役,安全更有保障。”
  李老四点头,他也赞同这个道理。虽然不见得人人都怕差役,但总能有一点儿震慑作用。
  爷俩儿吃饱,把剩下的包子装好,准备带给李金,然后就奔着城北去了。
  青石巷听着是小巷子,但实际是条很长的石头街,足够两辆马车并行那种。街道两侧并排住着一家家一户户,街头多半是大杂院,门口出入的人多,偶尔还有淘气小子们凑一起玩闹。
  但越往里走,就越清静一些,显见各家院子也小一些。
  李老四扛着外甥女从街头走到街尾,两人没有问出孙家在哪里,倒也没失望。
  最后,两人寻个老人家打听几句,找到一个牵线搭桥的中人铺子。
  中人姓伍,年岁不大,很是精明干净的一个后生,不笑不说话,行事热情又大方,甚至还没等两人说明来意,他就先招呼李老四坐下喝茶,又给唐甜拿了一碟子瓜子和花生。
  李老四确实渴了,一口气喝了两杯茶,这才说道,“小兄弟,我们走过路过这里,挺喜欢这巷子的。不知道这附近有没有售卖的院子,要大一些,房间多一些,最好院子里有水井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