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岳中旗紧接着读:“但今年县债售卖分为两千份,一份卖今年一斤白米的价格。”
  茗烟赶紧算了一下:“今年的米价虽因为商老板他们囤货居奇涨了一段时间,但因为有赵大人和周大人都找个商老板,这段时间白米的价格已经降了不少。来年不知道会不会再涨。”
  “所以决定这县债多少的,其实还是辽东县的收成?”魏熊说。
  周稚宁点点头,用手指了一下这片土地:“你们看这片土地,肥沃、辽阔,如果种上种子,来年必定丰收。本官想这对于那些商贾来说,会是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话虽然是这样说。”茗烟为难,“但是大人,你这县债的说法我们从未听说过,难保那些商贾会信大人。”
  “本官也知道,但好在那些马厩已经修建的差不多了,也是时候可以找个日子接驯马师们来了。到时候,咱们再借乌雅王上的名,好好出一回风头。”周稚宁一笑。
  “大人这样说,可是已经想好了叫我们做什么了吧?”魏熊笑道。
  “到时候,魏熊你便这样……”周稚宁靠近魏熊,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
  第73章 徒弟与师傅 汉人的以礼相待
  乌雅连识与周稚宁一同盖章的《两族通商文书》发放出去之后,着实在周围的县城引起了一场不小的轰动,激起了大范围的讨论。
  这个时候,恰逢马厩已经搭建好了,周稚宁便和乌雅连识一同敲敲打打地去接驯马师们入城。
  看着辽东县门口的即使冻的发抖,但依旧努力保持礼节的守城士兵们。和后面被三到六个人团团抬着的三牲礼,乌雅连识不由挑了一下眉毛,对摸鱼儿说:“他们的礼节未免太周全了些。”
  摸鱼儿瞥了一眼两队原地待命的唢呐乐队,也是默默点头,但他觉得:“王上,属下觉得这正是周大人认为王上威严遍布草原,所以才会对驯马师们礼遇有加。”
  诚然,这个马匹拍的乌雅连识非常舒服,但以他对周稚宁的了解,这人闹这么大动静一定是另有所图。
  “先看看周稚宁到底要干些什么。”乌雅连识说。
  很快,到了驯马师入城的时辰,远远的就看见一队人骑着高头大马走了过来。
  这些人高大强壮,马匹也是健壮不已,毛发乌亮。一双双碧绿的眼睛,昭示出他们的异族人的身份。深邃的眉眼和高挺的鼻梁,将他们显得轮廓硬朗。
  马队到城门依例下马对周稚宁行礼。
  为首的一个大胡子用不甚正宗的中原话说:“中原的官员你好,我是驯马师以勒扎。这些,是我们乌雅族进献给中原官员的礼物。”
  周稚宁抬头朝后面看去,发现在以勒扎的身后还跟着一支马队。十二匹骏马的背上,背满了充满异域风情的礼品。有色彩大胆鲜艳的腰鼓,也有毛色光滑漂亮的羊皮。
  周稚宁微微一笑,行手礼道:“多谢。”
  紧接着,就该是乌雅连识出来说两句。
  乌雅连识走到驯马师的面前,客套地说:“以勒扎,你是草原上最厉害的驯马师,也是最忠诚的草原战士。本王相信你在辽东县的这段时间,一定凭借你忠贞坚定的良好品质,和周大人他们相处愉快的。”
  这便是在提醒以勒扎不要将驯马的秘诀透露出去,只帮辽东县训马,做好分内事情就够了。
  以勒扎闻言,单手盖住左胸,神情认真道:“草原神在上,我必然不负王上重托。”
  周稚宁心里也跟明镜一样,她笑了笑,转头对茗烟和魏熊点了点头。
  茗烟和魏熊收到周稚宁的眼神示意后,茗烟悄悄退出了人群,魏熊则高声喊道:“奏乐!起!”
  磅礴的乐声呼啸而起,唢呐高昂入云,笛子声轻快欢乐,鼓点也是给的恰到好处。
  以勒扎以及其他驯马师被这突如其来的乐曲一惊,有些不知所措,周稚宁解释道:“这是我中原对待重客的礼节,还请您和您的族人请往这边走。”
  言罢,周稚宁领头走在前面,以勒扎以及马队跟在后面。
  乐队站在两边吹奏乐曲。与此同时,还有百姓们夹道欢迎,齐声欢呼:“欢迎乌雅族!欢迎乌雅族!”
  被这热情的喊声吓了一跳,但驯马师们大多数还是以一种又好奇又疑惑的目光看着他们。
  然后,茗烟不知道从哪儿领出来几个穿着干净的小孩子,穿过人群来给驯马师们送花。
  只是这花并不是真的,而是用彩布扎出来的绢花。堆在一起新奇又好看,许多驯马师接到花之后都面露惊奇,连声夸奖:“好漂亮!”
  以勒扎也忍不住将这绢花看了又看,然后摸了摸给他献花的小孩子光滑的脸蛋。小孩子被他粗糙的手一摸,忍不住咯咯地笑了笑,轻声轻气地说:“叔叔再见。”
  然后就跟着小朋友部队一块走了。
  以勒扎的目光跟着这孩子飘出去老远,一脸胡子的黑汉子都忍不住咧开嘴笑了笑。
  乌雅连识在旁边看着,顿时心生不妙,但又挑不出什么错儿,只好继续跟着队伍走。
  很快,队伍到了马厩处。
  自从动工以来,乌雅连识一次都没来看过。因为以他来看,马厩就是马厩,再怎么修的精良也修不出个花儿来。再加上周稚宁自个儿也没去监督过,所以他也以为马厩建的必定平平无奇。
  谁知到了现场一看,才知道这马厩建的十分整齐规整。这栏杆,这房顶,一看就知道是用的新木,靠近时鼻尖甚至还能闻到淡淡的木香。
  马厩旁边还有一排排精神面貌看起来极好的小伙子们,个个劲衣短打,站的规规矩矩,双手背在身后,两脚之间的距离与肩同宽。
  见到这一群奇装异服的驯马师们,为首的一个小伙子站出来,深吸一口气,中气十足地喊:“全体都有!向师傅问好!”
  话音落下,十来个小伙子卯足了劲儿高声喊道:“师傅好!”
  所有人都被这热情的问好震了一下。
  以勒扎懵懵地抬手:“大、大家好。”
  周稚宁笑道:“以勒扎,这些是本官为你们安排的学徒。以后会在你们手底下做些打杂之事,协助你们驯马。你们若想保留秘诀,防着他们也无事,但他们对你们,依旧以师徒之礼相待。”
  乌雅连识和摸鱼儿眉心一跳,总觉得周稚宁这样安排对他们很好,但是一转头看见以勒扎等人同样一副震惊脸,又总觉得怪怪的。
  “现在请各位师傅挑选自己的徒弟。”周稚宁道。
  众人面面相觑,谁都没有做第一个站出来的人。
  场面一时间有些僵,倒是徒弟队伍里那个领人喊话的小伙子主动站出来,自我介绍道:“各位师傅,在下姓庄名黎国,今年十七。早年就当过驯马小吏,有些经验在身上。不知道有哪位师傅看得起我,愿意让我来帮帮忙,打打杂。”
  不愧是专门挑选出来的机灵人,在这种场合格外会灵活变通。
  既然有人主动开口,又有周稚宁在一边看着,总不太好拂了人家的面子,于是由以勒扎缓缓开口道:“我收你。”
  庄黎国脸上露出一个笑,立即小跑了两步到以勒扎面前,结结实实地给以勒扎行了个拜师礼,然后就恭敬地站在了以勒扎的身后。
  有了以勒扎做开头,其余乌雅族人也逐渐松动起来,开始各自挑选徒弟。
  不过半个时辰,每个小伙子都有了各自的师傅。
  这时候,也差不多快到午时了,该用膳了。
  周稚宁笑道:“诸位,我们中原人有句俗语,叫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诸位远道而来做客,本官也得尽一尽地主之谊。今日,本官特意在繁华的米城设下筵席,请大家赏脸亲往。”
  其实周稚宁说话太讲究,这些驯马师没怎么听懂。这时候,他们身边的徒弟就派上了用场,一个个都悄声在自家师傅身后或重复,或翻译,这才叫大家明白,原来周稚宁要专门请他们吃饭。
  中原人就是客气啊。
  以勒扎笑呵呵地说:“谢谢中原的官员。”
  周稚宁便摆摆手,示意徒弟们牵上师傅的马,一块儿跟着去。
  乌雅连识本觉得连着马一块儿牵去是不是太过招摇了,谁知他才转头,就看见魏熊居然跑去牵了驮礼物的马队,带着领头马也踏上了去迷城的路。再加上乐队吹吹打打,徒弟们浩浩荡荡,衙役们为周稚宁开路,整个队伍招摇极了。
  哪怕因为寒冬许多人都缩在家里头,看见这样大的阵仗都忍不住探出头来瞧瞧热闹。
  “这是哪里来的队伍?”
  “听说周大人要和蛮子们通商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