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确实是师爷,身份不错。
周稚宁这才松了口气,她将手里的柴刀扔开:“有罪无罪日后再议,先救治伤兵再说。”
“是。”
刘师爷连忙转身进了黑漆漆的县衙取药,周稚宁跟着魏熊到县衙外查看究竟。魏熊所言不虚,县衙外真的横七竖八躺了许多伤员,方才她闻到血腥味儿便是从这些人身上传过来了。
但周稚宁举着火把凑近一看,发现这些人穿着都十分穷酸,甚至接近于破布麻衣。头脸黝黑沧桑,头发凌乱,粗手大脚,身边放着的武器都是些锄头、钉耙、棍棒,倒不像是经过正经训练的官兵,而像是地里刨食的苦哈哈农民。大概也是因为此,他们受的伤极多,且伤口多是刀、箭伤,有的伤口甚至深可见骨。疼痛之下,哀吟遍地。
其中,有一个身材魁梧高大的男人举着火把穿梭在这些人之中,将手上用以止血的布条和金疮药分发下去。有的神智清醒的,还能勉强回一句:“谢谢张班头。”有的失血过多晕倒的,还需要这个张班头自己动手包扎。
周稚宁皱着眉看了一会儿,果断把火把往石狮子脚上一插:“魏熊,茗烟,一起去帮忙。”然后她自己挽起袖子,就加入了包扎的队伍中。
魏熊看了周稚宁一眼,点点头,一言不发地跟着照做。茗烟害怕的很,浑身都在发抖,但有周稚宁领头,他就是怕也战战兢兢的跟着照做。
不过由于周稚宁没有先证明自己的身份,张班头就将他们当作了来帮忙的普通百姓,一面递给他们止血布和药,一面咬牙切齿地骂:“他奶奶的个腿儿,这帮孙子专他娘的搞突袭。藏头藏尾不敢见人的下贱东西!真有本事,跟咱们面对面的拼一场啊。”
原来是关外异族又来骚扰边境了,难怪县衙里一个人都没有,竟是全出去抗敌了。
周稚宁心中敬佩,谁知这张班头又骂:“妈的,朝廷也不是个东西,那吏部掌管人事的官儿更不是个东西!老子瞧他脖子上顶着的不是脑袋,而是个粪桶!次次都给咱们县派些贪财好色的狗官。这回又听说来了个年不及弱冠的小大人,哼,我呸!就是个小狗官!”
茗烟顿时瞪大了眼睛,冲上去就要骂:“你嘴巴给我放干净点,我们家主子就是……”
但还没骂出口,就被周稚宁默默按住了。
“罢了,别让他下不了台。”周稚宁拍拍茗烟的肩膀,将声音压低,“一切待明日再说吧。”
然后继续低头帮无法自理的伤员包扎。
茗烟还不是很服气。
那边,一个伤员虚弱的说:“张班头,我家这回被抢了十只鸡,还有我娘祖传的玉器。”
另一个伤员也道:“张班头,我家这回少了好几包大米。”
张班头脸色更臭了,一边从怀里掏出一本小册子,一边闷声道:“一个个来。”然后抽出一支小毛笔放在嘴里舔了舔,就开始在小册子上奋笔疾书。
于是在场的伤员开始一个接一个报出家中损失,张班头虽然表情不好看,但还是尽职尽责,把这些损失记的很全。
周稚宁看了才知道,原来她发现的记录本就是张班头所记录的,心中对这个脾气暴躁的班头愈加佩服。
“唉,记了这些报上去,朝廷真的能给我们补偿吗?上一任县太爷都说损失再大,朝廷也不会管我们的死活,能免一年的税都已经是额外开恩了。”一个伤员险些要抹眼泪,“可是今年的税听说还是要交,我家里都已经揭不开锅了。”
“是啊,咱们记这些东西已经三年了,年年损失年年记,却连根线头儿都没看见过。”一个胡子花白的老翁声音发抖,“这叫大家怎么活啊!”
几句话了,大家都狼狈地坐在深夜里的泥地上唉声叹气。
张班头眼眶发红,但他把笔一摔,骂骂咧咧道:“你们说什么丧气话呢?朝廷肯定能把东西给咱们,我可听京里的一个大官说了,皇帝老爷怜恤咱们北人,会对咱们额外开恩呢。”
说完,瞧着这些人个个耸头低脑,不肯相信的模样,他想骂也开不了口,干脆头一偏:“再说了,这不是有我呢嘛?我家里还有几袋陈米,你们都来分一分。虽然吃不了一碗饱饭,但凑碗粥还是可以的。”
“张班头,你老是把米分给我们吃,可你也要养家啊。”
“是啊,我瞧嫂子和祥哥儿瘦的,我都心疼。”
张班头眼一瞪:“废什么话?老子就是自己不吃,也不会饿着自己的女人和孩子。再说了,我一个吃官粮的班头,还能活活饿死不成?就这样定了!明日你们到我家来领米粮。”
大家鼻尖发酸,都忍不住抹眼泪。
这时,刘保儿带着金疮药急急忙忙地从县衙里跑了出来,一见着周稚宁居然上手帮忙包扎,他一震,连忙要去接手,可半途被张班头拦住了。
“老刘头儿,做什么跑这么慢?”张班头一把夺过他手上的金疮药,仅仅扫了一眼数量,便开始不满,“你这回怎么拿得这么少?上回那个县太爷应该在库房里还留了十来瓶啊。你全部拿来就好,县太爷都是糊涂蛋,他们发现不了的。”
刘保儿连脸都快绿了,但因为周稚宁就在旁边站着,他又不好直接提醒,只能连忙咳嗽:“咳咳咳。”
张班头奇怪:“患了风寒了?要不我去找赤脚大夫给你治治?实在不行,我再去库房里给你偷两副药材出来?我上次进里面逛,还看见那里边儿有人参呢。”
越提醒漏的越多,刘保儿只好闷声道:“先包扎吧,别说了。”
这才把张班头打发了。
刘保儿埋着头给伤员包扎,心里想着等周稚宁走了之后再和张班头通通气,没想到周稚宁带着魏熊和茗烟两个人也是闷头干活儿,根本没有离开的迹象。
眼看着张班头包扎一下伤员,就骂两句狗官,刘保儿就默默地捂住了脸。
唉,该不会赶明儿张班头就被砍了吧?
第45章 斗心眼儿 当官做狐狸
周稚宁帮着张班头到后半夜,才被茗烟和魏熊劝去休息了。但睡不到两个时辰天就亮了,因着昨夜的事儿,周稚宁本就没什么睡意,干脆早早的起了,一个人在院子里的井口边打水洗漱。
木头水盆里的井水清凉,荡漾之间映照出天边的鱼肚白。东升的朝阳还没有散出炽热的光线,呈现出淡金色的一团。
周稚宁伸出纤细手指拨动了一下水波,眸色沉思,身后倒是传来一句问好,带着两分讨好:“见过周大人,大人早。”
扭头一看,才发现是刘保儿。
昨日在火把下看得不甚清楚,只知道这个刘师爷是个干枯消瘦的老头子,现下在日光下再看,这人居然生了一副奸诈小人相。头发稀疏,颧骨高耸,特别是嘴上的两撇小胡子,竟然有在情景喜剧《地下交通站》里演汉奸贾贵的那位颜冠英老师的风采。
“刘师爷。”周稚宁并不是外貌协会,态度和煦,拱手行礼,寒暄道:“昨个儿忙着救治伤员,今日怎么不多歇息歇息?”
“大人昨夜初到任便忙着帮忙救治伤员,小人哪里还敢偷闲?”刘保儿弯着腰,脸上带着大大的笑容。
不笑还好,这一笑,那股汉奸的味道更浓了。
周稚宁笑了笑:“本官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见着个什么就想去搭把手。倒是刘师爷应该在县衙任职颇久了吧?算起来,刘师爷还算是本官的前辈。”
“小人何德何能得大人尊称一句前辈?”刘保儿立即拢袖作揖,笑容讨好,“小人全赖爹娘生的早,这才在圣上登基时就在辽东县领了师爷的职。平日里也帮不到老爷们什么大事,只能做做文书工作,给老爷们解一些芝麻大点小事的忧。”
中国人说话就是这样,喜欢瞒一层。刘师爷的话听起来好似自己没起到什么到大用处,但当今圣上登基已有二三十年,其中政策更迭变换,人事变动不胜枚举,刘保儿却一直待在自己师爷的位子上,其世故圆滑、待人接物的能力不容小觑。
更何况,二三十年的时间,足够一个人对整个辽东县历届县令的情况、辽东县县民的想法了如指掌。所以刘保儿不仅是县衙的活化石,也是辽东县的活地图。
周稚宁略沉吟片刻,便开始着手从刘保儿口里套话:“刘师爷,昨夜本官到来的匆忙,还未能将整个县衙都看一遍。正好遇见师爷,还要劳烦师爷为本官一一介绍,也好叫本官不至于闹出笑话。”
“大人吩咐一句就是,何敢用‘劳烦’二字。”刘保儿伸出右手,对周稚宁做了一个请的动作,“还请大人往这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