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唐宋踩着拖鞋站起来后,碰到她的额头,侧身轻声耳语晚安。李豫看着唐宋走进房间,去洗手间洗漱后,换上唐宋放在床上的睡衣,心里想着明天上午的课很快入睡。
  次日清晨,她在手机闹钟声中醒来,看到陌生的房间,还反应一会儿。
  在客厅摆早餐的唐宋,看到她穿着昨天的衣服走出房间,才想起来忘记告诉她衣橱里备有换洗的衣服。她又被推着回到房间,看到衣橱里的两条裙子和两件开衫。
  “怕尺寸不合适,没敢多准备。裙子是比照你上周衣服尺码买的,开衫要的是均码,应该不会小。周末阿姨来打扫卫生时,新衣服都洗过,放心穿。你换下来的衣服丢洗衣篮里,我晚上回来洗。”说完,他贴心地把门带上。
  李豫换上灰色连衣裙和白色开衫,合身是合身,只是衣服款式太像高中女老师。她决定把盘起来的头发拆散,散下来的长发中和了衣服的板正。
  唐宋看到重新来到客厅的她,眉毛扬起,笑着说,“合身,也好看。”
  李豫低头又看了遍衣服,问衣服在哪儿买的。
  “周末在我家旁边的服装店挑的,款式和颜色都是卖衣服的姑娘推荐,说适合女老师穿。”
  她叹口气也不和他争辩,行吧。
  俩人坐回餐桌,早餐与上周的早餐款式一模一样。“不是我不换花样,楼下咖啡店八点前只供应三明治和咖啡。”
  李豫拿起三明治,真诚地说,“有的吃就不错啦。我不挑剔。”
  这次俩人一起出门,选择走路去学校。在红绿灯的路口,李豫看到马路对面的麦当劳店,开口说——“早餐偶尔吃麦当劳也不错。”
  唐宋听出潜台词,“好,下次吃麦满分。”
  24|第24章
  进教学楼时,李豫发现距离上课只有二十分钟,她提着背包直接走向一楼阶梯教室。助教还没到,她打开教室的新媒体设备,从内网上下载本周课件和阅读材料。
  教室里陆续有学生进来,第一排也有两位女学生落座。其中一个学生向她问好后,夸她头发披着好看。
  另一位学生在旁边说,“老师,她的意思是比挽起来更好看。”
  刚说话的女孩儿慌忙补救,“对的。对的。是比好看还要好看些。”
  她站在前排与学生们闲聊如今的大学生校园生活,听到有趣的地方,她会喜不自胜眉开眼笑。
  课代表高宁和室友们端着咖啡一起走进教室看到前排这一幕,不由想起之前那个帖子。虽说那位同学匿名吐槽老师不地道。不过他的形容倒是精准,笑容像蜜糖。
  课堂铃声响起后,李豫回到讲台开始第三周的课程。笑容敛起后的她有点像严肃的唐宋。她其实没见过唐宋上课或者作报告的模样,不过他严肃的样子没少见。因此,在知道自己需要接手这门课时,她刻意对着镜子模仿过那种气质,正色凌厉。
  许是她前两周课堂的个人风格鲜明,课堂独成一家后,第三周学生们都已经习惯李豫的领域。授课时台下学生正襟危坐,需要讨论发言时大多数学生会踊跃举手,师生一起度过愉快的前两个小时课堂。
  课间休息的十五分钟,学生们在阶梯教室进进出出。第一排的一位男生,回座位时把旁边同学的保温杯带倒,开水顺着桌子溅到女孩儿衣裙上。
  正拿着手机查看消息的李豫,把手机丢到讲台上,快跑冲到前排,询问女孩是否被烫伤。
  女孩边用纸巾擦拭衣服,边回应她,“老师,杯子里是温水,没有烫伤,只是衣裙湿了。”
  “需要回去换衣服吗?”她问道。
  女孩摇摇头,不用,晾一会儿就干啦。
  李豫把自己身上的开衫脱下,递给女孩说,“垫在身上吧,与湿衣裙做一层隔离。”
  这一幕被班上许多学生看到,她在学生中的风评开始好转,从灭绝师太往准女神方向转。
  准女神李豫,课后先去找系里一位资深教授继续聊科研基金申请事宜,之后她斟酌一番还是把昨晚写的小文章通过邮件发给章老师,希望能够得到他的批评指正。
  傍晚时分,她去食堂吃饭又偶遇曹衍。俩人的办公室一个在四层一个在五层,所属不同系部,几天内能遇到两次,也是缘分。
  曹衍笑着提议说,“师妹,我们以后不如结成饭搭子。没人做伴的时候,一起去食堂。”
  李豫应答说,“行啊,荣幸之至。”
  路上,俩人闲聊起教学任务。曹衍开始吐槽,“学院真应该让本科生念完大一再选系部。这样的话,他们可以根据兴趣与专长选到合适的专业。我现在带的这门专业课,是保险学系开的《保险精算学》。课程需要学生有数学基础,尤其是会用现代数学方法。可是班上有些学生的数学底子就是差。他们学得费力,我教得也头疼。有两个特别费力的学生,我甚至想建议他们转别的系部,比如你们应用经济系。”
  李豫知道他没恶意,便佯装生气,“曹老师,您这还带院系拉踩的呀……瞧不起我们应用经济系呀!”她停顿片刻后,又问起来,“我记得你们专业只招理科生吧?理科生的话,数学基础能差到哪儿去?”
  曹衍慌着解释说,“我真不是拉踩,精算对数学要求高是事实。高中的理科与高等数学的差距,你是知道的。我们系的老师大多是理学本科,数学硕士起步,精算学博士或者数学博士背景。我们是经过长年累月现代数学方法训练过的。精算课堂运用的模型也是数学家折腾出来的,不是简单要求高中理科生就行。”
  她倒是认同他的说法,也提醒他,“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是咱们学院大一和大二所有本科生的必修课。你班上的学生应该是前两年底子没打好。本科生需要自觉,大一分辨不出来的差距,大二之后慢慢就显现出来。不过你的提议也很好,可以向学院反馈,恩泽以后的学生。”
  曹衍本科不是江大念的,只好向她请教,“咱们院本科生学的高数等级不低吧,怎么学生学成这个样子?”
  她有些哑然,想说与数学系当然没法比,叹口气继续说,“可能是非理工科院系吧。授课老师要求没那么严格,部分学生学得也不认真。我本科时修过数学双学位,还是能够体会到理工科学生和非理工科学生数学基础的差距。”
  对于学生基础差的现状,她也无能为力,只好真诚地建议,“你让助教多给他们安排几次习题课吧。专业课上学生掉队,老师也有责任。”
  “你修过数学双学位?”他颇为惊讶。
  李豫点头,“对呀,官网上挂着简历呢。每一位想要申请经济学phd的学生都要修数双吧,至少为申请上一重保险。”
  最后,俩人一致认为,增加习题课应该是最有效的办法。毕竟练习才是夯实基础最好的途径。曹衍说,要向学院多申请一位助教。两位助教轮流跟班和带学生上习题课,压力会小一些。
  饭后,临时组建的吃饭二人组表示明天中午继续约饭。
  可惜第二天没能成行,李豫在临近中午时再一次来到章老师的办公室。他对她此次文章很满意,俩人正式就此事交换了学术观点和看法。末了,章老师建议李豫在立意上可以再拔高一个层级,比如探索其中的核心问题:政府监管的边界何在,以及如何打造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
  “李豫,好好整理一下文稿。文章完成后没准可以在《管理世界》或者《经济研究》这类核心期刊发表呢。”
  出了办公室,她兴奋地给唐宋发微信,“唐宋,谢谢你之前的开导哇……在你的刺激和鼓励下,我的第一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章,估计就要诞生啦。”
  高兴劲儿过后,她意识到需要争分夺秒地把文章赶出来,甚至需要在其他同行之前投稿。
  她给老李打电话说本周在学校写文章,周末再回家。可真正开始准备完善文章时,她才发现还有许多资料需要查询,暂时没有研究生或者博士生可以帮忙,只好亲力亲为。
  晚上唐宋来接她,李豫没再拒绝他提供的住所。在办公室里,她背起书包,激动地抓着他的胳膊,“唐宋,唐宋…你真是我的小福星。”
  唐宋在中午收到她的消息后,便打定主意,必须趁着李豫高兴的时候推她前进一步。
  有备而来的他,自然顺势握住她的手,十指交叉的那种,与周末餐桌下的手势一模一样。他的脸上浮现出笑容,低头轻声问起来,“喜欢吗,你喜欢你的小福星吗?”
  李豫先是一脸疑惑,相通后便莞尔一笑。她依然没说话,不过她笑了,笑容越来越开。
  唐宋抱起她,把她放在桌子上,缓缓开口确认,“所以你是接受我的offer?”
  李豫这次没再沉默,点头又摇头后说,“六个月试用期,既是你的,也是我的。这段关系我希望在试用期内不要公开,还有呀……”
  唐宋的手指按在她的嘴唇上,制止住她接下来的话。他的额头抵着她的额头,鼻尖贴着她的鼻尖,俩人炽热的呼吸几乎交融在一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