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是法语,写的是希望冲浪可以给我带来快乐,落款是maud le car。我很喜欢的一位女冲浪手。爸,你帮我把板挂客厅吧。”
  李江把第一批整理好的快递垃圾送下楼,顺便在附近饭馆打包三个菜和两份米粉。
  吃过晚饭后,他们又一起在书房整理书籍。
  晚上十点半时候,总算收拾利索。李江看着家里的小三室一厅说,“之前一个人的时候,觉得房子太大。闺女一回来,瞬间觉得房子小啦。”
  李豫看着满满的屋子,说,“江城住得可比美国租的小公寓大太多,也舒服太多。谢谢爸爸和您的房子。”
  她又想起美国那间公寓,房子是当时傅从玉帮她选的。她原本想选另外一套,不过傅从玉说那套周围鱼龙混杂,治安没有这套好。女孩子一个人独处,舒适可以排在安全后面。
  后来,她每每对房子不满意时,想想薄薄的钱包和傅从玉的话,就会打消念头。
  那个公寓里,她招待过很多朋友,同学,同事。
  唯一留宿的就是唐宋。
  又想到那个混蛋。
  手机又响起,她第一反应是唐宋的信息。
  不情不愿点开后,发现是傅从玉发来的,“我上次去看李叔时,他提到腿疼。我让家里给他准备了些中药包,不过最近加班比较多,实在没时间送一趟。小豫你方便的话,明天来我这儿取回去哈。不方便的话,我明天快递过去。”
  她知道老李的腿疼的老毛病,年轻时受过伤,没好好调理落下的病根。前几年针灸后好过一阵子,看来最近又开始疼。
  她回复道,“我明天有空过去取哈,谢谢从玉哥。”
  傅从玉很快也回信,“客气啥。没李叔的话,我估计这会儿在山里放羊呢。地址发你哈,明天早九点到夜里十二点,我都在。”
  李豫扑哧笑出声音。
  老李洗漱后,出来看到女儿捧着手机在笑,问——“什么高兴事儿呀?”
  李豫抬起头说,“从玉哥孝敬您一些中药材,我明天去取回来。我和他客气啦一下,他说没您的话,他这会儿估计在大山里放羊呢。”
  老李给自己的水杯填满水,开启夸夸模式,“从玉那孩子太有心,这一点比你强。那孩子敏感,但是心特别软。哎,他工作压力也蛮大的,常常加班。你明天见到他,让他也注意身体,别觉得年轻就透支自己。”
  李豫点了点头,应下来。
  他们最后约了明日中午在傅从玉公司楼下见面。
  第二天,李豫送老李上班后,驱车去汀园买几盒山楂糕,她记得傅从玉到夏天苦夏得厉害,夏天吃得最多的就是冷藏后的山楂糕。
  在傅从玉公司一楼大厅,她提着袋子,半幅身子倚在透明的落地玻璃窗上,她有点懊悔。
  懊悔周日晚上聚餐她被唐宋气得都忘记好好看看傅从玉。待会儿傅从玉从楼上下来时,她要好好打量一番。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刷卡的闸机,出来了一个,太矮不是他;又出来了一群,太胖太黑衣服不得体,都不是他。然后她看到他了。嗯,傅从玉又瘦了一些。夏天的傅从玉看起来有一米八五,实际上他还没有一米八二的唐宋高。
  她没有调整姿势,直到傅从玉提着药袋快步跑到她面前。他伸出双手在她眼前晃了晃,“刚才想什么呢,想得那么入神?”
  李豫把目光从他修长又白皙的手指上收回,朝他笑了笑,“没什么。”
  傅从玉问她车子停在地上还是地库,先把这一大包药放车里。
  李豫指着门外,“来得时候,门口刚好有个空位,停那儿。”
  他们放好药材后,来到附近一家网红餐厅,傅从玉早上打电话特意预订的位置。
  坐下后,傅从玉把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发李豫微信上。
  李豫翻看着菜单说,“哥,看你想吃什么你来点吧。我什么都吃。”
  傅从玉用刀叉先往自己嘴里塞了一块山楂糕后,接过菜单,“行,我看着点。不过中午不能点大菜,下午一点半还要回去开会。”
  李豫说,那行,我们一切从简。
  她用刀叉戳着碗里的青菜叶子,看着消瘦的傅从玉,许久后开口,“哥,这边工作这么累,要不还是申请调岗回去吧。我记得你原来还有时间健身。现在周末都没啦,晚上下班时间也没啦,这样下去,哪儿还有时间过自己的生活。”
  傅从玉把嘴里的食物咽下之后说,“忙过这阵子就好啦。我爸妈他们上年纪,我一个人再跑出去多不孝顺呢。”
  李豫没再开口劝。
  6|第6章
  李豫看着傅从玉进电梯后,回到车里。夏天太阳暴晒后的车厢犹如蒸笼,她把空调打开,方有丝丝凉意透出。她没有急着回家,而是要开车重新熟悉这个城市,从现在所在的新区开始。
  李豫的师门虽然是新制度经济学派。不过她导师larry常常对国内的经济成就赞叹和羡慕不已。毕竟过去三十年世界最大的经济奇迹就是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她在导师的影响下一直研究制度结构对经济体系运行的影响。larry虽然在美国生活四十年,仍然未入美国籍,他毕生最大心愿是能够提取国内改革的普世经验,来拯救意大利。对,他的原话就是拯救,他说这话的时候,意大利正处于主权债务违约。不过,老头最后又追加了一句,中国经验无可复制。当时另一位意大利来的博士生说,那完蛋啦。李豫在旁边安慰两位意大利人说,意大利至少great过,想想非洲大陆,所以不用太难过。
  她开车一边想去读书时候的趣事,一边想着这个城市过去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经济数据。很有意思的是纸面数据,尤其是这些经济持续增长的数据给人带来的震撼远远不及亲眼所见。她站在城市新的交通枢纽,看着来来往往的火车、货车、地铁、汽车和人流,甚至天上的飞机。她仿佛看到市政基础建设的每一个步伐,感受到科技园区内企业的精气神儿。这个城市以及她所在的这片土地,给她未来的研究提供好素材和方向。
  后来,她来到城市cbd。在这里她拍下一张全景图发给larry,文字配图是欢迎您有时间来江城。可惜这会儿美西还在夜里。不然,她都想开视频带老头云游江城。
  傍晚时刻,她开车去接老李下班时因为堵车晚到半个小时。原本以为老李会在办公室内等待,谁知她远远就看到老李提着一个袋子站在单位门口的马路边。
  她摇下车窗,“爸,怎么没在办公室等,外面多热呀?”车子停稳后,李江避开电动车后坐到副驾,“刚出来没多久。我在食堂打了三个菜,晚上咱们就不用自己动手做饭。”李豫心想,他们也就上周六在家做过两餐正经饭。也挺好的,他们俩的单位都有食堂,反正都是吃食堂的命。
  车子开出一段路程后,老李拍了下脑袋,“哎呀,小豫前面掉头回去。今儿你唐叔叔送了一箱葡萄,非要我带回家给你尝尝。刚才打完饭我居然把葡萄给忘记啦。”
  李豫看了看左边车流,打转向灯开始并线,“好,待会儿带一两串回家,我尝尝鲜就成。其他的留着,明天在办公室你与同事们分了吧。”
  老李说,“不用,小宋外公家葡萄园的葡萄,送来十几箱呢,每个办公室都有份。这一箱是你唐叔叔专门给你准备的。”
  她有点好奇,“唐宋外公不是盖房子的么?怎么还弄个葡萄园。”
  老李笑了,“照你这么说,从玉家还是卖草药的呢。亏你还是经济学家呢,用词这么不讲究。”
  她赶紧制止老李,“别-别-爸,千万不要用经济学家称呼我。尤其是在外面,别让人笑话你家姑娘。”
  老李想到一个更稳妥的称呼,“不称呼经济学家,称呼学者,总可以吧。”
  她点了点头,“可以,可以,你也可以称呼我们为青年学者,青年教师也行。在网上我们这个群体有个谐音名字,叫青椒。”
  老李听得直摇头,“青椒不好听,还是学者合适。”
  她把车开进院子停车场,陪老李一起上楼。当她看到老李办公室放的大箱子后,说——“这也太大一箱。葡萄本来不耐储存,我带两串回家,剩余的放你们单位冰箱。”
  老李打开冰箱门,里面也塞满葡萄,“我把它分两份,一份带回家,一份给从玉送去。你不是说他这些天都加班到深夜么,留给他们一起加班的同事分享。”
  李豫想想说,“行,我下楼把车里打包的晚饭带上来。我们在这儿吃过后直接去新区,省得回家后再折腾。”
  “爸,生煎包留着给傅从玉吧。我记得他挺爱吃你们食堂生煎的。”
  李江当年救下的小朋友,也是他看着长大的,“他是挺爱吃的,从小就爱吃。从玉这些年挑食得很,越来越瘦。”
  李豫心说,他就没胖过。没等她腹议完,就听到老李接着说,“他五岁时候是个胖胖的福娃娃,你没见过。你那会儿还没来江城呢。不过即便在江城也不会记得,毕竟那时候你才两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