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我要做的是带有鲁南地域特色的研学系列课程,分为六期,课程有村庄玉米劳作体验,还有鲁锦织造技艺、渔鼓戏文化、孔孟之乡的传统礼仪……”
  她声音清脆,讲话清晰,神情泰然自若,重点、次重点讲的很清晰,颇有一番实干家的样子。
  他听进去了,她想借助家乡文化底蕴和旅游城市的优势,做研学课程,结合农村电商,推广村子的农作物,做一套旅游衍生品。
  当她笑着说到:“农业大学的弟弟妹妹们若是想来实习,欢迎来石头村找我,电商、文旅专业优先哦!”
  弹幕一堆“小姐姐等着我”。
  她很会借力,思维灵活,商陆早就知道,但之前她的聪明才智一直被局限在冠创内部,被那些管理思维局限住了,也被他给局限住了。
  实际上,真正适合她的是创新思维,搭配他教给她的管理方式,商陆对她很有信心。
  他忽然想到他第一次去找付之幸的那天,他质问她:“你现在做的这些,有意义吗?”
  不知不觉间,付之幸已经在证明自己了,或许连“证明自己”都不是她的本意,她的出发点只是想为村子做点什么。
  她日复一日的坚持,为她的事业带来了曙光,钱和资源、人脉,只是她行动中的附加价值,朝着一个方向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时,所有的一切都在为她助力。
  说到底,是她自己为自己助力。
  第109章 深于情,而不困于情
  “以上就是我的提案内容,欢迎各位领导、屏幕前的弟弟妹妹们给予我建议与指正,谢谢。”付之幸讲完了ppt,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在她之前有三个人上台讲了他们的提案,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观点。她听了一会儿别人的内容,忽然就知道自己的提案还差点什么了,她直接现场修改了ppt,讲话的内容也在脑子里改动了起来。
  她把乡村振兴想的太简单了,土地资源如何盘活、如何落地,民族文化如何传承、如何创新,如何把研学和农村电商结合带动经济二次发展……
  在会议的最后,经过几个农业局、教育局的领导估评和打分,加上直播的反馈,付之幸的方案脱颖而出了。
  她知道她的方案被选中的原因。
  一部分是她的方案写的周全,现场改动的那几点都踩到了政策支持的风向上;一部分是她最近身上的新闻和影响力,以及她自己有视频号粉丝和电视台的资源。
  还有一部分是她长相的原因,在那条访谈视频发出去后,看着满屏要来找她和她隐居的弹幕,她才意识到自己的长相其实挺好的。
  在这个时代,美貌也是一种资源,所以她来之前化了妆,选择好看的衣服,她笑着面对直播镜头,说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乡村振兴的队伍。
  她对自己的认知越发清晰,她知道,内心自觉才能带来最大的自由。
  结束会议时,霍香让她回去列举需要的资源,越具体越好,她要为付之幸的提案招募一支强有力的队伍。
  付之幸握住霍香的手,说谢谢霍老师。
  霍香笑着回握住她的手:“好好干,明年代表鲁南去参加乡村ceo论坛。”
  回去的路上,两人在路边打车,姜甜崇拜的说:“姐,你真厉害!我以后和你一样厉害就好了!”
  付之幸笑了,“会的,甜甜。”
  付之幸心中有数,带姜甜来参加这次的会议,就是要给姜甜开辟新的出路。
  姜甜走她的江湖传媒的拍摄道路太艰难了,她没有镜头的敏锐度,没有出彩的剧本编排,也不会设计镜头,跟着付之幸的这段时间进步缓慢,属于事倍功半。
  她想,那不如就给姜甜换一条路。
  回到家,她花了一周时间写完了具体的执行方案,前前后后改了好几次。
  她第一次写这么具体又复杂的方案,很多问题让她头疼。
  例如,一支专业且多元的执行团队,不同的职位需要多少个人手?她联系张择锐,向他取取经。
  张择锐在电话里说:“团队初期不用分的太细致,每个人都需要身兼数职,我估计10-20人……”
  付之幸一边计算,一边让姜甜全程跟着她学习。
  姜甜快要崇拜死付之幸了,在她看来,付之幸做的这一切十分不可思议。
  原先她觉得付之幸是个不错的姐姐,拍摄拍的好,剧本写的好,对他们几个徒弟也慷慨大方,姜甜以为自己以后会和付之幸一样成为一个导演呢,没想到付之幸带着她直奔另一条路线了。
  事实证明付之幸的决定是正确的,姜甜不擅长创意方面的内容,但是在整理归纳、组织能力和细节的把控是不错的。
  付之幸写了好几遍的执行方案,写的疲惫,姜甜就一条一条的帮她看,发现了好几处不清楚的地方。
  付之幸夸姜甜细致,姜甜开心的笑着,说:“姐,你是我偶像。”
  最后一版执行方案提上去后,过了一个月,霍香派来的人手就到了。
  十二名年轻人,付之幸和霍香亲自挑选的。
  有的是农业大学电商专业的毕业生,有的是教育专业的教师,有的是学营销的市场专员……
  有男有女,性格迥异,都很年轻,很有礼貌,思想是统一的要为乡村做贡献,他们统称为“新农人”。
  已经十一月了,十二名新农人和付之幸带的三个徒弟,加上她自己,一共十六名新农人,每一天都忙碌且充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