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可是海运的船只,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呢,即便不是军舰只是货运。”张寰说道,“朝廷向海外购过一些船只,当时也很吃力,不过是军舰。”
“这个钱,”她看着沈清辞,似乎知道一些什么,“如果朝廷将沈家仓库中的所有茶叶都收购,足够么?”她问道。
“很勉强。”沈清辞回道,“我回来之后就曾计算过,但可以先购入一部分,再慢慢扩张。”
“只是运输这个方面,”张寰轻轻皱起眉头,“我刚刚和你说的,不能有太大的野心,但是你这…也太明目张胆了。”
“只有这样才能与洋行竞争。”沈清辞道。
“如果是这样,说服父亲很难。”张寰道,“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父亲是一个谨慎保守的人。”张寰又道,“虽不图钱财,却极重名声。”
“朝廷不是还在支付赔款。”沈清辞思索后问道,“如果你父亲在任时,两广的财政收入远超以往,并提供给朝廷呢。”
“我正想说这个。”张寰道,“但还缺一个保障,毕竟口头上的承诺很难让人相信。”
“这个时候你要是男子…又或者你们沈家还有其他人。”张寰犹豫的看着沈清辞,“或许会有很好的解法。”
“如果是这样,那我宁愿不做争取。”沈清辞道。
“我只是告诉你方法,可没说我真的想做交易的牺牲品。”张寰道,“但是…”她盯着沈清辞,但没有继续说下去。
沈清辞知道她要说什么,“我来想办法。”
“什么?”张寰愣道。
“你的事。”沈清辞道。
“客官。”几个伙计将菜品一一呈上,“您要的菜来了。”
“这是鸭掌。”
“这是翡翠蟹。”
“还有鸡茸鱼翅。”
“虾饺。”
“鱼滑。”
“秋蟹。”
“客官请慢用。”
酒家伙计的上菜,撞破了二人交谈的气氛。
张寰看着独特的菜品,眼里充满了期待,“沈老师,我就不客气了哦。”
“吃吧。”沈清辞点头,“你点的菜有两道是药膳。”随后她拿起旁边多准备的一双筷子,“尝尝。”
张寰也没有客气,“好鲜。”
沈清辞看着张寰,见她开心,于是便取了一只秋蟹,将里面的蟹肉剥下,装在了一只小碗里,随着一整只的蟹肉被慢慢剥下,她将碗送到了张寰跟前,“深秋的螃蟹,马上要入冬了,你试试味道。”
张寰看着满满一碗的蟹肉与黄,于是调侃道:“沈老师请人吃饭,还负责帮忙剥壳吗?”
“我很少跟别人出来吃饭。”沈清辞认真的回道。
张寰抬头看了她一眼,“我也没有吃过别人剥的蟹肉呢。”于是拿起勺子,一边吃一边夸赞,“果然,不用自己的动手的美食,吃起来会更加开心。”
张寰的开心早已写在了脸上,尤其是沈清辞将特意剥好的蟹送到她跟前时。
“试试这个虾饺。”
“好。”
“还有这个也不错的。”
“好好吃哦。”
——张府——
一直至下午,沈清辞与张寰才从酒家离开骑马回到了张府,并继续下午的授课。
傍晚时分,天气转凉,张寰便换了一身衣服回到堂中继续听课。
“1840年,也就是道光二十年,列强打开了我们的国门,但同时在西方的一个国家,发生了一场巨变,蒸汽带动的大机器生产取代了传统的工厂手工业,这样的转变,也使得这个国家迅速壮大,成为了霸主国,而这样的变革并没有停止,西方的各个国家都开始了技术的革新,直至三十年后,1866年,西方国家的一名学者发明了电…”
随着旁侧座钟发出报时的声响,屋外的天色也已经暗淡了下来。
“至此,东西方的差距被彻底拉开。”沈清辞关上书,推了推眼镜。
“时间不早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听得正入迷的张寰,撇头看了一眼屋外的天色,“已经入夜了吗。”
“我该走了。”沈清辞收拾好画板与书籍。
张寰并未挽留,而是将沈清辞送到了门口,江边吹来得风,似乎有些凉。
二人道别后,沈清辞转过身朝着马车走去,就在她蹬车时,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声叫唤。
“清辞。”
听见这声呼唤,沈清辞的心头一震,她回过头看着张寰,“嗯?”
只见张寰走到她的身前,并将自己脖子上的围巾取下,踮起脚围到了她的肩上,“晚上冷。”
沈清辞看着张寰,迟疑了片刻,而后道:“谢谢。”
张寰微笑着摆了摆手,沈清辞遂上了马车,“驾。”车夫缓缓驶动。
沈清辞掀开车帘,却发现张寰也在注视着她,随着马车的驱动,二人交汇的目光逐渐拉长,直至消失。
她摸着脖子上缠绕的围巾,对白天张寰的那番话,陷入了沉思。
第101章 梦与现实
张寰回到府中,并走向了父亲的书斋。
咚咚!——
“谁。”张仁君正在查阅几封朝廷来的文件,还有一些卷宗,听到门口传来的敲门声,遂回应了一句。
“爹爹,是我。”
张寰端着一碗羹汤走进书房,送到了父亲的桌前。
张仁君当然了解自己女儿的来意,他看着手中的文件,“是替沈氏来做说客的?”
“不。”张寰却否认了父亲的猜想,“女儿问出了沈氏目前的想法。”
“不是与朝廷合作吗?”张仁君抬头道,“我已经向京师的户部去信,并将那些茶叶一并送过去了。”
“除了这个,沈氏还另有想法的。”张寰道。
“另有想法?”张仁君警惕的抬起头,并挑起白眉。
“这些商行主要依赖于水运出口,但洋人的商船并不是定期来往的,并且通商的口岸一直由官府严格把控着。”张寰看着父亲说道,“这样一来,就对商行的发展有了限制,但是洋行却不受限,这是他们在条约中的获利,可是国行没有。”
“此消彼长,财政只会迅速流失海外,父亲是这里的地方官,应该很清楚两广的账本如何。”张寰继续说道。
张仁君似乎听出来了张寰这些话,蕴含的背后的意思,“所以沈家?”
“沈姑娘希望可以建立属于商行自己的运输团队。”张寰回道,“这需要父亲的支持。”
听到这个,张仁君瞬间色变,“你知道光是这一个通商口岸,就有多少家商行来来往往吗?”
“如果沈氏掌握了这个,将来财力增长到可以撼动朝廷的地步,那为父可就成了朝廷的罪人。”张仁君的小心翼翼,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官府也在靠这个获利,怎可能退让。”
“但是官府的不作为,无力给商行提供足够的运输条件,这样就会一直在助长洋人,现在的官府,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利用好这些,可是父亲手里有权力,再加上沈家的财力,这是双赢的局面。”张寰解释道。
“什么是双赢的局面。”张仁君道,“如果被有心人利用,上奏弹劾,这就是营私,到时候我们全家都要受罪,你也要受牵连,还有你的母亲。”
“朝廷现在最缺的是什么?”张寰不紧不慢的问道,“是钱,因为还有大量的赔款以及还要供皇太后铺张浪费,这些都需要钱,那么如果两广的税收远远超过其他地方,提供给朝廷更多的经济扶持,那么父亲还会被问罪吗?”
“这是冒险之举。”张仁君道,“你想让你父亲,堵上自己的仕途吗?还有全族人的性命。”
“但希望很大,父亲也知道,不是吗?”张寰笃定道,“朝廷拨不下钱款来修缮港口,给与商行便利,同时也不愿意让权让利给商人,地方的发展就会受限,停滞不前。”
“如果父亲可以破除这些旧制,那么带来的效益,一定远胜从前,这也是父亲一直在寻求的破局之法吧。”张寰道。
张仁君仔细思考了片刻,“沈家现在的财力…”他仍有疑惑。
“虽不如从前,但也比地方的官府以及其他的商行要强。”张寰回道。
“是她和你说的这些?”张仁君问道。
“是女儿问的。”张寰回道,“明天晚上,父亲可以亲自去问问她。”
“到底怎么选择,等我见过她之后再说吧。”张仁君终究是动摇了,但还没有完全,他低下头继续自己的事情,并挥了挥手,“早些歇息。”
“好。”
张寰从父亲的书斋离开后,将白天沈清辞画的画装裱了起来,并挂到了自己的卧室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