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姨母,您别再做这样的重活了,过两天我去帮您摘柿子就行。”
  原来,这位老太太背着的是满满一筐的柿子。
  粗略估计,她至少背了五六十斤的柿子,以至于身体被压得弯曲起来。
  这个重量对年轻人来说都不容易承受。
  更何况是一位年事已高的老太太呢?
  老太太的动作显得有些迟缓,她一边缓慢地收拾着东西,一边坚持说道:“哪能事事都麻烦你啊,你也挺忙的。”
  “这些柿子再不摘,也快坏了。”
  “姨母。”
  一位四十多岁的妇人也从屋子里面走出来了,是那位屠户的妻子。
  “您怎么又带着那么多的柿子,我和大平摘就好。”
  说着她就从钱袋里面塞给老太太。
  老太太看到递过来的钱,脸上露出一丝犹豫,欲言又止。
  她轻轻摇了摇头,似乎想要拒绝。
  然而,妇人却打断了她的话,语气坚定地说:“我知道,表哥这些日子不舒服,您家里正是用钱的时候。”
  听到这话,老太太的眼眶微微湿润,她感激地看着大平和他的妻子,眼中充满了感动。
  妇人将钱塞到老太太手中,然后转身走进厨房,给她倒了一杯热气腾腾的水。
  妇人说:“您走回去要一个多时辰呢,多休息一会吃了饭再走。”
  老太太接过水杯,感激地点点头。
  大平:“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我这就给你切肉。”
  陆思哲微笑着回答:“没事的。”
  老太太喝了几口水后,终于忍不住和大平夫妇絮叨起来。
  陆思哲从两人的对话里知道。
  这位老太太家中只有一位独子。
  前段时间儿子上山之后不知为何。
  回来之后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整日里痴痴傻傻的。
  如今连吃饭和睡觉都需要有人伺候着,这让老太太很是心疼,也为他操碎了心。
  为了给儿子看病,老太太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但却没有任何作用。
  无奈之下,她只能靠采摘自家的柿子树偶尔进城卖点钱来维持生计。
  陆思哲和白凌风对视一眼。
  这位老太太的儿子跟之前他们听来的那些人的遭遇有些像。
  这山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看样子只能找到周正之后才知道了。
  陆思哲听后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怜悯。
  看着眼前这位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面容憔悴的老太太。
  儿子又出了这样的事情。
  确实让人同情。
  陆思哲微笑着对老太太说:“老人家,我很喜欢吃柿子,您这些柿子我全要了。”
  一旁的大平见状连忙提醒道:“公子,柿子可不能多吃啊,您一下子买这么多回去吃不完,那岂不是浪费了?”
  陆思哲解释道:“没关系,我打算把它们做成柿饼,可以存放得更久些。”
  大平夫妇和老太太有些惊讶:“什么是柿饼。”
  陆思哲有些好奇:“晒柿饼,很甜的。”
  这里种柿子却不会晒柿饼吗?
  川城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几棵柿子树。
  甚至在野外都有不少这柿子树。
  柿子这种东西不能多吃,很容易吃坏肚子,所以到了季节这柿子也很难卖出去。
  大平也是为了帮自己的姨母所以才买下这些柿子。
  柿子就算在耐储存也放不了几个月,普通人也没有芥子袋储存。
  所以每年很多柿子最后也是喂鸡鸭。
  大平看出陆思哲想要帮一下姨母。
  “姨母这筐柿子你先卖给这位客人,过几日我在去你家摘一些回来自己吃。”
  陆思哲从口袋里面掏出钱递给老太太。
  一把铜钱里面还夹杂着好几块的碎银子。
  老太太感激不尽:“太多了、太多了。”
  陆思哲不容拒绝的给她塞进手里:“老人家,收下吧。”
  老太太颤巍巍的点头:“我今天遇见好人了。”
  陆思哲有些好奇的问道:“这边人通常不晒柿子饼吗?”
  看得出三人都是一脸茫然。
  这里的柿子树其实也没种多少年。
  原本有个外地人将它带到这里来的。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柿子树在川城竟然长得格外好。
  于是,很快家家户户都开始种植起了柿子树。
  平时把它们当作一种普通的水果食用。。
  陆思哲解释:“柿饼的口感比柿子口感好一些,而且比较好放。”
  眼看着天越来越冷,这时候做柿饼到了深秋和冬天,柿饼可以放很长的时间。
  大平:“这位公子,你如果会做柿饼的话,能不能教教我们。”
  陆思哲点头:“当然可以。”
  第267章 黄桂柿子饼
  除了晾晒的柿子饼,陆思哲还记得可以做一个小吃黄桂柿子饼。
  这个吃起来味道也很香。
  陆思哲挑出几个熟透的柿子:“待会我用柿子再做个小吃你们尝尝。”
  把所有的柿子都要削皮。
  陆思哲拿出刀,轻巧的把柿子皮削下来。
  每一片都薄如蝉翼可以看出他刀工利落。
  老太太和大平夫妇一起帮忙削柿子皮。
  几人一起动手很快就把柿子削好了。
  柿子蒂不要去,方便用线串起来。
  大平从屋里找来白色棉线。
  老太太年轻时候做绣活不含糊。
  所以把柿子牢牢的系起来。
  很快一串串的黄灯笼就挂在了整个院子了。
  黄澄澄的看着特别喜庆。
  白凌风仰头看着那一串串的柿子,他忍不住用爪子轻轻碰了其中一串。
  那柿子串就轻轻动起来了。
  看起来更诱人了。
  陆思哲耐心的给他们讲解怎么晾晒柿子。
  晾柿子跟天气有关系。
  过两天柿子水分晾的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捏一捏。
  削皮的柿子皮也一同晾晒。
  陆思哲看了看天:“这个天气晾晒七八天就可以吃。”
  “不过还可以让柿子结霜,那样最好吃。”
  “找一个干净的坛子,一层柿子皮一层柿子放进去,大概半个月就可以捂出白霜。”
  “那是柿子的糖霜可以吃的。”
  这个做法不是很难,需要一点耐心。
  老太太仔细的认真听了。
  她有些高兴道:“这东西要是好吃的话,我就做一点,让他二伯去外地的时候帮我卖一卖。”
  能够帮老人家多一份收入那自然是好的。
  ......
  陆思哲拿出刚才特意的柿子。
  做黄桂柿子饼要用这种熟透的柿子。
  黄是指的柿子,桂是指的桂花酱。
  熟透的柿子里面的汁水浓郁,轻轻剥皮那果肉就流出来了。
  把柿子的果肉捣碎成泥。
  用面粉和糯米粉和面,分批次加入刚才的柿子果泥。
  很快白色的面粉就变成了浅黄色。
  稍微醒一醒面。
  陆思哲开始调糖馅儿。
  白糖、熟芝麻、花生碎、桂花酱都是一比一的比例调和在一起。
  这样的馅料吃起来刚刚好。
  这时面团也醒的差不多了,切成大小均匀的面剂子,就像包馅饼一样包馅料。
  压成饼状就可以下油锅了。
  这个柿子饼要用平地锅去煎。
  大平妻子和老太太两人从来没想到这柿子还有这种做法。
  她们睁大眼睛仔细的观察着陆思哲的每一个步骤。
  老太太:“这步骤看起来不难,但是没有人做过。”
  竟然可以把柿子做成饼,这位公子果真是手巧。
  陆思哲笑笑:“吃起来算是一道甜品。”
  在油温的激发下,很快柿子饼上就出现金黄色的烙印。
  香甜的气息传遍整个院子。
  配合着满院子挂起来的柿子交相呼应。
  陆思哲盛出几只:“老人家您尝尝。”
  老太太接过柿子饼。
  她用筷子夹起一只刚出锅的柿子饼。
  还没吃就可以闻见柿子的香气。
  入口就是绵软的口感,甜而不腻,伴随着一股桂花的香气。
  老太太连连赞叹:“这味道真好。”
  白凌风咬了一口带着热意的柿子饼。
  “喵—(甜。)”
  大平夫人咬了一口,里面的馅料迅速的流淌出来。
  芳香扑鼻,整个嘴巴里面都是桂花的味道。
  大平夫人赞不绝口:“这柿子还可以这么做啊。”
  “陆公子,这东西要在街上卖的话,一定会被抢光的。”
  陆思哲:“你们学会了可以去做这个黄桂柿子饼去卖。”
  大平夫人有些不敢相信连连摇头:“陆公子,你已经帮我们很多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