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公主这是不要她了吗?
  六儿想着想着崩溃的再度流下泪来,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完全忘了摆在她面前的另一个选择。
  等她抽抽噎噎,抬起一双朦胧泪眼想问,能不能不找新去处时,便先看到了姜回漠然的一双眼。
  霎时如坠霜雪。
  “出去。”姜回冷漠道。
  “我做!”与此同时,六儿的声音响起。
  水云庄所属的县名叫通陵县,因着地处偏远,到了夜里,行人寥寥,只有少数客栈馄饨摊还挂着昏黄的灯笼,从通陵最大的一家蜜煎局绕过三个弯,再左转行一段路,便到了镇上唯一一家典当铺。
  六儿抱着包袱叮叮啷啷的贴着墙根小心走到牌匾下面,这时,已至深夜,当铺早早已关了门。
  六儿站在原地徘徊半晌,才鼓起勇气上前扣门,她用的力道不大,可在空荡荡的街巷里泛着回音传回来,就莫名感到心惊肉跳。
  好在,没多久便有人来开了门。
  “谁啊?”里面走出来个穿着短衫的小伙计,一边走一边揉着惺忪的睡眼,本来以为听错了,瞧见外面真立着个人,还愣了下。
  凑着煤油灯往前一瞧,旋即便是一阵惊悚的尖叫,“啊啊啊啊啊!!!鬼啊!!!”
  “啊啊啊啊啊啊啊,鬼?鬼在哪?”六儿本就害怕,听伙计这么说,情绪一下子就拔到了顶点,叫声比伙计还要惊惧尖锐。
  “鬼不就是你?”伙计也醒悟过来眼前的丫头不是鬼,脸上表情扭曲,煤油灯往桌子上一撂,转身去了后面,不一会儿,拿了面铜镜举在六儿面前让她瞧。
  六儿云里雾里的看了一眼,这一看,也惊了一跳,镜子里哪里像是她,分明是个黑炭,连五官都是黑黢黢的,几乎要和身后黑暗融为一体。
  “呵呵,我天生貌丑就上了个妆。”六儿颇有些不自然道,她临出门前就着泥炉灰抹了一把,又不放心,来回折返三四次,想来,一不小心抹的太多了。
  “说罢,当些什么东西?”在当铺这么些年,他见识的多了,白天当的人多一脸愁苦,大多是富绅一朝破财或是穷苦人家日子实在拮据不得已典当家底,自然也有六儿这种夜晚交易,这,便比白日里更多了一层灰雾。
  六儿警惕的看了他一眼,在伙计越发不耐的神色中,磨磨蹭蹭的走到一旁桌案,示意他把煤油灯拿开,这才打开锦面衾。
  青红缠枝纹梅瓶,木胎海棠盆翠竹,单釉碟一对……
  伙计逐数点着,不时惊异抬头,显然没想到这个丫头能有这么大手笔。
  “能当多少银子?”六儿努力克制着语气里的颤抖,装成一副淡定模样,叫人不敢轻视蒙骗。
  伙计紧皱着眉,来回摆弄着瓷瓶,不时举起底部细看,忽而转身朝里大声喊道:“东家,有客至。”
  听见里面窸窸窣窣的声音,伙计转而去温了壶茶,瞧见六儿还站着,便示意她坐。
  六儿摇摇头,手捏着衣衫下摆,局促的搓了搓绣鞋。
  掀开门帘走出来个穿姜黄色斜襟长褂的老者,衣襟处用长链挂着枚水晶圆片,步伐缓慢却稳健,先是招呼了一声六儿,便径自坐下。
  伙计恭恭敬敬的把瓷瓶递过去,老者接过,看了一眼便是一个摇头,放下又查看其余的东西。
  “姑娘,这些,华而不实,恐是当不了多少银钱,唯独这个衾面还勉强值些银子。”
  “我能给你这个数。”东家比了个三。
  六儿迟疑道:“三百?”文。
  “是三两银子。”
  六儿咽了口唾沫,她还没有见到过这么多银子。但是六儿却没有欣喜答应,而是皱巴着脸道:“太少了。”
  公主倾家荡产怎么能才卖这么点银子?这老板也是个黑心的,这么想,六儿看东家的眼神都不对了。
  东家摸着衾面料子,抽丝剥茧的同她分析道:“这面料值几个钱,但是你看,这细细密密的都是眼,做衣衫料子已是不成了。”
  六儿道:“做衣衫不成,做衾被却是还可以,九成新的蜀锦寻一位技艺好的绣娘,看不出什么,相信卖个十七两也是不难。”
  “至多十两。”东家退了一步,“你也说了,我还要去寻绣娘再去缝纫,这是也功夫。”
  六儿掐了把掌心:“十七两,其余这些我一并出给你。”
  “死当。”六儿咬重音道。
  东家沉吟片刻,六儿心脏扑通通的跳着等待,
  “永安,收了。”
  “谢过东家。”六儿盈盈行了半礼,拿到银子就里三层外三层的用手绢包好牢牢的藏在怀里。
  临出门时,遥遥听见东家训斥那个伙计的声音,斥责他这么明显还看不出来,学艺不精之类,六儿没在听,而是转道走了。
  通陵县虽远,和京都的宵禁时间却也一致,六儿又走回那间蜜煎局在正门口蹲了下来。
  第4章 、怪医
  ◎李桂手◎
  鸡打过三声,空荡的街道逐渐热闹起来,低矮的篱笆围墙缝隙里开出朵小花,负责送新鲜花果的父女顶着露水走过,新婚的小妇人立在院中掸了掸鸳鸯喜被。
  人渐渐多了起来,兴味斋蜜果铺子店小二用抹布擦洗了柜台,迷蒙着眼将投洗的黑水打开门泼去。
  零星水点子溅在沉睡中的小姑娘额头,六儿悠悠转醒,揉了揉眼,从角落里站起来,随便拍了拍土,转身朝着另一个方向走去。
  通陵县中有一座很漂亮的水桥,因其状似月亮,久而久之人们便称之为水月桥,原来的称呼倒是被渐渐忘却,循着山林清泉的一阵微风,葳蕤杏花倒影水中。
  六儿从桥上踏过,循着一点微末的记忆穿过繁华的街道,渐渐与人群背道而驰,直到不远处出现一间破落的医馆,步伐才慢下来。
  六儿之前经常被王婆子她们追赶,一日有大半日躲在外面都是常事,却也因此胡乱认得许多地方,自然也认识了不少走街串巷的稚童。
  从一个脸方方的,有小虎牙的小孩口中得知,有个姓李的杏林大夫,虽相貌有“恶”,但医术极好。
  北朝出仕从商行医与人打交道,皆要形貌端方,可这位李大夫却是天生肩膀歪斜,药堂门可罗雀不说,更是受人非议颇深,连门前匾额也时常被人毁坏,时人觉得店铺设在此处晦气,渐渐连这一片也了无人烟。
  却正和姜回的意。
  李氏医馆。
  六儿看见堪堪悬在门上方的牌匾,再加上里面传出的隐隐药香,便知,就是此处了。
  六儿吐出一口气,微微放松上前扣了门:“李大夫。”
  六儿连着唤了几次,却无人应声,不由疑惑的推开门,试探的走了进去。
  登时满屋烟雾缭绕,呛人的苦味无孔无入,六儿咳嗽两声,小手挥了挥,不由得退后了一步。
  还不待再开口,就听见一道冷冷的呵斥。
  “去去去,出去。”
  “想看病自去找仁善堂,概不远送!”
  六儿顺着声音寻去,烟雾的最中心赫然蹲着位约莫四十逾岁的中年人,鬓发束以金簪,额前两缕垂下来,行走举止颇具风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