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法师 第1224节

  徒留空气中弥漫的硝烟味道,和靶子上围绕着之前被光剑洞穿的破口上多出了四个弹孔。
  四个弹孔分布均匀,分别在四角。
  三人倒吸凉气。
  这究竟是什么神仙射速?
  这是什么精准度?
  这也太快了。
  崔凤华咽了口唾沫问:“知府大人,你一共开了几枪?”
  赵传薪看了一眼木头靶子说:“你们刚来那会儿开了两枪,刚刚开了四枪。”
  三人相顾骇然。
  之前就听到一声枪响,赵传薪却开了两枪,只能说他开枪速度太快,第二声枪响被第一声掩盖,所以他们只听到了一声。
  而刚刚的四枪,却只听到了两声。
  若不是靶子上有四个弹孔,肯定没人相信。
  而且,之前赵传薪开了两枪,靶子上却只有光剑洞穿的靶心部位,没有别的弹孔,这说明什么?说明两枪都打中在洞穿的那一个孔中。
  这等枪法,简直闻所未闻,怕是已臻化境。
  崔凤华咋舌:“赵知府的枪法,比曾经在延边那会儿多有精进,可喜可贺。当初刘团长还能和赵知府比划比划,如今怕是拍马莫及。”
  刘永和也是神枪手。
  他和毛子干仗,和日本人干仗这许多年却还活蹦乱跳,多半靠的是他如神的枪法。
  但现在怕是已经没法和赵传薪相提并论。
  别的不说,在没有光学瞄具的情况下,超出三百米的距离连目标都看不清,更别说击中。
  而赵传薪轻而易举的能瞄准一里外的目标。
  赵传薪心说:当然精进,魔鬼水晶眼镜碎裂后,他全靠自己成为神枪手也能百发百中。如今有了星月和新眼镜加成,和他自身本事,以及他的身体硬件条件辅助,他大可以朝全世界吼一嗓子——还,有,谁……
  至于他为何在练习的时候,先用光剑刺再开枪?
  那是星月给的战斗方案,当对战沙漠皇帝的时候,只要能刺中目标,破坏掉沙漠皇帝的混沌甲,旋即开枪从破口射击,扩大其伤害。
  以赵传薪神乎其神的射速,必然让沙漠皇帝始料未及,算是个隐藏的杀招。
  上马车的时候,赵传薪对张寿增说:“你和姚总办坐那辆车,我和小崔说说话。”
  因为赵传薪见崔凤华刚刚欲言又止,似乎还有话想说。
  刚进了马车,崔凤华就迫不及待的开口:“大人,你先拆开信看看,我为你作补充。”
  第858章 三百六十行,行行干破防
  赵传薪掰开了蜡封,随手丢到了车外。
  崔凤华看的眼皮子一跳。
  这年头,有人会小心翼翼的将蜡封拆了收藏,或者是将蜡封回收重新利用,很少如赵传薪这般随手丢掉的。
  拆开信后,赵传薪从里面取出了一沓纸。
  有清一朝,要求文人规规矩矩,比如八股文,字迹也是如此。
  在这个影响下,文人的书法多半都严谨规范。
  这封信是以刘永和名义写的,但明显是有人代笔,要不然凭刘永和那两把刷子,写不出这等笔法娴熟、控笔能力出色、起行收笔含蓄而稳健的书法。
  信的内容:日人狠戾不驯,屡犯延-边,近来却有风声,日人欲与清廷画地,有签订条约之意。人事纷纭,真假置勿论矣。然近来日人增兵数千,云集充边……
  赵传薪看的头疼,嘟囔了一句:“给我翻译一下。”
  崔凤华以为要他翻译,刚伸手,就被赵传薪拍打手背,生疼……
  崔凤华有些懵逼。
  赵传薪的话自然是对星月说的。
  星月在眼镜上将信的内容翻译成赵传薪习惯的文字。
  刘永和大概是说,最近清廷传出消息,说日本人想要正八经的划分地盘,签订条约。
  但只是道听途说,事情的真假尚且不能确定。
  但是最近日本人开始向韩国的边境增兵,屡次进犯。
  一开始,刘永和带着背水军和他们打的有来有回。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锻炼,如今的背水军已经不是当初动不动被小鬼子教训的背水军了,已经有了强军的雏形,至少他们经年累月的实战,而不是像清廷新军那样只练不战。
  但是日本人增兵后,刘永和顶不住了,多之前赵传薪还在鹿岗镇时候,在边境多处预藏的物资,现在已经用的七七八八。
  鹿岗镇如今在财政上也是捉襟见肘,有许多大项目,比如公路和飞机场建设让鹿岗镇入不敷出,还需要港岛玄天宗向鹿岗镇猛烈输出火力。
  久了,玄天宗内部也出现反对声音,虽说都和赵传薪有关,但到底一家人也要明算账。
  总而言之,刘永和现在的日子很不好过。
  大概就是向赵传薪诉苦和化缘。
  末了,话锋一转,刘永和提到了一个人。
  这人名字叫——徐镜心。
  这两年刘永和也没闲着,不但和吴禄贞成了至交好友,通过吴禄贞还结识了徐镜心。
  徐镜心是孙公武的人,在他们内部的地位很高,统筹整个北方的革-命事业,今年奔赴延-吉,主要在那边活动。
  刘永和不但自己要钱,还帮徐镜心说了许多好话,说徐镜心帮忙牵扯日本人,为夺回间岛区域不辞劳苦的奔走。
  意思让赵传薪顺便也资助一下那边的同盟-会活动。
  赵传薪对他们孜孜不倦的造反事业给予肯定,但对于他们钱财流动走向,却持怀疑态度。
  孙公武这些年其实没少四处募资,但每次行动,不但人少的可怜,且军械总是左支右绌,拢共也看不见几杆枪。
  比起后面我军是真的小米+步枪艰苦奋战,孙他们其实宽裕的很。
  我军是雷声小雨点大,孙他们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赵传薪给了一次钱,但不想总给钱。
  因为他觉得给钱也是打水漂。
  背水军是他一手组建的,却不能不管。
  赵传薪看完后,问崔凤华:“现在刘单子和这个徐镜心究竟是什么关系?”
  崔凤华眼珠子转了转,赵传薪见状脸色一沉:“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但有时候别瞎准备,撒谎前想想后果。”
  崔凤华闻言立刻正襟危坐:“回赵先生,刘团长如今和徐镜心称兄道弟,关系很好。”
  “刘单子,加入他们了么?”
  “这個……”崔凤华习惯性给自己留思考时间,可对上赵传薪目光,赶忙笃定的说:“没有,没有,刘团长只是和他关系好,但背水军就是背水军,是赵先生的背水军。”
  赵传薪不置可否。
  他说:“你前面有言,要库页岛和延-边两面开花,这个提议我觉得很好,很有道理。”
  崔凤华犹豫道:“那钱粮和军械?”
  “容后再说。”
  路上,赵传薪又问了些关于徐镜心的事。
  崔凤华告诉他,徐镜心今年在吉-林境内很活跃。
  其实,吉-林境内不受清廷管辖的“化外之地”,不光是鹿岗镇一地,还有一处,叫桦树-甸子。
  桦树-甸子的夹皮沟金矿,被韩家人把持,人称韩家为关东金王,或者是边外大哥。
  边外,就是当初清廷设的柳条边外面。
  甚至有人管那边叫“小韩国”。
  后来被清廷招抚,韩家有了官身。
  有官身后的韩家看似很老实,很憨厚,对官兵和清廷极尽巴结之能事。
  可实际上,他们上下打点后,照样不受清廷管辖,该干嘛干嘛。
  甚至原本桦-甸,双甸子,都属于韩边外地盘,只是后来鹿岗镇崛起,这些地方强行归到了鹿岗镇治下,韩家人地盘虽号称黄金王国,却也不敢跟鹿岗镇叫板。
  徐镜心多次游说韩家,想要让他们加入同-盟会。
  但却遭到了拒绝。
  想想就明白,人家已经打点好了清廷官兵,日子过的逍遥自在,凭啥去蹚浑水?
  徐镜心折戟沉沙后,转身就去找了刘永和。
  刘永和倒是很看重同-盟会,但没有赵传薪发话,他却不敢入会。
  崔凤华说刘永和为徐镜心介绍了许多关外绿林好汉。
  赵传薪用人,向来不用这些土匪绺子,但别人却将他们当成香饽饽。
  说话间,就来到了府衙。
  四人下车,进了府衙,衙门口的人纷纷和他们打招呼。
  赵传薪四人去了会议室,也没叫旁人。
  有赵传薪在的地方的会议室,必定会有黑板。
  赵传薪略作犹豫的时候,星月就在眼镜上给出了库页岛的地图。
  这还要得益于在京城莫理循图书馆看到了的那些地图和地理书籍。
  赵传薪按照星月给出的地图,在黑板上画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