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好好种田养自己 第66节

  早上,几位医生老师先是把年前的考卷发下来, 卷上已用红笔批改过, 去年年底学过的知识,掌握多少, 就在卷子上体现了。毕竟不是学生了, 没有必要按成绩张榜排名, 各人如何,自己心中有数,再与周围对比一下, 也就知道是什么水平了。
  当下便有人羞愧,有人骄傲,有人不骄不躁, 也有人一脸无所谓。
  黄志豪本来觉得自己考得挺不错的, 探头一看沈卓的, 惊呼:“你一道都没错??”
  沈卓点点头。
  黄志豪又转头看看同大队的两人,发现都比自己考得好,顿时倍受打击。
  同个大队的不免相互看看, 比较一下。丰水大队四人都考得不差,能答对成, 不过还是沈卓考得最好,几乎每门课都是满分的,只有西医部分错了一点, 这个成绩是相当优秀了。
  这些卷子都是授课老师们自己出的, 就是针对性地检查学员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程度。整体来说其实不错,毕竟这些年轻人都是大队挑选出来的, 被寄予厚望,绝大部分认真刻苦。不认真的只有很少几个人,卷面自然也就惨不忍睹。
  今天不上课,老师们发了卷子快速讲一遍,算是帮学员们巩固知识。讲完后卷子就离开了。
  不过学员们还不能走,迟点周主任要来讲话,只能先在教室复习。
  今天各大队的队长也来了,到公社开会,会议内容就是赤脚医生培训班的事情。几位授课的医生老师也参加了,汇报第一期培训成果。汇报的时候,最高分、最低分、平均成绩、每个大队成绩全都明白直接地呈现出来,以分析总体效果如何。
  这时候,哪个大队学员考得好,大队长自然就高兴,腰杆也挺直;反之,学员表现差,大队长就面上无光,坐立不安。
  最年长的俞医生,是从县医院下来支援的,资历最老,作为本次培训班的小组长,正在发言:“第一期培训,表现最突出的有两位学员,丰水大队的沈卓,和长林大队的林秀婉。沈卓在中医中药方面表现尤为优秀,西医略有不足;林秀婉则是在西医西药方面掌握很好,中药方面有所欠缺。从总成绩上看,沈卓是最高分。这两人,我建议重点培养。”
  顿时,丰水大队李兴国和长林大队林贤德这两位大队长都抬头挺胸,受人注目。
  说完了好的,俞医生开始说不好的:“表现特别不好的,有三位,从测试结果来看,他们似乎并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这三人分别是长林大队的肖添宝……”
  林贤德顿时脸皮一烫,低下了头,这一荣一辱的,真让人大起大落。心里把那个肖添宝骂了一遍:小兔崽子!就知道你干不了好事,净给老子扯后腿!
  李兴国也有些忐忑,还好,听完了没有丰水大队的,他才松了口气,这荣誉感算是保住了。心道自家的学员都很不错,等会儿得夸奖夸奖。
  听完了汇报,周主任接过话头,先就着最后这个情况发言:“这几名学员所在大队的队长今天就去谈谈话,了解一下是怎么个情况,没有心思学习?还是被家里事情耽搁了?咱们这个培训班不是儿戏呀,要是真没有心思学,就趁早劝退,让他们回去该干活的干活,也省得在培训班浪费时间、浪费资源。”
  周主任这是从性客观的角度出发,并没有嘲笑批评的意思。毕竟培训班的目的就是培养乡村医生的,要是不想当医生,就不必来了。
  但已经足够几个被点名的大队长脸皮子火辣辣的了,心里都压着火气,就等着结束会议去把人训一顿。
  说完了上一期培训的结果,接着说下面一步的安排。
  显然医生培训不可能就那么一个月的时间,就算老师再努力讲,学员再努力学,这么短的时间也不可能培养得出医生的。所以还需要第二期的培训。
  现在大家就商量第二期培训的时间。
  周主任提起,医生和各大队长就讨论起来,既要考虑到医生们的工作时间,又要考虑到各生产队的任务,而且后者是重中之重,粮食是一切工作开展的源头。
  所以最后还是保生产优先,避开农忙,选在了二月和三月,为期二个月。到了四月就要忙起来了,五月更是“双抢”时期,会一直忙到六月。到七月农忙结束,上旬再来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的最后培训,就算结业了。
  周主任道:“暂时的安排就先这样。好了,现在咱们去看看那些年轻人吧,也把新的安排传达下去!”
  随后就散会,医生们暂时回去工作了,各大队长则以周主任为首,往培训班教室走去。
  路上,周主任问了问沈卓和林秀婉的情况,毕竟是好苗子,自然多倾注几分关注。主要是了解家庭情况。
  林贤德先说了:“林秀婉的父亲在新中国成立后离村进城闯荡,在城里自由恋爱、结婚,生了她。她母亲是一名留学归来的医生。在母亲的影响下,她也立志成为医生,从小学了不少看病治病的知识。她是去年回来的,知青下乡,正好回到本家来,那时就能给乡亲们看病了。不过毕竟经验浅,我就给她报到培训班来了。她中医西医都有学,但毕竟母亲是西医,所以在西医方面比较在行。”
  周国泽不禁有些惊讶:“哦?还是下乡的知青,怪不得这么优秀。”
  林贤德就又有点骄傲。不管怎么说,长林大队有了林秀婉这个人才,以后乡亲们看病的事情有保障了,这是最实际的。
  周国泽又看向李兴国:“那沈卓呢?他家里是个什么情况?”
  李兴国刚才听着林贤德说的,惊讶之余更骄傲了,那林秀婉家学渊源又如何,不还是比不上沈卓?现在就叹息着道:“沈卓家情况不好,他妈难产,生了他就去了。他爹去年进山采药摔断腿,没两月也去了,现在就他一个人,怪可怜的。”
  周国泽听得也唏嘘:“竟是这样的身世,难得他自己努力上进,可要好好栽培啊!”
  李兴国严肃地答应:“主任放心,平时他来参加培训,家里有什么事情,队里都给他一些方便和帮助,绝不让他有任何后顾之忧!”
  周国泽就点点头,“等会儿我也见见这两个年轻人。”
  说着已经走到了教室外。
  大队长们就停在教室外面了,周主任径直走进去。
  周主任走上讲台,看着底下这班年轻人,态度很是温和:“大家新年好啊!去年一个月天天来回奔波,也是辛苦了。不过这是响应国家政策、解决乡村看病问题的事情,想必大家心里也很明白,认真学习,掌握本领,将来才好为乡亲们看病啊!”
  见他们都认真听自己说话,周主任面带微笑,“第一期的培训结束了,测试成绩也出来了,不过这个不算什么,考好了不要骄傲,考差了也不必沮丧。做医生,就得长期学习甚至是终身学习,接下去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继续学习就是了。新的一年,新的努力,大家说是不是?”
  学员们纷纷点头应是。
  周主任笑着点点头,接下去说了第二期培训的安排。课程有所变化,但是时间不变,还是一天九节课,早九晚五,让他们做好心准备。
  关于这个安排,当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大部分人觉得来参加培训比在家种地要轻松,自然是乐意的,就算是每天来回奔波有些辛苦,但对比起以后的出路都不算什么的。
  小部分人是因为家里太远,觉得也很累,甚至有些家里人会不满他们耽误时间太多,因此有些忧愁。
  也有觉得培训时间太长了,顾不上家里,比如沈卓。他就皱起了眉头。
  说完了安排,周主任语重心长道:“赤脚医生是半农半医的性质,给乡亲们行医看病之外,还要参与到生产任务当中的,不比光务农轻松呀。经过第一期的培训,如果有人觉得不能坚持的,不适合做这个的,或是遇到什么困难、阻碍的,就跟大队长说说,解决解决。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大家解散吧!”
  等周主任出去了,各学员收拾了东西,纷纷走出教室,自觉走到大队长面前,乖乖去听叮嘱或是教训。
  现场又是三五成群的。
  李兴国看着自己大队的四个年轻人,个个朝气蓬勃,精神饱满的,他很是欣慰:“刚才开会,我知道咱们大队考得不错,在大队里算是名列前茅的。尤其是沈卓,考了第一,被俞医生点名表扬了,很好!接下去第二期培训,大家都要保持这个势头,创先争优,不能给别的大队比过去了!”
  几人得到了夸奖,都很高兴。对沈卓的好成绩也是早有预料的,同一个大队的并没有什么嫉妒心,纷纷保证一定继续努力学习。
  李兴国也按照周主任的要求,问问他们第二期培训有没有什么问题。虽然自家队员都是好的,但也不能少了关心啊!
  孟春兰、李光耀和黄志豪都表示没问题。他们都是家里父母双全兄弟姐妹多的,少一个人干活并不妨碍什么,而且算起来离镇上都不算太远,能够坚持下来。
  只有沈卓皱着眉头。
  李兴国立刻问:“沈卓,有什么困难吗?”
  沈卓就迟疑地说了,“我家人少,年前一个月本来就缺了很多工,许多事情也顾不上,接下去一连两个月,恐怕……家里负担太重了。”
  大家现在都知道他家的情况了,其他三人听了,看着他的目光都带着几分同情和解。
  李兴国也连忙宽慰道:“你家确实比较艰苦,你来参加培训,家里就要靠叶知青一个人了,大队里都明白。不过你也不要太担忧,去年是年底了,事情本来比较多,也比较繁杂。接下去的二月三月,没什么大事,就是日常上工。要是叶知青忙不过来,也可以休息休息的。”
  又小声提醒道:“下半年结业了,你们就可以上岗看病,每个月有补贴。所以你真的不用太担心,到了年底你们工分不够、粮食不够吃的话,队里会酌情考虑给你们拿钱兑换的。”
  这话一出,旁边三人都是精神一振。
  其实大家就是为了这个,每月有钱拿,不就跟工人拿工资差不多?再怎么说都比光种地轻松多了,种地一年到头的,只有年底分红,很难赚到钱的。
  得到了大队长的准话,大家都更坚定了好好参加培训当医生的信念。
  只有沈卓还是皱着眉头。因为赚钱的话,采药或者买菜也能赚,够自己花了。他主要还是觉得叶欣自己一个人在家太辛苦。
  李兴国只能继续鼓励他:“沈卓,你有这个天分,又刻苦,周主任都很赏识,可不能放弃啊!至于家里,有什么忙不过来的,只管说出来,大家帮忙!队里对你寄予厚望,你可要坚持下去!”
  大队长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沈卓只能点头:“大队长,我知道了,不会半途而废的。”
  李兴国这才放心,满意地点点头。这孩子性格安静倔强,真怕他说不学就不学了。
  正说着,周主任身边的一个办事员过来,笑着问哪个是沈卓,主任请过去说说话。
  沈卓一脸莫名。
  李兴国却是笑呵呵地说:“没事,周主任估计也是鼓励鼓励你,去吧。”
  沈卓只好过去了,是在学校里的一个办公室。
  进去后,沈卓发现林秀婉也在,顿时就暗暗皱眉。
  林秀婉见到他,却是有些高兴的。眼看着他比年前更加俊秀挺拔了,真是越看越觉得他好,也明白现在是两人成绩优秀,才会被周主任特意喊来见面。
  林秀婉觉得自己眼光果然没有错,沈卓不仅长得好,学习方面也很优秀,就算知道他有未婚妻、不会喜欢自己,但能够跟这样优秀的人站在一起,还是让她高兴。
  沈卓只当没看见她投过来的目光,走进去,跟她离了一点距离,向周主任问好。
  周主任看着这两个年轻人,也是有些惊讶,不仅学习态度认真,名列前茅,还都长得这样好看,一时觉得这对年轻人很是登对啊。
  他笑道:“喊你们来,是因为你们在第一期培训中表现出色,有个小小的嘉奖。”
  说着,办事员拿过来两条新的毛巾和,两个崭新的搪瓷缸。
  周主任给他们一人分了一份,笑道:“咱们培训班没有什么资金,这是我个人的一点表示,不算什么,就是希望你们再接再厉,认真学习,将来为乡村医疗事业贡献力量。”
  两人接过,都恭敬地谢过周主任。
  周主任再看看他俩,越看越觉得很般配,就笑着说了句:“你们一个中医欠缺,一个西医欠缺,正好互补,平时有空可以多交流交流,相互补习,共同进步啊!”
  沈卓听得眉头一皱,低下头把东西收进挎包里,没说话。
  林秀婉倒是愿意,不过看沈卓这个样子,知道他是不愿意跟她接触的,心下也只能一阵叹息。
  周主任喊他们来也真就是这么鼓励嘉奖一下而已,完了就让他们回去了。
  两人一起走出来,林秀婉忍不住开口问:“沈卓,我真想见见你未婚妻。”
  沈卓眉头就拧紧了,“你要干什么?”
  林秀婉被他这戒备的样子弄得心里一堵,又只能无奈地说:“没想干什么。只是听说她也是知青,有些好奇而已。”
  她没说出来的是,想看看他未婚妻究竟有多好、多漂亮,才能让他这么喜欢。
  她也是个心高气傲的女子,自问样貌、学识都不错,下乡也是自己主动申请的,就是回来参与农村建设。她平生第一次不服气,自己到底差在哪了,竟然让沈卓避之不及的。
  沈卓听了,没有再会她,沉默地请往前走。
  走了没几步,看到肖添宝。
  肖添宝正一脸阴沉地看着他们。
  刚才,肖添宝被大队长一振批评,说他白白占了一个名额,来了不好好学习,考试考倒数,让别人也跟着他丢脸,要是不想学第二期就别来了,免得丢人现眼;还说林秀婉多好,优秀又努力……
  肖添宝很无所谓,他被批评也不少了,油盐不进,自己也不觉得丢脸。林秀婉当然很好,肖添宝就是为了追她才来参加培训的,根本不是真心要当医生。
  不过当他听到,丰水大队的沈卓比林秀婉更加优秀的时候,肖添宝那无所谓的脸色就变了。
  尤其是听说周主任单独把他俩叫去表扬嘉奖的时候,他就沉着脸跟过来了,绝不想让林秀婉和沈卓站在一起,一刻也不想!
  现在,肖添宝看着从办公室走出来的两人,哪怕心中再不甘,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站在一起真是男俊女美,十分般配。
  不仅长得般配,成绩也般配,都那么优秀。
  正因如此,肖添宝心里才更加难受!
  嫉妒,悲愤,恼羞成怒!
  林秀婉一看到肖添宝就皱眉:“你来干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