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没有。”
  海兰察笑道:“你居然比我想象的强。起先还有些担心呢。”
  冰儿苦笑道:“皇上给你责打我的权力。刚才那顿军棍着实吓人,我估计我挨不下来,所以也不能不怕你。”
  海兰察“噗嗤”一笑,点头说:“好得很!”起身从热水焐子里倒了一杯滚白水给冰儿暖手,见她脸上冻出来的紫色细纹路渐渐淡下去,恢复到一般所见的白腻红润,才轻声道:“你说的一句话启发了我。这些天,河上刚结着薄冰,船不好行走,冰面也不好行走。上回穆老大‘买’粮,难道没有千斤之重?那他是怎么运回去的?”
  “莫非另有道路?”
  “极是!”海兰察点点头,“所以我们未能知彼,自然打不赢仗。”
  作者有话要说:  我写军事的水平比较差,读者海涵。
  今天改题目,不是伪更。
  这周会争取更新。
  ☆、忧心戚戚故里情
  雪珠子落了一天一夜,终于停了,泥地被冻得实实的,上面薄薄一层白,踩上去有些沙沙的。气温却是骤降下来,凤凰山里自然比县城里更冷得多,吸一口气,仿佛都在肺里冻住了似的,头脑里都被这寒冽而清爽的空气洗了一般明澈。
  穆老大弯下腰紧了紧绑腿,脸色被冻得有些发紫,山谷间背风处种了一两畦麦子,虽被雪打了,长势还好,他看着麦苗,眼里的神色较往日柔和,蹲身在田边,伸手轻轻抚了抚麦苗上的积雪,那青葱的一小片,让他仿佛回忆起了什么,许久,他站起来,从身边抽出一支白莹莹的骨箫,轻轻吹了起来。
  骨箫的音色恍若呜咽,细细辨来,却是一支江南的小曲儿,只是原本温婉欢快的曲调此时却拖延得冗余,带着些北风里回旋的诡异腔调,令闻者心寒。
  “爷!”轻轻的一声从背后传来。
  穆老大放下骨箫,怔了怔似的,才回转身子,含着笑道:“外面冷!”
  “可不是!”说话的是一个二十许的年轻女子,皮肤微黑,两颊是温润的红光,油亮的长发结成辫子,又在脑后挽了挽,辫子不像辫子,发髻不像发髻。她圆圆亮亮的眼睛浅浅地一眯,笑容中现出一对小虎牙,伸手把一件披风搭在穆老大的肩头,嗔怪地说,“知道冷,还不多穿点!”
  穆老大神色温柔,带着从容的笑意把披风的系绳系好,羊皮毛的里子确实让他浑身一暖,他找着话说道:“禧妹,你的麦子长得真好!”
  禧妹笑道:“可惜这时候蔬菜已经种不活了,不然,每日里还能吃点新鲜的。”她突然仔细看了看穆老大的袖口,伸手拉着一边说:“呀,又绽线了!回去我给你补补。”穆老大看着她手上的冻疮,道:“你又在溪水里洗衣裳了?何苦!把手冻得这样,又要开春才好!脏就脏点,怕什么!”
  禧妹含嗔带笑:“你们男人……真不怕脏!”脸却突然有些红,扭身走了。
  穆老大愣了片刻,回身一望,果然有人走过来,一脸忍俊不禁的样子,穆老大皱着眉头笑骂道:“郭墩儿你又作死!鬼鬼祟祟的干什么!”
  郭墩儿笑道:“梅妹子可是个好姑娘!”
  “自然是个好姑娘。”
  “老大,你可真瓜(1)!”郭墩儿笑道,“女子们的心事,你最不懂了!”
  “你才瓜咧!”穆老大道,“懂又如何,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人,不要害了人家姑娘了。”
  话是这么说,心里还有个不明白的?那一次父亲忌日,喝多了老酒,第二天起来才发现把人家好好的姑娘拉倒在炕上,虽然说梅禧妹是个自己救上山来的孤女,但有了这层关系,自己未免有些不过意,平日里举止越发小心。可是梅禧妹的一颦一笑,其间的意思却已然昭然若揭,大家平日里玩笑,叫两声“嫂子”,反倒是自己颇觉得不好意思,闪身躲开的居多。
  想着这样的话题,见郭墩儿脸上小小的诡异笑容,不免有些不好意思,因说道:“不打岔了。这几日县里怎么样的情形?”
  郭墩儿正了神色,说:“不大妙呢,说上面派下来了两个新的武官,专门来拿我们的。”
  穆老大一脸冷笑,嗤之以鼻:“多来两个、少来两个,不都是饭桶?”
  “这次来的是个满人。”
  穆老大便是神色一凛,眼睛眯了眯,冷冷说:“来得好!我说这两日怎么手痒痒呢!”
  “老大,还有消息。”郭墩儿神色更凝重,“若说起来,也是我们那日疏忽看走了眼,还记得买粮那日跟我们呛的那几个人么?那个圆圆脸的,就是新来的游击——海兰察!”
  穆老大吃了一惊似的愣住了,耳边隐隐飘着郭墩儿气哼哼的话语“……早知道呢!早知道我当时就给他点颜色,就不是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也该灭灭他这个臭当官的威风……”穆老大定定神道:“其他也罢了,他既是来拿我的,带着个女娃做什么?”
  那个女娃,神色硬朗得像个俊秀的男孩子,若不是闪身的瞬间瞥见她雪白耳垂上的一个耳环印,还真看不出来。那一瞬间的邂逅,使他的心没有来由地一暖,怦然而动。这几日午夜梦回,身下暖暖的热炕,常让他有了“回家”的错觉,温暖的江南仲春,空气里带着些潮湿,姆妈早早地起床,不忘用柔软的手为他掖一掖被角,手抚过脸颊的感觉……后来再也没有了。
  穆老大惊觉自己的眼眶有点潮意,要紧伸手急急地揩了一把,回眸见郭墩已经走了,才放下心来。刚刚一瞬间的心软,在寒冽的北风再次吹来时,如眶边的薄泪一般,已经冻得铁硬,他暗想:既然是朝廷里来的,少不得给点颜色,纵使不能直接报仇,也要好好杀杀皇帝的锐气!
  **************************************************************************
  海兰察皱着眉凝视着灯下的几张鄜州地图,好一会儿转过头来,问侍立在身后的知县方仁秀和守备宋瑄:“这图没有毛病?”
  方仁秀哈腰道:“回大人的话,自卑职接手鄜州县衙,一直是这个图。”
  海兰察听他答得两不搭调的油滑,转眸瞧着宋瑄,宋守备正打了好大一个哈欠,掩着嘴道:“这有什么问题?”海兰察无声叹气,合起地图说:“罢了,县里应该有樵夫,明儿寻几个熟知山里头路途的来见我。”
  然而第二日,找来的樵夫鲜有到凤凰山里去打柴的,唯一一个去过山中的,也道是从河上浮桥过去,但浮桥狭窄,上面又是一座峰头,时有凤凰山的匪徒来往,虽不伤平民,但来往盘问细致,平日进出未免战战,也是能不去就不去。海兰察眉心又是颦起,赏了几串制钱给樵夫们打发走了,回到营帐里,对着地图和沙盘发呆。
  门外他的亲兵小心翼翼禀报:“大人,有人在门上递了名帖。”
  海兰察不耐烦道:“我初来乍到,谁给我递名帖?若是当地士绅,我没时间伺候,打发了走!”
  “帖子上写的是傅恒。”
  海兰察不由一怔,赶紧起身,揭开门帘劈手夺过名帖,果然拜匣上浅蓝笺子上书“傅恒”二字。海兰察不敢怠慢,立刻紧赶几步到了门口,傅恒带着黑色灰鼠皮帽,着一身酱色缎面袍子,外面罩着玄色羽纱披风,脚下是鹿油皮的靴子,踩在雪停后的雪泥里,有些潮渍,他背着手正饶有兴趣地看里面军士操练。海兰察不敢怠慢,打千儿跪下欲给傅恒行礼,傅恒摆手道:“不急,我有皇上口谕。”海兰察会意,先三跪九叩请了圣安,再重新打千儿向傅恒行庭参,傅恒弯腰伸手扶起海兰察,颊边带着一贯的温和笑容:“你辛苦!我其实是去查甘肃的案子的,不过皇上明发旨意里到你这里来监军,因而叨扰你几天。”又问:“小主子安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