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头顶有赵构压制,哪怕宋孝宗赵昚顶着压力,出兵北伐,可当北伐失败,宋孝宗赵昚就没了再北伐的勇气。
也就是说在北伐一事上,宋孝宗赵昚勇气有限。
最让人可惜的就是,他当朝同样有名将:辛弃疾,只要宋孝宗赵昚敢、愿意任用辛弃疾,成功的可能性起码比他自己乱来更大。
但可惜宋孝宗赵昚和辛弃疾之间的军事理念出现分歧,辛弃疾最终并没有得到重用,没彻底展现自己军事风采,给后世留下来的印象,基本是文人形象。】6
“辛弃疾吗……”宋孝宗赵昚知道这个人,他也曾召见过辛弃疾,但就像天幕说的,两人军事上有所分歧。
“但是天幕既然这样说了,朕可以赌一把,朕不想头顶永远有太上皇压着,以及不想给太。祖丢脸。”宋孝宗赵昚蓦然咬牙道。
他知道此时天下人都在等他的抉择,天下人期盼收复河山。
如果他还像未来那样选择保守,哪怕他是太。祖后人,帝位也不一定能稳固。
更别说除了天下人,其他时空,他真正祖宗们也在看着。
他要是让他们失望,真可谓丢脸丢到祖宗面前了。
当世名将,加上宋孝宗赵昚还没彻底磨灭的雄心,很快宋孝宗赵昚召见辛弃疾,命辛弃疾为主将,主持北伐。
辛弃疾正在为自己后世文人形象黯然伤神,不是说不喜欢,而是比起文坛上的。名声,他更想在军事领域一展风采,但可惜没有机会。
宋孝宗赵昚的召见出乎辛弃疾的意料,但他很快收拾好心情,振作精神,操持北伐事宜。
“我一定会把岳飞将军没达成的心愿达成,让宗泽老将军瞑目。”辛弃疾深呼吸。
“辛弃疾,我送你,以及我等你带着好消息回来。”陆游收到消息,匆匆赶来。
历史上,陆游到死都不忘收复华夏领土,现在生前就能见证这一幕,心里别提多激动。7
“我会的。”辛弃疾笑道。
尽管此时他已经鬓如霜,但此时,却让人看到他十几岁时,那意气风发的身影。
“那个辛弃疾,真是可惜了,武将大好年华都被浪费掉。”
“要是把辛弃疾给朕,说不定他会是去病第二。”看到辛弃疾的战绩,汉朝,刘彻唏嘘不已。
“是啊,遇到陛下,是臣等之幸。”霍去病看到辛弃疾的。名字来源于自己。
相似的。名字,同样的武将天赋,却是不同的命运。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因为不是伯乐,哪怕千里马送到跟前,他们也不会珍惜。”卫青呢喃。
他想到岳飞,觉得自己和岳飞换个朝代,只怕也是岳飞“莫须有”的命运。
反倒是岳飞,要是在汉朝,尤其是他们陛下手中,一定不会落得那样下场。
越是这样,越能衬出他们陛下的胸襟。
【南宋末年,蒙古和宋朝在崖山发生海战,史称崖山之战,宋朝落入下风,见大势已去,丞相陆秀夫为了不让宋朝再靖康之耻二帝的屈辱,背负年幼少帝投海身亡。
之后上至太后,中至忠臣、下至百姓,十数万军民,一同投海身亡。
他们用死保持了华夏气节,再对比北宋亡国时君臣们的表现……】8
“南宋亡的悲壮,北宋亡的……算了,明明都是亡国,一个是莫大耻辱,一个身虽死,却气节永存。”
“虽然保持气节很好,但能不死还是不死的好,那可是十多万人啊!”
“相信要是还有办法活下去的办法,他们也不会绝望自尽,如果说结局注定,那自尽而亡说不定还能给自己留一丝体面。”
“要不然落到敌人们手中,只怕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等等,宋朝的敌人不是金兵吗?到南宋末,怎么变成蒙古了?蒙古就是元朝吧。”
“因为金国被蒙古国灭了,所以南宋末年宋朝的对手,换成蒙古。”
“不知道该怎么说,宋朝出了名的武弱,偏偏对上以武力出名的元朝,可以说,宋朝一点机会都没有。”
“可不是,宋朝的短板,恰好是元朝的长板,能赢才怪呢。”
“这一次,我会陪着你们。”南宋末年,文天祥对陆秀夫等人道。
陆秀夫叹息。
“如果我们愿意饶你们一命呢?”蒙古那边有人出来喊话。
事实上他们劝降过宋朝许多人,哪怕身为敌人,他们也很欣赏文天祥等人。
“不需要,华夏不需要苟且偷生的卖国贼,北宋已经吃过一次教训,我南宋绝不会再犯!”文天祥、陆秀夫等人道。
不说文天祥,就说陆秀夫,如果愿意投降,最后绝对能活下来,可最后,他们还是没有为了苟活而投降。
历史已经给出过答案,就算再来一次,依旧不会改变。
陆秀夫再次背负起末帝赵昺,“陛下,对不起,是臣的错。”
少帝年纪还小,还有本能的求生欲,是他,彻底断送了少帝的生机。
“天幕告诉我,这次不会疼。”赵昺乖巧道,他相信天幕。
只要不疼,他的世界观里,对于死亡是没有太大惧怕的。
“看来就算知道未来,南宋末年的悲剧依旧无法改变。”
“因为宋朝积弱太久,只有气节,而没有实力,是改变不了现状的。”天幕直播系统叹息。
她所能做的,就是收走那些悲壮亡魂。
和让他们死的不太痛苦。
“天幕可真仁慈啊,臣等也不怕了。”陆秀夫和文天祥忍不住笑道。
随后他们入海,不等窒息而亡,大量灵魂就飘出体内,而后被直播系统收走。
“是天幕,太好了,希望那些人的灵魂能在天幕手里得到安息。”看到这一幕的宋朝百姓们喜极而泣。
反之,蒙古兵们则慌乱,“天幕居然出手帮了他们,这不公平!”
“天幕没有帮他们彻底扭转局势,只是收走了他们灵魂,我们也能看到天幕,等我们元朝末年,同样身怀气节,是不是也能被天幕如此对待?”成吉思汗等蒙古执政者们问道。
“这样的话,哪怕死亡,好像也没那么可怕了。”
话落,他们看到底下人眼神游移,“那个,让我们战死可以,但气节,我们真不知道那是什么玩意。”
“是啊,您可真会为难我们。”
天幕收取灵魂这一幕,也被其他朝代看见。
“看到没有,只要我们不争气,哪怕是天幕,也不可能帮我们太多。”
“宋朝改变,从朕开始,宋朝不能再积弱,要不然无论哪个敌人,都没办法改变结果。”南宋末年的悲壮,让赵匡胤心头压抑的慌。
同时他也清楚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大。
毕竟,他不可能指望赵光义,及赵光义的子孙后代。
除了宋朝少数帝王外,宋朝百姓们也在积极改变,“我们必须得努力改变宋朝现状,只有这样,才不会再有南宋末年那样的悲剧!”
伴随着他们决心,宋朝帝王们的帝位被剧烈动摇。
因为宋朝帝王们的心性,以及执政者的能力,最后只有少数宋朝帝王朝代能够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