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当初说要捐粮的事,也是他着人主动去找的镇抚司,回头就跟二姑娘说,是镇抚司寻的他,让人没有理由拒绝。”
  说着他罢了罢手,“二爷藏得深,这小姑娘哪里是他的对手。”
  得了他这话,赵焕城向一旁的协审递了个眼神,那人遂才转身离开审讯庭。
  赵焕城微微挑了挑眉,窦氏近日闹分家,他也是有所耳闻的。
  窦家这二姑娘来的可真是时候,如今这人证物证还被刑部扣着,长房那里动不了手脚。
  若是等窦升平放出去,这些东西她可就难再寻来了,到时候再被人咬一口,也就真口口到肉了。
  这丫头他也算是看着长大的,从前在裴氏就机灵,这随口的人情他也就给了。
  待京畿府得到了刑部的答复,遂给阿笙出了一份证明其无罪的文书。
  阿笙拿着这份文书返回了府中,但她却并没有歇着,而是寻来了后厨的李妈妈。
  这府中的主子从未正经传过她,李妈妈站在阿笙面前眼见得拘束了许多。
  “李妈妈,无须如此拘谨。”
  阿笙这话说出口,却见李妈妈还是一副手脚不知如何放的模样,这样子可办不了事。
  她叹了口气,遂招来小桃,与她交待了一番,自己倒是先行离开了。
  见阿笙走了,李妈妈才松了口气,这才与小桃打听究竟何事来寻她。
  “李妈妈,你与别府后院的张嬷嬷可是相熟?”
  李妈妈点了点头,小桃遂细细与她交待了一番。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东西两城的早集便已经出摊。
  李妈妈如往常一般要去集市上巡一巡近来的新鲜菜色。
  二姑娘嘴刁,总要吃最新鲜的,所以除了与菜农直接订入府的东西外,每日还得为二姑娘备几样别致的,这些须得她单独准备。
  她如寻常一般路过了东城别府,正巧便遇见前院的张嬷嬷带着两名小厮外出。
  两府虽然分立,但也没有断绝往来,她们做下人的不过是拿银子办事的,所以私下里也端着客气。
  李妈妈上前与人打了招呼,张嬷嬷遂让两名小厮往后退了几步,与李妈妈唠起了府里的一些杂事,多的都是埋怨的话。
  李妈妈随口与她聊着,半路上才将小桃吩咐给她的话“无意间”透给了张嬷嬷。
  那嬷嬷一听,神色一凝,遂后便寻了个借口先行回了府。
  彼时,别府的主家还在用早膳。
  这些时日窦升平还未归家,傅荣华食不下咽,因此每日早晚膳窦远胜都陪着,她这才多进了些吃食。
  看着傅荣华碗中的鱼粥未进几口便被她放下,窦远胜便又给她填了菜。
  “母亲莫要过于担忧,父亲左右现在在刑庭人是无碍的,等到商行司核算清楚,我们将钱交上,人也就出来了。”
  听闻这话,傅荣华不由眉头微蹙。
  她愁的不仅是窦升平人还未放出来,还有的便是天家向窦氏索要的数额庞大,若是一次两次便罢了。
  但她知晓,这便是窦盛康从前所需要应对的常事。
  这粮行哪里是窦氏的粮行,根本就是天家的私库。
  “这一次,听闻是司库撤了一笔给民间结社的拨款,所以这一次天家才开了这个口,这样的数额定然不是常事的。”
  听得窦远胜这话,傅荣华却是放下了手中的筷子,言语更是焦急了一些。
  “司库掌管的是一国的钱财,司库敢拒天家,这便不是什么正常的事,天家从司库那里拿不到钱,便会日日想到我们。”
  眼下这情形显然已经与老家主在世时不同了。
  这么浅显的道理,窦远胜为官也不是一两日了,却想不明白,傅荣华如何听着不气。
  她这个儿子当真是随了他父亲的庸钝。
  她本还欲有话,却见前院的一位嬷嬷匆匆赶来,而后低身道有事要报。
  傅荣华点头应允了,那嬷嬷遂才上前来道:
  “今日去集市,遇见了本府的李妈妈,听得了一件事,老奴想或许与夫人有用。”
  傅荣华抬眼看向她,“何事?”
  张嬷嬷得了这话,赶紧如献宝般,上报道:
  “李妈妈道,这几日,二姑娘每日都惶恐不安,她似乎从哪里知道,那批粮食被二房卖给了北胡,可能做了军粮。”
  听到这,傅荣华脸上的神色直接凝在了那。
  “二姑娘担心朝廷追责,日日都要饮过牛乳粥才睡得下。”
  窦远胜听完这些,挑了挑眉。
  “人证物证都在刑部放着,此事就是二叔坑害了咱们,二妹妹还在多忧虑什么?”
  “不,不是这样。”
  傅荣华打断了窦远胜的话,她已然知晓这其中的关键。
  “她是无法证明自己事先并不知晓这批粮食会被送往北胡。”
  “向异族资助军粮,这可是大罪。”
  窦远胜看着此前还愁容满面的母亲,说完这话后,脸上却扬起了笑意,他不由蹙了蹙眉。
  傅荣华未理会儿子脸上的不赞同,定了定神。
  “若是将她的这个把柄递给皇帝,我们或许就不用去填那无底的洞了。”
  毕竟阿笙手中有那一条贯通四海的商道,她手里当是十分富裕的。
  她既然担了窦氏的姓,便没理由独善其身。
  傅荣华再听不进别的话,当即起身带着嬷嬷往外走去。
  窦远胜看着傅荣华远去的背影,却是锁紧了眉头。
  自父亲出事之后,她便如同变了个人一般,让他都颇觉陌生。
  到底是因为父亲的事让她性情大变,还是她本来就是如此,只不过却躲在贤良的皮囊下一直蛰伏至今……
  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接
  次日一早,阿笙这边便得了消息,薛娇娇亲自去了京畿府。
  此刻,京畿府对街的转角里,阿笙带着小桃和几名嬷嬷在那候着了。
  她点了一盏茶水,但观那茶盏上尚未洗净的茶渍,她便是一口未动过。
  小桃看着那京畿府门前往来不绝的人,狐疑道:
  “姑娘为何要将此事透给长房?平白给自己添麻烦。”
  阿笙浅笑道:“如今司库被世族把持了,皇帝手中无银两,又想做大事,定然是不肯放过窦氏。”
  “现下他还盯着长房手里的粮行,我便将此事先爆出来,将来他便没办法用这理由向本府要钱。”
  毕竟刑部做事的流程是先拿人再审案,可如窦升平这般,人已经进去了,无论是否有罪,钱便必须给了。
  阿笙这是选择在皇帝尚未想到她身上来的时候,先将紧要的问题解决了。
  也正是因为皇帝如今盯着粮行,还未想到本府手里的东西,无论是刑部还是京畿府才肯这般轻易定她无罪。
  得了这无罪的文书,将来无论是刑部还是京畿府,都无法拿此事将她带走。
  而至于长房那边也是一样的道理,他们如今急于应付天家,没有多的时间去思考怎么将局做圆满了。
  此时让他们吃个教训,将来才不会再拿这件事来做文章。
  小桃不太听得懂她这些话,眨巴眨巴眼,又看向对街纹丝不动的府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