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小道士挠挠头:“姐姐,癸水是什么水?”
辛衣舒:“……”
此时,陵州城外。
进出城的百姓络绎不绝,一侧隐蔽角落里,一人背着药箱,带着斗笠,小心翼翼探头看向城门口。
青年大夫的画像清晰无比地贴在城门口。
他将斗笠微微抬起了些,底下是一张和画像上一模一样的脸。
江枫临已咒骂一路了,到处都在说陆首辅身患顽疾,天子为恩师特意寻他前往郢京给陆首辅诊治。
他不记得什么时候还入了陆首辅的法眼了!
还有,这说的好听是寻找江神医,但这满大周到处贴他的画像,确定不是通缉令?
要不是沈将军和陆首辅水火不容,他都要怀疑是陆首辅在帮沈将军满天下地找他了!
本想进陵州查一查当年的陵州疫病是怎么跑去泰州的,现在好了,他寸步难行。
一支商队沿着官道朝城门而去,江枫临背过身,轻轻扶正斗笠。
脚边有个水洼,他垂目盯住里面自己的倒影看了半晌,摸了摸自己的脸,莫非他要舍弃这一张风流倜傥又风华绝代的脸吗?!
建丰三年,六月底,天子监军回京。
龙心大悦,天子设宴于宫中,百官皆往。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凯旋的沈将军回来了。”
“谁不知陛下忌惮沈家,便是沈将军来也未必有这般礼遇。”
“陆首辅此番令塞北归顺,何尝不是大功一件。”
“是是,自然是大功。”
朝官议论纷纷。
不少人恭敬端着酒杯去给陆敬祯敬酒。
“诶,老师大病未愈,酒就不喝了。”天子亲自替陆首辅解围,“不若朕同诸卿饮了此杯。”
诸臣忙诚惶诚恐饮酒。
陆敬祯掩面轻咳两声,朝天子道:“臣身子不适,想早些回去了。”
李惟忙放下杯盏要起身。
“陛下不必起身。”陆敬祯扶着矮桌站起来,恭敬行了礼,“臣明日再入宫见陛下。”
李惟忙点头:“好好,老师回去好生歇息,仔细送陆首辅出去。”
“是。”
内侍小心扶陆敬祯出了大殿。
夏日的夜风还留着白日里的丝丝燥热,陆敬祯走到半路,忽而捂着胸口停下脚步。
这可把内侍吓了一跳:“大人可是哪里不适?”
陆敬祯缓了缓:“是有些。”
内侍急道:“奴婢稍后让太医去大人府上。”
陆敬祯道:“我实在不适,烦请公公扶我去太医署。”
内侍不敢怠慢,小心搀着人,十分怕这位大人突然晕倒。
不远处的廊下站了个人影。
云见月扶着廊柱望着渐行渐远的身影,不禁轻蹙黛眉。
此去雍州,他竟还把那童养媳带上了,姑母说的没错,这是防着有人对他的童养媳动手呢。
同太后对着干于他没有任何好处,他只要娶了云家女,便是太后娘娘自己人了。
陆首辅这样聪明的人竟也想不明白吗?
“月姑娘。”小宫女匆匆跑来,“你在这啊,我们还去请陛下吗?”
云见月收回目光,颔首道:“走吧。”
听闻陆首辅来了太医署,当夜当值的太医全都出来了。
秦院判让人扶陆首辅进里头软榻,亲自给他把脉,脉象虽弱些,倒也不严重,应当是抱病赶路有些过于疲累。他还是谨慎问:“大人眼下可有哪里不适?”
“许是晚宴饮了酒,十分头疼,胸口也有些闷。”陆敬祯闭了闭眼睛,“不知是否是疫病落下的病根。”
秦院判手里没有陆首辅得疫病时的脉案,一时不好独断,说要先施针看看。
陆敬祯没拒绝,又道:“我身上有此次泰州疫病一位游医开出的方子,还请秦院判看看这方子如何。”
疫病难治,尤其是药方需要反复斟酌改良,这位游医在这么短的时间就研制出了药方,秦院自然要看看。他小心接过,忍不住问:“不知这位神医师从何处?”
“他倒是也没说。”陆敬祯道,“只说他看泰州疫病有些像他早年遇到过的陵州疫病,秦院判觉得这可能吗?”
秦院判一脸错愕,忙叫人去调陵州疫病当时所有的卷宗。
大周建国以来各地疫病也有十来次,但每次的疫病都有所不同,更别说陵州与泰州一南一北相距甚远,且当时泰州是辽国地界,应当不会是同一种。
内侍抱来重重一堆案卷。
秦院判将药方比对后,顿时大为不解:“果真是当初治陵州疫病的方子,但……这怎么可能?”
陆敬祯没理会秦院判的震惊,他着手翻了翻眼前的卷宗。
虽是成德二十七年的事了,但因为是疫病,所有记录非常详细。
除了药方用量,病人死亡几何、治愈几何……连当时参与救治的人数,当初在任官员全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陆敬祯一目十行看下去。
突然,他的目光一顿。
他在陵州疫病的卷宗里看到了一个本不该出现在的名字。
怎么会……怎么会是那个人?!
第40章 避子药
今夜无月,天气倒是格外晴朗通透。
李惟心情甚好,席上饮多了些酒,此番沐着夜风,整个人出奇得神清气爽。
塞北归顺虽是老师的功劳,但所有朝臣都夸他治理有方,日后史书上这自然是他的政绩。塞北虽小,却也是他为大周、为李氏江山开疆扩土的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