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因为她们故意的!她们知道我们不会给,这样就好让辽国出面施压,然后逼着我们给!
若这事成了,夏国能得到好处,辽国也能得到好处,只有我大宋会吃亏!
这么简单的道理吕相公是真的不懂吗?还是说吕相公是敌国派来的尖细,不然我实在无法理解为何吕相公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我朝尽快跟夏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赔款条约。”
吕夷简气得要死,他也是为了江山社稷这才让人赶紧跟夏国和谈,就这样拖着,每年养兵的花费于赔款十倍不止,而且百姓还要受战争颠沛流离之路,他也是为了百姓好啊!
吕夷简老泪纵横地讲了自己的良苦用心,并拐弯抹角地向曹丹姝告状,说卢长青目无尊长,出言无状,无故中伤老臣。
曹丹姝安慰了吕夷简两句,并没有责怪卢长青,现在最重要的是出使辽国的问题。
卢长青毛遂自荐,但被所有朝臣给否决了,一部分觉得她是个女人,若派她过去,辽国君主会认为宋廷瞧不起他们。
更多的人则是觉得她脾气爆,说起话来无所顾忌,容易得罪人,怕她给宋廷带来不必要的祸事。
谁都知道这是一趟苦差事,本来曹丹姝打算把有使臣经验韩琦喊回来,最后还是富弼站了出来,说他愿意出使辽国。
在富弼临走之际,曹丹姝将他喊到了福宁殿,告诉他可以在辽夏关系上做文章。
卢长青告诉他,目前宋军已经打到了贺兰谷那一片,只要再给点时间,将夏国的都城打下来也不是不可能。
李元昊现在肯定很慌,他若是不想亡国,一定会向宋廷低头。
从夏国手中收复的国土她们不会还,辽国想要好处,她们给,但让辽国去问李元昊要。
富弼立马就明白卢长青祸水东引的计谋。
富弼这一去就是近三个月,朝廷这边也没闲着,西军几乎是压着夏国的军队在打,而在宋辽边境上,宋廷集结了四十万的兵力。
不管打不打,态度得拿出来。
曹丹姝最近总是愁眉不展,她十分担忧辽国的态度。
“娘娘,你在害怕吗?”
曹丹姝看了一眼卢长青,苦笑道:“当然害怕了。以前做皇后,万事不管只觉得日子舒心惬意,如今做了太后才知这国事真是劳心费神。”
卢长青问道:“娘娘是觉得这样的日子苦吗?”
曹丹姝回答道:“不觉得苦,只觉得累。”
“可百姓更累不是吗?朝廷每年要白送辽国那么多财物,繁重的劳役压在她们身上,如今有机会减轻这部分支出,咱们要抓住机会才是。”
“扶楹,你是想要与辽国开战是吗?”
卢长青点头,“若辽国选择与我们瓜分夏国最好,若是不愿意,不如就趁着夏国目前无力反抗之际,一举灭了,再回头收拾辽国。”
曹丹姝抿了抿唇,十分担忧道:“我们能承受得住双线作战的压力吗?”
“娘娘应该这样想,辽国真的想要跟我们开战吗?”
曹丹姝皱眉,“这是何意?”
“李元昊为了发动战争,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今夏国境内的情况娘娘应该已经清楚,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那些贵族们对李元昊的意见也非常大,他们认为李元昊穷兵黩武才导致了如今的内忧外患的局面,夏国境内已经接连发生好几次造反的情况,这让夏国的局势变得更加动荡不安。
辽国跟夏国的恩怨不是一天两天了,耶律宗真对不老实的李元昊也不是全然没有意见,如果我们这时候提出跟他瓜分夏国,你说他会同意吗?”
曹丹姝觉得耶律宗真应该不会同意,毕竟他还需要用夏国来牵制大宋,好两头捞好处。
富弼带着辽国的新要求,不给地可以,但每年需要增加十万白银的岁币。
以吕夷简为首的和平派一听,觉得这条件可以答应,十万白银对朝廷来说不算负担,每年两国间的贸易往来挣的都不止这点钱。
以卢长青为首的激进派自然是站出来反对,对夏国碾压式的战争令韩琦信心暴涨,他觉得以目前朝廷能蹂躏李元昊两次的兵力抵挡辽军来犯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所以连番上疏跟辽国开战。
卢长青也觉得可以打,建议曹丹姝下诏将作战经验更加丰富的西军调了过来。
宋辽边境接壤的地方从沿海到内陆被竖着划分为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及河东路三个行政区。
曹丹姝下令,诏卢长青为宣徽北院使兼河北经略安抚招讨使、判真定府,主持三路对辽国的战事。
又授张亢和庞籍为副使,一个判太原府,负责河东路,另一个判大名府,负责河北东路。
卢长青没想到还能在定州遇到老熟人,金明寨李巧和李怀宝两妹兄。
李巧见到卢长青也很是高兴,跟她讲了一些最近几个月自己跟着自己父兄一起上战场的事。
卢长青问她怕不怕,毕竟上战场杀的是人,而不是杀鸡或者是杀鸭。
李巧摇头道:“在战场上管不了那么多,而且我爹和哥哥觉得我还太小,一般也不会让我冲到前边,更多的时候,我也只是跟在他们身后学着那些幕僚们一起出谋划策。”
说到年龄,卢长青看着眼前这个快跟自己差不多高的少年,这才想起,她也才十四岁。
卢长青拍了拍李巧的肩膀,鼓励道:“不急,慢慢来,就如同你爹说的那样,你还小,还有的是时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