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1107节

  周扬再次说道:“现在同志们之间也相互都有了基本印象,那么现在我们进行会议另一个任务,既第十八研究院接下来要做什么,或者说我们研究院未来的路要怎么走!”
  此话一出,下面的众人全都交头接耳,议论了起来。
  周扬轻咳一声,示意众人安静。
  待会议室再次重回安静后,他随即说道:“关于我们第十八研究院未来的规划,我是这样考虑的,在未来五年内我们要做的除了对已经取得科研成就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外,同时还要拓展研究领域。”
  “我们的研究院应该拥有更加广阔的研究领域,不仅仅要涵盖目前的军工行业,更要将研究领域拓展到民生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一句话,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第十八研究院就研究什么!”
  此话一出,整个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就高涨起来了。
  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研究院就研究什么,这话实在是太霸气了,一下子就将研究院的形象和高度给立起来了。
  这时,周扬的声音再次在会议室里响了起来:“除了要拓展研究领域外,在未来五年内,我们还要建立大量的高标准实验室,这些实验室都将配备最新的科学仪器和设备,以提供最好的研究条件。”
  “此外,根据目前研究院的情况,我们决定每年拿出总收益的30%设立科研基金,用于支持非军备的科研项目。这些基金将提供资金、设备和人力支持,以帮助我们的研究人员开展高质量的科研工作。院里将实行严格的项目评审制度,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科研的进展。”
  “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积极将具有商业价值的技术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将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关于人才培养方面,将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出一批高水平、创新能力强的研究人才,还将根据研究人员的表现和贡献给予适当的晋升和奖励…”
  随着周扬的侃侃而谈,所有人都被他说的这些规划给震惊到了,包括郭亚民、郑爱国、杨红光、陈山河、闫海生等老同志。
  他们以为周扬会在这次会议上确立一些大型项目,比如说052舰艇雷达声呐研究项目、大飞机研究项目、有源相控阵雷达等等。
  但没想到这次的他竟然没有谈具体的项目,而是站在更高的位置对研究院的未来进行了长远的规划,给人一种高屋建瓴的感觉。
  更为重要的是,在讲完研究院未来发展的整体规划之后,周扬又宣布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从即日起,除上级指定的研究项目外,研究院将不再限制干预各个二级研究院、研究所的科研项目。
  各个单位都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向总院上报各自的科研项目,总院则是负责项目的审批以及资金的发放。
  说白了,总院这是在给下面的二级单位放权,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发展。
  随着这一命令的宣布,整个会议室顿时沸腾了。
  还没等会议结束,就有些研究院、研究所的负责人就纷纷向周扬等人申报项目。
  看着大家伙儿这么积极,周扬的眼里也充满了期待。
  想当年李云龙让部队自行发展,短短两年的时间一个团变一个师,自己这十几个科研部门撒出去,到时候又会有多大的收获…
  第1507章 各奔东西!
  随着领导干部会议的结束,第十八研究院迅速掀起了一阵科研立项的狂潮。
  各个二级研究院、研究所纷纷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情况,对关键项目、关键技术发起科研攻关,一个个项目申请被送到了总院这边。
  对于这种情况,周扬自然是乐见其成。
  但同时他也明白,对于这些新申请的项目,必须要加大审核力度,决不能让下面的人以为随便什么项目都能上马。
  一旦让他们陷入这样的认知误区的话,后果会很严重,甚至于会带坏整个研究院的科研风气,届时院里有多少钱都不够这么霍霍的。
  所以,对于下面递交的项目申请,周扬专门从各个部门抽调了一部分精英,组成了项目审核办公室,让祁同光担任主任,专门负责新项目的初步审核。
  这还没完,项目经过祁同光等人的初步审核之后,将会被送到周扬这里,由他亲自审核。
  只有周扬签字同意,项目才能上马,财务部门才会下拨科研经费。
  除了各单位自己申报的科研项目外,第十八研究院还上马了多个国家级项目。
  这里面包括为052舰研发新的雷达和声呐设备的任务,也有研发我国的航空发动机,国产轿车,精确制导导弹等任务。
  甚至于在上面的主导下,第十八研究院还与国内最神秘的研究部门联合上马了一个新项目,研发一种能够对付贼鹰及毛熊联盟先进雷达系统的空射反辐射导弹。
  随着这些项目陆续上马,整个第十八研究院上上下下全都进入了高度忙碌状态。
  而就在这个时候,上面关于顾成华、范德彪、、柳云龙、张华栋等人的任命安排下来了。
  根据上面的安排,顾成华被任命为塞北省军区副司令,协助姜成才。
  范德彪被任命为漠北综合训练基地司令兼外军模拟部队总指挥,负责组建最强磨刀石部队。
  柳云龙和张华栋双双被调入总参谋部,担任作战指挥室第一科和第三科科长。
  其他军官也都各有任命,被分别调往军方的各个要害部门以及其他军区。
  虽然去的部门不一样,但是上面对他们这批有功人员都进行了提拔使用,即便是普通战士,也都进行了提干,至少都是连排级干部。
  至于顾成华、范德彪、柳云龙等人,现在都已经是正师级以上的干部们,晋升最快的顾成华更是副军级干部了。
  放眼全军,除了周扬外,再没有这个年轻的军、师级干部了。
  在接到总政这边下达的通知之后,众人就知道真正分别的时候要到了。
  此次一旦离开,以后再想回来恐怕就不容易了。
  毕竟,从现在开始他们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要知道,第十八研究院是一个科研院所,他们的主业就是研发新武器新装备,合成营也好合成旅也罢,都不过是捎带而已。
  这就好比金矿开采时,除了黄金外,还会冶炼出一些白银和铜。
  虽然也有价值,但毕竟只是副产品,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主要产品。
  而顾成华、范德彪以及柳云龙等人都是真正的军人,他们的发展方向在野战部队,那里的发展空间更大。
  虽然很舍不得他们的离开,但对于上面的安排,周扬还是表示接受,并为顾成华等人感到高兴。
  10月12日,在接到上级通知的三天后,第十八研究院为包括顾成华、范德彪、柳云龙在内的37名首批回国的官兵举办了欢送会。
  欢送会结束之后,这些人便陆续离开第十八研究院,前往新部队赴任!
  顾成华、范德彪、柳云龙以及张华栋四人是15日才离开的八宝梁镇,走之前四人一同来到周扬家,和周扬把酒言欢,畅聊一晚…
  …
  顾成华等人离开后,周扬再次回到了之前两点一线的生活。
  现在的他虽然不用亲临一线参加科研工作,但管理一个职工干部总数超十万人的研究院,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好在周扬是一个习惯于放权的领导,研究院的其他领导各管一摊,职责明确,只有遇到无法决定的事情时,他们才会来找周扬。
  所以,周扬的工作虽忙,但忙而不乱。
  每天按时上下班,偶尔还能抽出时间视察一下各个二级单位,指导一下工作,甚至于每周还能抽出一天的时间陪陪孩子们。
  日子倒也算过的平淡惬意!
  很快,时间就到了12月下旬。
  在过去的这两个月间,第十八研究院发生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三代机正式通过空军部门的检验,成为我国空军的制式装备,经航空委员会与军方共同协商之后,决定扩大第十八研究院飞机制造厂的规模,就地生产这款被命名为猛龙的三代机。
  接到上面的命令之后,第十八研究院迅速做出反应,为三代机的生产做准备。
  第二件事情是,经过几个月的沟通布局,华国、巴巴羊以及大户三国已经就东风三等武器装备的运输问题达成协议。
  双方决定在87年初,正式进行武器装备运输。
  在协议达成之后,第十八研究院就接到上面的命令,要他们在三个月内完成那10个合成旅的高端装备的生产任务。
  第三件事情是电子工业部完成了对“高新技术发展计划”的调整和审核,正式向全国相关组织和单位进行印发。
  与此同时,另一份魔改版的“南天门计划”则是在部分科研院所流传。
  这三件事情对于第十八研究院来说,影响都极为深远,尤其是三代机量产这件事。
  要知道在此之前,研究院明显的塞北飞机厂只能生产一种飞机,即预警机。
  此外,他们飞机厂还能对山鹰直升机进行武装改造。
  但问题是,预警机全军的采购量都特别小,到目前为止也就生产了8架而已。
  而改造山鹰,除了塞北飞机厂外,辽沈和昌河两个厂子也能干,这就导致塞北飞机制造厂在全国范围内也没有什么存在感。
  但随着猛龙战机的生产任务落到塞北飞机制造厂,一下子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子,一跃成为可以比肩辽沈飞机厂、昌河飞机厂、榕城飞机厂的大型飞机厂。
  最重要的是,作为华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三代机,空军对这款战机充满了期待,单单首批的订单就足足有48架。
  而且周扬还知道,这款战机在性能方面虽然谈不上遥遥领先,但也不逊色世界上任何一款同类型战机,不出预料的话,未来20年内是不会被淘汰的。
  只要拿下这款飞机的生产制造权,以后第十八研究院就能躺赢了,单单生产这款战机所获得的利润都足够养活整个研究院的了。
  如果后期这款战机研发出了外贸版,能够出口国外的话,那赚的就更多了。
  而生产合成旅所需的装备以及“高新技术发展计划”的生产,也能为研究院带来巨大的好处,这一切都为第十八研究院的腾飞创造了条件。
  但就在周扬全身心投入到研究院的工作时,大舅哥突然找上门来了,还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第1508章 又是一年分红季!
  周家正屋
  周扬一边招呼大舅哥李建国、三哥李建军以及张振华等人上炕,一边则是给他们拿水壶茶杯,李幼薇也进屋帮忙。
  知道这几位一起过来,肯定是有正事,给几人倒好茶水之后,李幼薇随即从周扬怀里将小老四接了过来,随后便到了屋外。
  周扬看了看几人,随即笑着问道:“大哥,三哥,振华,你们咋过来了,村里的事忙完了?”
  李建国咧着嘴说道:“村里能有啥事,你又不是不知道,咱村委会现在就是瞎子的眼睛,纯属摆设,镇里那帮人把我们的活儿都干完了!”
  听着大舅哥话里明显的怨气,周扬不由的想起了一句话: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邻省城。
  自从团结公社从大营镇搬迁到八宝梁村后,村委会在很多事情上就插不上手了,大舅哥这个村长的权力也变小了。
  再后来村子升格为镇,甚至于县里还将团结公社直接改为八宝梁镇之后,原八宝梁联合村的村委会就更没有什么话语权了。
  所以,这几年八宝梁联合村虽然依旧是八宝梁镇下辖的26个行政村16个街道办之一,但村委会的工作重心逐渐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多是转到了管理村办企业这头了。
  周扬笑了笑说道:“大哥,有人帮你们干活儿还不高兴啊,要是有人能帮我把活儿干了的话,我得请他吃猪头肉!”
  这时,一旁的张振华接口说道:“扬哥,其实也不怪建国哥不高兴,主要是镇里那帮人太过分了,他们将村里的半部分行政权收回去之后,现在又打上了村里产业的主意,要把煤矿收归镇里所有,为了这事,建国哥和国庆哥闹的很不愉快!”
  张振华是张根旺的孙子,恢复高考那年和四哥李国强一起考上了塞北大学,82年大学毕业后回到村里。
  本来是要分配到村中学当校长的,但却被王平推荐到村委会干了副村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