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984节

  “这说明这个任务我们完成得很好!”周扬道。
  “嗯,你说的没错,这个任务咱们确实完成得非常好,就连那几位大首长都…算了,这些事情不方便在电话里说,等你回来后,我再和你细说!”陆正军道。
  “行,要是没啥事的话…”
  就在周扬准备挂电话的时候,突然听陆正军急忙说道:“等等再挂,还有事呢!”
  “啥事,赶紧说,今天单位事挺多的!”周扬笑着说道。
  “听说梁老将军调到你们单位,给你当政委去了,是真的吗?”陆正军突然问道。
  “是啊,怎么了?”
  “那可真是巧了!”
  “啥巧了,你说话能不能别这样只说半句,听得人挺恼火的!”周扬无奈的说道。
  “呵呵,你知道老闫的媳妇叫啥不?”
  “忘了,但我记的好像不姓梁!”周扬道。
  “确实不姓梁,姓张,但这姑娘的母亲姓梁!”陆正军意味深长的说道。
  周扬先是一愣,随即说道:“你的意思是老闫的媳妇是梁政委的外孙女?”
  “对,不然我说这还真是巧了!”
  “怪不得你之前说老闫媳妇背景深厚,原来是老梁家的人…”
  话音未落,就听陆正军直接打断了他的话,说道:“你是真不了解圈子里的事情,咱们那位小嫂子背景深厚说的可不是外公家,而是人老张家!”
  “哦,这么说老闫那位媳妇家里的实力比老梁这边还厉害了?”周扬惊讶地问道。
  “那可不,这么说吧,老张家那位的地位可比梁老高多了,人家担任军团长的时候,梁老还是个小营长呢!”陆正军道。
  听到这话,周扬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好家伙,梁石的资历在他看来已经很牛了,但没想到他的亲家竟然比他更牛。
  而闫耿东这家伙当了小三十年的单身狗,临了竟然娶了一位将门千金,这大腿抱得还真是粗。
  “那闫家的事情现在有进展吗?”周扬再次问道。
  “有,听我家老爷子说,上面已经在讨论这事了,应该等老闫这次回来的时候会公布!”陆正军道。
  听到这话,周扬心里微微松了口气。
  他很清楚,闫耿东当年之所以会接下这个危险重重的任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家里。
  而现在他也确实做出了成绩,这两年接连给国内输送回十几亿美刀的外汇,同时还在国外闯下了这么大的一份产业。
  最重要的是,随着这些产业的扩张,国内还向世界各地运送了或者说安插了大量的钉子。
  相比于那些外汇,这些钉子、眼线、间谍有时候更为珍贵,必要的时候他们所发挥的作用,可能超乎想象。
  因此,于公于私,于情于理,上面都应该对闫耿东这个大功臣有所表示。
  想到闫耿东在外面出生入死数年,总算是得偿所愿,而且还娶到了这么一个背景深厚的妻子,周扬也忍不住为他感到高兴!
  当下,周扬又询问了一些闫家的情况,这才结束了这次通话。
  第1334章 纷纷上马的项目!
  随着周扬从冰城回来,以及大量科研工作者的到来,第十八研究院的工作迅速步入了快车道。
  在单位的基础建设方面,在近三个工兵团5000多子弟兵日以夜继的紧张施工下,再加上建设资金充足,研究院所属的大型工程陆续建成。
  而每建成一个研究所,就会有一批职工干部从总部这边搬迁出去。
  相对应的,八宝梁村的面积就会再次向外扩张一部分。
  与此同时,上面调拨给第十八研究院的职工干部以及他们的家属陆续到来,再加上原八宝梁研究所外派的科研人员陆续回归,单位的职工人数迅速飙升,村里的常住人口也在大幅度的增加。
  不过有梁石、刘远、姜成才等人帮衬着,这些事情大都不需要周扬操心,现在的他只需要管好科研方面的事情就行了。
  而随着研究院的发展步入正轨后,各个研究所也都活跃了起来,一个个科研项目纷纷上马。
  除了林毅和他的团队进驻宁市拖拉机厂,开始正式研制汽车外,在周扬的亲自主持下,飞机设计所的武装直升机项目和三代机项目也正式上马了。
  经过一番研究和商议之后,周扬正式任命昌河飞机制造厂的黄征担任武装直升机项目的总设计师,第十八研究院的高廷叶、曾安宁、李爱萍、胡学兵、侯文超等人都被周扬安排在了这个项目部。
  同时,第十八研究院新成立的直升机中队也将其中4架山鹰飞机划归这个项目部。
  根据周扬对他们的要求,从项目部成立之日算起,半年内完成武装直升机改装方案,在武器系统不影响的情况下,一年内完成武装直升机的改造。
  为了配合这个项目,周扬还和二机厂那边取得了联系,提前将空空导弹的研发项目部组建了起来。
  该项目由二机厂战术导弹研究部副总指挥乔一山担任负责人,第十八研究院导弹研究所所长王学民担任副手,他们的任务除了研究设计适合武装直升机使用的空空导弹外,同时还要对反坦克导弹进行车辆化改装。
  当然了,第十八研究院最重要也是保密等级最高的项目还是三代机,这是未来维护国家领空,制胜空天的无上利器,真正的国之重器。
  由于太过重要,且研发难度太大,所以该项目由周扬亲自担任总设计师,古振华和杨怀德担任副总设计师。
  除此之外,祁同光、杨卫东、郭素萍等人也都被分在了这个项目部。
  为了配合这个项目,周扬又命令雷达研究所这边,立即开展对新型机载雷达的研究。
  三代机之所以是三代机,除了高机动高灵活性的特质外,更重要的是要拥有超视距打击能力,而这就对雷达和航电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
  而国内大部分雷达本身性能就非常落后,目前来看,也就原八宝梁研究所前两年研究成功的那款脉冲多普勒雷达还能凑合着用。
  但在周扬看来,888式机载雷达的性能,也就仅仅和歼10原型机使用的1473型雷达相差无几,要说是装上去用用倒也可以。
  但事实证明,这种脉冲多普勒雷达只能说差强人意,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凑合一下倒没什么,想要用它配合三代机做到遥遥领先,那基本上不可能。
  这一点,前世的歼10原型机就已经证明了。
  因此,在2009年的时候,我国就将歼-10b上的雷达换成无源相控阵雷达,即jkl-24型有源相控阵雷达。
  知道这些的周扬并不想凑合,也不想走弯路,他的想法就是直接上无源相控阵雷达。
  但他也知道,以我国现在的科技水平,想要研制出有源相控阵雷达还有些困难,不,几乎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有源相控阵雷达设计方面并不复杂,只要给周扬时间,他有信心以现在的科研班底,就能完成有源相控阵雷达的设计工作,而且还是前世世界上最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
  但有源相控阵雷达最大的难点不仅仅在于设计,更在于生产难度大以及制造成本高。
  有源相控阵雷达每个小天线后面都对应一个独立的t/r组件,而一部战斗机机载雷达就需要成百上千个t/r组件,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制造难点之一正是t/r组件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具体说就是,如何对大规模生产的t/r组件进行有效的质量管控、如何降低t/r组件的单件成本从而降低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整体成本,使得这样的雷达得到更广泛地应用等问题。
  这些问题就算是往后推三四十年,依旧是绝大多数国家都无法解决的,以至于周扬重生前,全球能研发制造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国家有兔子、贼鹰以及高卢鸡等少数国家,剩余大部分国家在制造有源相控阵雷达时都会面临t/r组件良品率不高的问题。
  因此,经过一番研究之后,最终周扬决定暂时先不搞有源相控阵,而是搞无源相控阵雷达。
  尽管相比于有源相控阵雷达而言,无源相控阵雷达的性能要落后一些,但研发难度却要小很多。
  当然了,对于国内现如今的科技水平,这依旧是地狱级难度,但并不是完全不可能。
  更为重要的是,周扬前世曾带领团队参加过一款无源相控阵机载雷达的研制,而且还成功了,并被用在了歼10改上面。
  但很可惜,由于那个时候这款雷达已经不能满足军方的需求了,在实际使用中空军并不满意,歼10改也就仅仅生产了50架后,便被紧急叫停,继续改进。
  之后升级的歼10c,则是全部换装了更为先进的jkl-24型有源相控阵雷达。
  不过现在可是79年,这个时候研制出无源相控阵雷达,那绝对是王炸。
  关于无源相控阵雷达这个项目,周扬准备让郭亚民来主持,尽管自家老师的年龄已经大了,但是老头只要不吃猪头肉的情况下,身体还是没问题的。
  最重要的是,在研究院所有的科研人员中,只有自家老师最理解他,与他配合得最默契。
  很多设计方案别的科研人员看了首先想到的是困难,而郭老看了之后却先想到如何实现,这就是差距。
  但很可惜,他现在人在空六院,所以周扬决定先让陈山河主持前期的工作,等预警机项目结束之后,再由郭亚民接手后续的研究。
  除此之外,雷达研究所这边还有一个项目要上马,即给051驱逐舰研制对空警戒雷达。
  对于这个项目,周扬也非常重视,如果说三代机是空军的未来的话,那么051巨舰项目则是海军的执念。
  客观地说,在周扬看来,现在的051就算是安装了先进的雷达和电子设备,但整体并不先进。
  毕竟这款战舰底子就不咋样,延续了毛熊联盟科特林级驱逐舰的大长宽比船体设计特点,导致舰体细长而狭窄,空间严重不足。
  不但限制了武器系统的选择,还导致人员居住环境极差,再加上研发周期太长,服役即落后,因此搞了个“全蒸七子”就没有再建造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那已经是我们目前能做到的最好水平。
  同时为了完成电子设备的开发,全国十几个研究所和工厂一步一个脚印,在技术储备非常差的情况下终于走完全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也就是从051开始,我国才拥有了完整的舰艇研制和生产体系,有幸成为这个国家工程中重要的一环,周扬也感觉非常的荣幸。
  因此,他任命牛伟彤为对空警戒雷达的总负责人,闫海生为协助研究。
  同时,为了能给这款雷达创造一个合适的测试基地,周扬还调了一个工兵连,前往云山县东南方向的察尔湖,建造测试地方,并打造一艘大型木壳船,用以模拟海军舰艇!
  在各科室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第十八研究院这个庞然大物终于高速运转了起来…
  第1335章 建设成果!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
  这段时间,不管是研究院还是八宝梁联合村,甚至于整个云山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研究院这边最重要的事情,除了各个项目纷纷上马外,就是17个大型工程外加机场改建项目全部圆满完成。
  毕竟为了不影响第十八研究院的科研进度,尽快让这个机构的科研工作步入正轨,军方也是下了血本。
  他们不但向八宝梁村调集了5000多名工兵以及大量的工程车辆和器械,同时还要求鹿城钢铁厂、宁市水泥厂、砖瓦厂、木材厂、家具厂等单位全力配合第十八研究院。
  再加上第十八研究院还不缺钱,且各个工程项目并不复杂,更没有施工难度,这个建设速度自然是没得说。
  随着这些工程陆续投入使用,除了雷达研究所还留在总部之外,剩下五个研究所全都搬到了新的办公地点,就连培训班的那些学员连同一部分教官也搬到了黄石崖训练基地。
  如此一来,从村外看,第十八研究院的各个二级单位外加家属院、军营等建筑几乎将八宝梁村给包围了。
  尤其是西坡和北梁,几乎全都被他们占了。
  再加上大量的科研工作者和他们的家属的到来,八宝梁村的人口和规模再次增加了,已经远远超过了公社政府所在地大营镇,并迅速向县城的规模逼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