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728节
“镰刀计划发展得确实比较顺利,这一点连我都没有想到!”周扬谦虚的说道。
“不见得吧,要是别人说这话我也就信了,但是你小子说这话,我是一千个一万个不相信!”姜老道。
“咦,为啥别人说您老就信,我说您老就不信了呢?”周扬笑着说道。
“你小子八百个心眼,蜂窝煤都没你心眼多,你会想不到?”
“您老这话是夸我你还是损我呢,咋听着这别扭!”
“自己体会!”
周扬没有多想,而是笑着问道:“姜老,我看您办公室的牌子换了,是不是升了?”
“嗯,升了!”
“啥时候的事,我咋一点消息都不知道?”周扬惊讶的说道。
“就这两天的事,至于你为啥不知道这我哪知道!”姜老道。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恭喜恭喜,不过您老现在是装备部的一把手了,那能不能多给我们所拨点科研资金啊!”周扬笑着说道。
“没有你小子这么做事的,再说了,你们所还用得着我们给拨款?”
“咋不用,您老不知道我们所的日子过得有多艰难,很多人都吃…”
“哼,很多人咋了,是吃胖了还是吃出高血压高血脂了?”
接着姜老再次说道:“你小子敢向我哭穷,你看我抽不抽你!”
“不给就不给呗,您老咋还想抽人呢!”
“哼,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八宝梁所的情况,去年你们所除了上级部门拨付的80万研究资金外,还拿到了780万的装备购买款,另外还通过售卖高考资料赚了大几百万,你算算这是多大一笔资金啊!”
接着姜老继续说道:“你们所现在是要资金有资金,要人才有人才,要项目也有项目,要是再向部里伸手还像话吗?”
“您老把我们查得倒是仔细!”
“不是要查你们,而是老有人拿你们说事,只能找点东西堵他们的嘴了!”姜老道。
“谁拿我们说事,咱一直是小心翼翼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没得罪什么人啊!”周扬道。
“你们研究所还低调啊,又是卖高考资料,又是出省状元的,听说省报的记者都驻扎到你们那个小村子里了,哪天敌特到你们村搞破坏我都不意外!”姜老吐槽道。
“那啥…这不是经费不足,想要搞点副业嘛,没想到…”
“别说没想到,这就是你小子想要的结果!”
周扬被说得顿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只能低头沉默了下来。
这时姜老再次说道:“我这也不是批评你们,只不过作为一个军方的科研单位,你们的确是有些高调了!”
“是,以后我们会注意的!”周扬急忙道。
这个时候他可不敢呛着来,要是惹恼了这位,让他们把印刷厂给关了,那损失可就太大了。
“知道为啥叫你过来吗?”姜老突然问道。
“这…不知道!”
“知道今年的科研经费突然被砍了这么多吗?”
“知道一点,国家经济运行出现了问题,无力支撑这么庞大的科研支出,所以缩减了科研经费!”周扬道。
“说对了一半,但没有说到重点!”
接着姜老再次说道:“国家经济早就出现了问题,不然你们这些年轻人就不用到农村插队了,但那时候也没有影响到重点计划、项目以及技术的研发,国家就算是勒紧裤腰带,也要确保科研资金到位!”
“今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有一部分同志对我们自主研发的路线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上面受此影响才会大量缩减了经费!”
听到这话,周扬随即点了点头,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其实原因他早就知道了,只不过这话不能从他的嘴里说出来而已。
“那这事和您叫我过来有啥关系?”
“找你过来就是想听听你的意见,再看看你小子能不能给想个办法,那么多的项目因为资金不足而影响研发,实在是太痛心了!”姜老一副痛心疾首的说道。
听到这话,周扬整个人沉默了下来…
第979章 军转民
面对姜老提出的这个问题,周扬不是不知道怎么回答,而是不敢回答。
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他很清楚上面的态度,这一点从后来一刀切,大规模下马各大研究项目就能看出来。
上面的领导们已经在大方向上达成了一致,那就是要先把经济搞起来,先把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上来,至于其他的慢慢再说。
不能说领导们短视,只能说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
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就会发现,历朝历代是否安稳,老百姓是关键。
老百姓安稳的话,那国家基础就不会动摇,反之国家就会出现动荡。
眼下国内的情况是,经济发展滞后,老百姓生活艰难,很多地方的老百姓辛辛苦苦一年下来,连喂饱肚子都做不到。
这要是长期闹下去,那是要出大问题的,相比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装备的研发,把老百姓安抚好才是最紧要的事情。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什么都得靠边站!
如果周扬要是提出反对意见,那就是和上面唱反调,后果很严重。
所以,此时的他只能保持沉默!
姜老显然是看出了他的顾虑,直接说道:“现在这里只有我们两个人,你小子也不要有什么顾虑,我只是想听听你对这事的看法,出了这个门你大可当做什么都没有说过!”
周扬苦笑着摇了摇头,然后说道:“有些事情一旦开了口,那就不能当做没说过!”
“你小子连我都信不过吗?”
“不是信不过您老,而是我说服不了自己的心!”
接着周扬再次说道:“我当初之所以坚持在八宝梁那个山旮旯里搞研究,不仅仅是为了守护妻女,也不是贪恋老婆孩子热炕头,而是不想插手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看得出来,你小子就想当一个纯粹的科研工作者,但是现在形势有变,部里也有些拿捏不准,你要是有什么好的想法或者是建议,还是说一说为好!”姜老叹了口气说道。
他不是非要周扬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他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的脑袋瓜子有多灵活。
每次他和周扬交谈,都能听到一些不一样的观点,对他的启发很大。
周扬略作沉默,然后问道:“部里的同志们对这事是啥看法,意见分歧大不大?”
“能不大吗,一大部分的同志认为军人就应该服从命令,上面让砍经费那就砍吧,但也有一部分同志从实际出发,觉得这是在瞎搞,项目一旦停了,再想重启可就难了!”
接着姜老再次说道:“由于同志们之间分歧很大,谁也说服不了谁,眼下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部里接下来的决策和行动!”
其实情况远比他说的还要严重,上面虽说以命令强制砍掉了部分经费,但相当一部分科研出身的骨干对此意见很大。
还有下面的研究所以及准军事研究单位的同志也来凑热闹,因为经费不足,隔三差五往京城跑,然后找部里要钱。
一些负责人干脆就在部里住下了,摆出一副要不到经费就不回去的架势,这些都让装备部的大小领导们头疼不已。
周扬点了点头说道:“有分歧是正常的,毕竟“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个策略并不适合我们,要是我们真的信了这个,以后肯定会追悔莫及的!”
“看来你也觉得造不如买这个方针不太好!”姜老道。
周扬说道:“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个方针本身并没有问题,它对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很管用,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强国方针,只可惜这样的方针不适合我们而已!”
“哦,为什么不适合我们?”
“因为我们太大了!”
“大?”
“对,如果这个方针放到南猴、南棒、菲佣等国,那绝对是强国的良策,因为这些国家就屁股大一点地方,自身需求不大,而且不易招来卖方敌对性封堵,与其花大价钱研发,还不如直接购买现成的造不如买。”
接着周扬继续说道:“再比如说新加坡、斯里兰卡这类国家,他们的地方更小,人口也少得可怜,他们这类国家对于军舰、坦克以及战斗机的需求更小,甚至是只有阶段性的需求,那就买都不用买了,直接租别人的更划算。”
“但是我们不一样,我们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18400千米的海岸线,我们需求量岂是那些弹丸小国能相提并论的,不管是买还是租,对我们来说都极不划算,且隐患重重!”
“继续说下去!”姜老沉声说道。
周扬点了点头,再次说道:“我国是一个大国,要做的是大事,所以我们下决定的时候更需要战略层面的大格局视线和智慧,不可只看眼前的便捷,不可被笼统的国际化所迷惑。”
“以我们如此之大的需求量,走捷径买或者租未必就真的能省钱,即便是现眼前省了,以后还可能付出更多的钱,甚至于有些东西一旦错过了,有钱都弥补不回来,比如说发展时间和机遇!”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国家想要发展,想要以大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重要的东西必须依靠自己为主,这是没办法走捷径的!”
经历了前世的种种,周扬对于“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方法是打心眼里瞧不上的,前世我们倒是买了不少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武器。
但是结果呢,一言难尽!
就拿“黑鹰”直升机来说,贼鹰那边确实是卖给咱们了,而且足足24架。
但问题是在交易的时候人家可是设定了一大堆条款限制你,明明东西就在咱手里,但是咱们愣是没法子仿制。
而且眼下先进的东西,只是几个发达的大国强国能制造,而他们对我国的态度,离“在商言商”、“买卖公平”差距甚远,对与我们急需的东西,不是拒绝就是太贵。
因此从全局性、长远性的角度来看,需求巨大、影响巨大、外部来源不安全不稳定的软硬件产品,自己制造的成本最低、效能最高。
而且这是立足国际舞台、避免被动受制于人的必要基石。
听到周扬的话,姜老点了点头说道:“你的话让我想到了教员他老人家,对于“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方针,教员他老人家是反对的。”
“他老人家曾说过:造船再贵,货币并没有外流,无非是钱从左衣袋装进了右衣袋,肉烂在了锅里。买船再便宜,得付外国人钱,货币外流了,算总账就亏了!”
这话周扬之前也听过,说这话的背景是建国初期,面对自身工业实力弱小的现实,有高层人士提出,尽量购买和租赁船舶之类的大家伙,因为见效快且成本低。
针对这种情况,老人家才说了这话。
以一个后来人的角度来看这句话,真的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样的战略眼光和格局,世所罕见。
“所以我是坚决支持走不依不靠自主发展的方针路线的,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方针真的不适合我们!”周扬坚定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听到周扬这话,姜老也沉默了。
过了好一会,他才再次说道:“但是现在国家没有那么多钱来搞研究,这局怎么破?”
“没钱就搞钱,办法总比困难多!”周扬道。
“怎么搞,去哪里搞,谁来搞?”姜老再次问道。
“谁缺钱谁来搞,咱们的那些军工单位掌握着那么多的资源,还怕搞不到钱吗?”周扬语出惊人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