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113节
周扬前世听父亲说过这位张主任,知道他这人的人品不错,当即主动打招呼道:“张主任您好,我是周扬,我爸是周亚文,我妈是叶莉芳!”
随后,周扬又将自己随身携带的各种证件掏出来,递给了张主任。
张汉吾仔细查看了周扬的介绍信以及备案证明后,这才点了点头说道:“原来是老周家的娃来了,那就进来吧!”
周扬当即和老赵打了声招呼,约定等他回到宁市请他吃饭,而后便让李幼薇抱着宝儿走进了农场。
而他自己则是苦逼的,只能一趟一趟的往里面搬东西。
由于东泉农场的性质比较特殊,所以来访的人员一律要进行登记。
同时还要对随身物品进行检查,以防带入违禁品,比如说枪支弹药以及各种剧毒药物等等。
只是在检查周扬夫妇带来的东西的时候,包括张汉吾在内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一个半人高的帆布背包,还有四个塞得满满当当的蛇皮口袋,都是他们带来的东西。
这哪是来探亲,说是搬家也有人信。
更让他们震惊的是里面的东西,上到米面粮油,下到衣服日用品,应有尽有。
甚至于众人还在帆布包里,看到了一大包散发着浓浓烟熏味的腊排骨和半颗腊猪头,这让好长时间没有吃肉的张主任,也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东泉农场实在是太苦了,就连这里的干部和战士也一样。
张主任都忘了他上一次吃肉是在什么时候了,所以在看到这些腊排骨腊猪头的第一想法是,今晚要不要去老周家蹭口饭!
就在这时,一个小战士突然说道:“主任,这几本书有问题!”
周扬抬头看去,发现这个小战士手里拿的正是杨云昭让他翻译的化学教材。
原本他是不想带着出来的,毕竟这年头外文书籍不管在什么地方那都是较为敏感的东西。
但是耐不住那位杨主任催得急,要是等他回去再翻译的话,时间上肯定是来不及了,毕竟他们需要翻译的足足有7本书。
无奈之下,周扬只好带了两本过来。
张主任当即走了过去,打开发现是外文书籍,当即皱着眉头问道:“周扬同志,这个你怎么解释!”
周扬当即从上衣兜里掏出自己的工作证,然后递给了张汉吾。
同时说道:“张主任,我是咱们国家编译局的工作人员,隶属于省编译局直管。这几本书是上级交给我的任务,由于比较急,所以我只能带在身边!”
担心他们看不懂里面的内容胡思乱想,周扬进而解释道:“这两本都是英国剑桥大学的化学教材,属于公开版,并不涉及什么国家机密,请张主任放心!”
张汉吾想了想说道:“这两本书你暂时不能带到农场里面,我会尽快向上级求证的,如果属实的话,我会亲自返还于你的!”
这位张主任也是个人精,看到周扬是被军车送来的,而且还是国家编译局的工作人员,所以他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为难他。
但为了安全,他还是得小心点。
毕竟在这里那些人,每一个都不简单,马虎不得!
周扬对此表示理解,他也是忠于职守,当即点了点头说道:“行!不过您这边尽量快一点,我的任务也比较急!”
“嗯,其它东西没有啥问题,我让人带你们去老周住的地方吧!”
“那多谢张主任了!”
随后,周扬一家三口,在一个年轻战士的带领下,赶往不远处的那片窝棚区。
而他们携带的东西,则是由另外一个战士推着手推车,帮忙运送。
第160章 触目惊心的状况
进入东风农场里面,周扬和李幼薇就被眼前的荒凉景象惊呆了。
只见入眼的全都是稀稀疏疏的庄稼,大部分的地里种的都是苞米和土豆,但是现在玉米秧苗的叶子已经打卷了,而土豆苗则是软趴趴的趴在地上,蔫巴巴的。
而且从周扬这个插队五六年的知青的眼光来看,这些庄稼种得也不够规范,首先是土地没有平整好,高低不平。
其次是地耕得也不行,太浅了。
这样的地长出来的庄稼根系不够发达,雨水充足的话还好点,勉强能存活,但是产量也不会很好。
一旦遇上天旱无雨,这样的地里面长出来的庄稼最容易枯死了。
从管理处到远处的那片窝棚差不多有1.5公里,这一路上的景象看得让人揪心。
尤其是在经过几棵光秃秃的大榆树的时候,周扬的心里忍不住打了个突突。
不一会,两个小战士就将周扬送到了地方。
看着眼前几间低矮的窝棚,摇摇欲坠的都快要垮塌了,周扬的心里顿时涌出一股酸楚。
他一直都知道父母在这地方的生活条件不太好,但是他却没有想到竟然会差到这种地步。
就这样的房子,夏天防不了蚊虫,冬天抵御不了严寒,说白了,连八宝梁村的牲口棚都不如。
但是在这里,入眼的全都是这种窝棚,连一间像样的土坯房都没有,真的难以想象,在过去的几年间,爸妈是怎么熬过来的。
李幼薇也一样,她虽然出生于农村,但是八宝梁村依山傍水,条件其实还算不错,最起码在过去十几年间,都没有饿死人的情况发生。
而且大家伙不管家里吃得好不好,最起码都有一两间土坯房子遮风挡雨。
然而看看公公婆婆他们住的这些地方,她的眼泪就忍不住掉了下来。
她真的想象不到,知识分子的公婆就住在这种地方。
即便是如此,他们还将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十块钱寄给他们,李幼薇真的被感动到了。
将人送到地方之后,其中一个小战士指了指面前的窝棚说道:“同志,这就是周教授住的地方,门没锁,你们进去吧!”
“谢谢!”
看到这两个战士要离开了,周扬当即让他们等一下,随后从包里取出两根大麻花塞到他们的手里,表示感谢。
小战士们本来要推辞,但是周扬却硬是让他们收下。
他也看出来了,这地方大家都苦,没看这些战士们一个个也是满脸菜色,走路也有些虚浮,显然是长期营养不良的结果。
他虽然帮不了多少人,但是这两个战士帮他们大老远的将东西送过来,怎么也得感谢一下人家,这是最起码的礼貌问题。
手里拿着麻花,两个战士都颇为感动。
临走的时候,那个级别稍高的战士犹豫了几秒钟,然后还是说道:“周扬同志,你带来的这些东西尽快藏起来,晚上吃饭的时候千万不要拿出来,私下里给周教授他们补补身体就行了!”
周扬还未说话,就听李幼薇不解的问道:“为什么啊!”
小战士没有说话,而是就准备转身要离开。
周扬自然是知道他的意思,当即问道:“同志,农场的情况已经恶化到了这种地步了吗?”
小战士点了点头说道:“以往几年大家伙勉强还能活下去,虽然一年中至少有半年需要野菜草根接济,但是总不至于一点粮食都没有。但是今年眼看着就要绝收了,所有人都慌了,你们看村里的那些大小树木,叶子都被捋光了!”
顺着小战士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发现大部分树木的叶子都没了。
只有那些十几米高的参天大树的顶端还剩下那么一小点,显然是这个高度一般人上不去。
李幼薇也终于明白这个小战士刚才说的到底是啥意思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家伙都饿得要吃树叶子充饥了,他们一家却带来这么多好吃的,这不是让人眼红吗?
再说了,这么多的东西被人看到,难免不会有人开口借。
到时候公公婆婆借还是不借?
借的话人人都要借,他们这点东西根本不够分,不借的话那可是要得罪人的。
所以,还不如不让人看到呢!
送走两位战士之后,周扬当即推开了父母所住的窝棚的栅栏门。
所谓的栅栏门,其实指的是这种没有木板,全都是由一根根手腕粗细的木头绑成的门。
怪不得爸妈他们连门都不锁,就这样的门,稍微有点力气都能散架了,锁不锁其实都没啥区别。
等周扬走进窝棚里面之后转了一圈,顿时就明白了,不锁门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屋子里实在是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别人觊觎的。
不大的窝棚里除了一床破烂的被子外,最值钱的恐怕就是那口装了半缸清水的破缸了。
除此之外,窝棚里就只剩下几个鼓鼓的蛇皮口袋了。
当周扬解开其中一个,发现里面装的全都是树叶。
从刚才和那两个战士们的交谈中得知,这些树叶显然不是用来喂牲口的,而是爸妈给自己准备的口粮。
一旦粮食绝产,这些树叶将会成为他们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周扬一直觉得自己在八宝梁大队已经很苦了,尤其是第一年,每天只能吃两顿饭,每顿饭只有两个不大的黑面馒头和清水粥。
当时他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总感觉饿得慌,觉得苦。
但是和爸妈比起来,自己那叫什么苦啊!
而且自己自从和李幼薇结婚后,日子就没有那么苦了,算起来也就受了不到一年的苦。
但是想想爸妈,他们在这地方已经呆了六七年了,而且不出意外的话,他们还要在这地方呆两年。
想到这里,周扬的心里就忍不住想流泪。
不过他最终还是忍住了,他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中最不缺的便是眼泪,而眼泪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随后,周扬让李幼薇将岳母给准备的那些鸡蛋、饼子、小咸菜拿出来,给宝儿先垫补一下肚子。
而他自己则是将外面的那些东西全都搬到屋子里,然后藏好,免得被人发现。
做完这些,时间也快六点半了。
周扬正想着要不要趁着没人,给爸妈做点饭,但是却始终找不到锅灶。
就在为难之际,周扬敏锐的听到远处有声音传来。
出门一看,发现右侧的山梁上突然出现了一群岣嵝的身影…
第161章 初见父母
山梁上,周亚文等人踩着虚浮的脚步,或背或扛着采摘回来的树叶,一步步的往村里走!
而女人们则是用箩筐端着挖出来的草根,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