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真是奇怪的文章名。
  天幕的后世这样的文章竟是大流么?
  大流……林幼玉感觉自己头有点疼。
  她直觉她抓住了什么很关键的东西,却暂时不得其门而入。
  林幼玉初时还觉得天幕上那些东西浅显直白,她又难免拿天幕情况和现世情况对比,惹得自己直生闷气。
  如今却回过一些神来,天幕不为她所有,却能为她所用啊!
  西汉的匡衡,凿壁而偷光。
  “不是‘语’文么?这一篇的作者怎么叫做莫顿·亨特?听着不是汉人的名字,像是有些类似匈奴番邦之人的。”
  自语一番,他又赶紧揉揉眼睛,继续借光看书。
  手中书简极重。
  那天幕上的女子好奢靡,书页精炼又是彩色,轻薄不说,更有数位老师逐科教导,羡慕!
  偷来的光小而黯淡。
  匡衡看着字,更觉得那方蜻享受,他小心翼翼才能得来这样光照,她青天白日的,室内又不黑暗,就亮堂起灯光!
  若有一日熬出头来,可能像天幕那样,有明珠做灯?
  是的。
  这时候很多人都还不晓得,方蜻所在的现代,灯需要用电才能打开。
  毕竟初一的方蜻还需要有一段时间才开始学物理化学。
  不过这一篇文章完全是白话写的,又是讲述童年和父亲的相处。
  里面的每个行动每个场景,即便是几岁的孩童也能听懂且想象出来。
  课堂上的念诵到达尾声。
  这一回击鼓传花念课文,在最后一段时轮到了方蜻。
  因为,在她前面念的是袁萱。
  她一点儿都不客气的点了方蜻的名字!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拿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注1]
  方蜻刚站起来时还有些紧张,说了两个字就流畅起来了,不过就算这样,坐下来时她也还是瞪了眼袁萱。
  袁萱看着方蜻笑:“你是我同桌嘛!咱俩有福同享有祸同当!”
  “好,刚刚大家都念得不错,尤其是方蜻,字音都准了,落落大方的。”语文老师从旁,将袁萱桌上的名单卡取走了,重回讲台。
  语文老师给学生们留了两三分钟讨论时间。
  他开始提问:
  “这一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童年时一次难忘的关于脱险的经历,大家看完读完,有感悟到其中蕴含着哪些关于人生的哲理吗?”
  寇准听完这话:“……”
  这就一群什么苦都没吃过的小孩,他们懂什么人生哲理?
  袁萱咻咻举手:“遇到困难不要怕,先喊爸妈救我!”
  初一九班,哄堂大笑!
  语文老师表情很明显噎了下。
  他又接着提问:“那大家设想一下,如果当时你是这位作者,你的父亲并没有来,你孤身一人在那要怎么办?再换个身份,你是当时周围站着的同学之一,要怎么处理这件事?”
  霍燃燃举手,站起:“老师,我会闭着眼睛直接跳下去,遇到事情不要慌,冷静,理智,勇敢!”
  讲台旁立马有人接话:“咔哒一下,腿跳断了!”
  方蜻举手,站起来:“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也许有时候我们遇到的困难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只需要拆分成一小步,走着走着就到达终点了。”
  语文老师欣慰鼓掌。
  他又挑了三四个学生,大多是乖乖回答了,于是他的成就感多了些,满意的开始进入下一章。
  但是,离下课只有十分钟了。
  吕雉仔细琢磨天幕上语文老师和学生们的对话。
  “这是在教为人处世?”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
  大唐多了一位被封“文成公主”的宗室女。
  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坐上坐撵,带齐粮食物资和人手,走上了大唐到吐蕃的漫漫长路。
  不过十六的少女睁着双眸看天幕,眼泪滑落,“老师啊,可我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就永远离开长安、离开大唐,再也走不回来了啊……”
  她高仰头,可眼泪和悲痛却还是掉到了家乡的土地上。
  第36章史书无名,但她们活着
  “这世上, 本就没有多少无忧无虑的十全人,今日文成不仅仅是出嫁,还是代表大唐去与吐蕃两国交好……”
  对离开大唐感觉到无比难过的, 不仅仅是文成公主一人。
  跟着和亲队伍一起离开长安的送亲队伍,里面很多侍卫宫女文士也和她一样, 也许此生都不能再回长安了。
  可谁叫君王……选中了他们。
  李世民从玄武门夺位时,文成公主还是不会走路的婴儿, 等他亲封这个以前并不为人所广知的少女“文成”时, 他已当皇帝十几年了。
  大唐和吐蕃距离太远了,远到两个国家国力没有特别悬殊的情况下,边境动荡是必然。
  李世民知道。
  文成公主也知道。
  封建式社会,一整个社会也就才一个皇帝, 一整个皇朝几十年几百年走下来, 皇位也就那么些人。
  但华夏历史很长, 时间可以打败任何东西, 时间一长皇帝好像也就不是什么稀罕物了, 也能一抓一大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