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这次实在倒霉,本来靠着一点点医学知识,忽悠好了忧虑过重的老夫人,多少能长住些时日,可不想,山中盗贼招摇蛮横,绑了这家的小少爷,而之前显露过一□□法的男主,在家仆屡次营救失败后,被老夫人百般恳求,无奈接下这个担子。
  据他所言“我本来可以一走了之,可这万恶的良心拉住了我”
  不料营寨里的盗贼似乎产生某种变异,各个似虫非人。身为墨者的女主导入世界观,原来在这个世界,书籍是通向无数小世界的通道,它们本身具有力量。
  而天生有些人,便能利用这股力量,拥有特异本事,他们自称为“墨者”,也一直致力于处理和解决相关问题,不让这些为外界所知。
  而女主之前能凭空变出的大鼎,正是在一本名为《铜鼎计》中取得的能力。
  她主动取得可控的能力,而这些盗贼的情况,完全是被书籍反向控制产生的不可控变异。
  想要根除情况,还需进入书中世界,完成主角心愿,让一切回到正常轨道。
  这个副本的书籍故事是璃月人耳熟能详的一本志怪小说,和苍木现代类比,大概是《白蛇传》同等的国民故事。
  大概讲述了一位老婆婆被儿女抛弃,她养的蜜蜂化作人类来报答她,使得她在深山里安度晚年,而山外迎来了旱灾,儿女们饱受折磨,两相对比,让人大呼解气。
  苍木所写的这个故事,是经过了魔改的版本,她借女主之口问:“为何老婆婆会被儿女抛弃?”
  原著中,是由于不孝儿女们分财不均,谁都不愿意赡养拖后腿的母亲。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之前的连载到这就停止,报社内部人员和普通读者不同,他们往往一次能看到很多期连载,也因此等待答案要更久。
  如今真相近在咫尺,留守编辑深呼一口气,关紧门窗,不让任何事物打扰,才专心看了起来。
  在书籍世界中,主角团彼此拼凑,最后得出了一个骇人听闻的真实故事——是先有旱灾,再抛弃了养蜂婆婆。
  而蜜蜂也未必是蜜蜂,想想看,什么动物的幼体和蜂蛹相似?
  故事的底层逻辑很简单,饥饿。因旱灾导致的饥荒使得原本虽偶有争执却平凡幸福的一家人陷入饥饿中,为了缓解粮食危机,养蜂婆婆让大儿子把自己和蜜蜂背进山中,号称要养蜂度日。
  可四下枯死的季节里,人尚且苟延残喘,蜜蜂又哪里能活。
  真相让人喘不过来气,而这场故事中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是犯罪者,又似乎全然无罪。
  老人是自愿上山,她的儿子到死也没有卖掉儿女,不惜割肉去换取粮食,一向懦弱的儿媳艰难地扶持着孩子们在乱世中存活,与他们家一贯不合的邻居却让出了宝贵的一半粮食……
  存活下来的人长大后渐渐懂得了一切,怀抱着内疚的心态改编了整个故事,使其流传。
  相较于之前的《百味人生》结局,不难看出这一篇的内容深沉了很多,苍木没有采用留白的方式,而是对很多内容细细探讨,夹杂着自身的思考。
  留守编辑擦了擦眼泪,只觉得心里堵得慌。
  但另一方面,他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读者们看完这一章会有如何反应了。
  第116章
  读者们想要看完想必还有些时日,想到这里,留守编辑的心中不由得升起几分得意。
  他随手翻了翻一些编辑部的读者来信,恨不得直接就能给人剧透。
  关紧的大门突然被人“砰砰砰”砸响,是出去买饭的同事回来了,刚进屋就一顿抱怨:“好端端怎么把门窗都关上了,搞得我紧张兮兮。”
  “主编交稿了。”
  同事一惊,手里的饭都险些掉落:“真的假的,这次居然这么早。”
  她饭也不吃了,兴冲冲跑到桌子旁就开始进行翻阅。
  留守编辑则悠闲地打开饭盒,招呼了声:“我先吃了啊!”
  同事哪还能听见话,只顾得“嗯嗯”应和,许久,她才从稿件中抬头,感叹道:“无论看多少次,总能被主编的文字带入剧情,忘记自己一开始的目的,真是可怕的天赋。”
  她同样为结局不胜唏嘘,摸着那页稿纸,突发奇想:“写出这样沉重剧情的主编……心里一定很不好受吧。”
  毕竟文人的内心,总是敏感而脆弱,文笔偏向细腻的林语老师,心中的悲伤该多不为人知呢。
  -------------------------------------
  “太好笑了,我一定要给你拍下来!”苍木笑得肚子都痛了,哆嗦着手去摸留影机。
  笑点中心的小龙龇牙咧嘴,却不是恼怒和攻击,而是被口中的饴糖粘住了牙齿。
  从报社出来时,苍木将自己办公室里积攒的来信一并带走,而就在她打开其中一封的片刻,贪嘴的奎丝多早已悄悄盯上了街边孩子们手中的小糖人。
  凭借讨喜的外形,它成功骗到小孩主动往它口中塞糖。
  但奎丝多不知道的是,这种俗称麦芽糖的糖果,与平日里它吃到的,靠甜甜花里提取到的糖结晶并不能混为一谈。
  具体表现就是,当苍木读完来信,她便见到了以上一幕。
  来信是阿尔邦所写,他已经成功完成整部映影的剪辑,将拷贝的副版寄给苍木一份,他已经先行带着胶片和留声唱片去了枫丹,那里正在举办映影评选节,如果能在正式上映前取得一个好名次,想必会更容易打开市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