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反正,在豪门世家,失去父母的孩子,又恢复到曾经生死不能自主、人生大事,都是由当家做主的说了算的状态。
  没有特殊利益推动,谁都不会特意去管这个。
  反而是平民之中,这条律法施行得更好。
  诸淑娴(苟子)今年十一,刚好是养大的猪,可以推出去论斤卖的时候,要是诸家没有被夺爵流放,她立马就要名花有主了。
  祖母刑氏已经给她看好一门亲事,就等她够十二岁交换庚帖定下来了。
  亲事挺好的,新科状元家的嫡次子,门当户对,人也不赖,配得上她的身份嫁妆。
  这可是祖母刑氏给她找的,适合她婚嫁条件中的最优选择,也最能帮助二叔的一门婚事了。
  谁不知道新科状元是如今吏部尚书的得意门生和女婿,六年磨一剑地,一朝夺魁,很得当今陛下青睐。
  新科状元家的嫡长子已经娶妻并考取举人功名,嫡次子也不差,已过童生,不出意外,下一次可以稳过秀才。
  当年还在地方担任一方大员的吏部尚书,不仅是看中新科状元的人品才华,更是看中了对方清贵人家,家规规定年过三十无子方能纳妾的规矩才将女儿下嫁的。
  这样的人家,谁都说不出个不好了,但诸淑娴(苟子)就是不喜欢啊!
  诸淑娴(苟子)都准备好死遁躲避这糟心的婚事了,谁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伯爵府要抄家流放了呢!
  虽然这么幸灾乐祸很不对,但是安全了的诸淑娴(苟子)还是很高兴的。
  可惜,她不能表现出来,还得装出一脸惊慌地去扶着她家受不了晕倒的祖母。
  不然,就真的犯众怒了。
  为啥家族都要抄家流放了,诸淑娴(苟子)还能高兴起来?
  这又得感谢如今辉朝的开国皇帝。
  开国皇帝出生世家大族,但是也是个可怜的父母双亡的。
  因为遭受过无父无母被父族、母族操控的苦,所以建立辉国后,新立的律法对于诸淑娴(苟子)这种无父无母的孩子特别宽容。
  诸淑娴(苟子)虽然是从小在诸家由祖母、二叔抚养长大的,但是她没出生前,父亲就因公殉职、母亲也受刺激难产,生下她就撒手而亡。
  加上她是女孩,在朝廷颁布抄家流放圣旨时,还差五天没满十二,属于开国皇帝律法中,没长成的幼女范畴,在不涉及谋逆这种大罪的时候,可以特殊照顾网开一面的存在。
  按照律法,抄家之后,还属于良民籍的她,亲娘的嫁妆,能归还最少十分之一。
  不巧,她家亲娘啥都不多,就是留下的嫁妆多,即使她娘的嫁妆,这些年下来,已经被祖母、二叔、二婶们“做主”,挥霍了不少,但是折价下来,最少都还有三五千两。
  真的,还好,她是女孩,还是父母名义上唯一的孩子。
  但凡她二叔有多一个儿子,让担心父亲以后没有香火拜祭的祖母过继过来当兄弟的,不管她有没有十二岁,都得和其他诸家人一样,被算到必须得抄没家产,贬为军户,流放充军的存在。
  现在好了,因为无父无母、无兄无弟,年龄还刚好没过判罪的标准的,诸淑娴(苟子)幸运地成了诸家嫡系中,唯一一个能保留民籍的人。
  这不,就是按规矩抄家关押,诸淑娴(苟子)也是唯一一个能保住身上的首饰财物不被禁军、牢卒搜刮的幸运人。
  到了监狱,还能得到一个相对干净的独立监牢,花钱将受不住打击的祖母接来一起照顾。
  倒不是诸淑娴(苟子)偏心,而是……
  怎么说呢。
  男女监狱是分开的,成丁的诸家人,估计正在行刑,而现在女牢房里,诸淑娴(苟子)熟悉的,只有二婶和二叔家的两个女儿。
  这二婶不是二叔的原配,是原配二婶病逝后,娶进来的祖母的娘家侄女。
  大女儿是继二婶和前头书香门第相公生的女儿。
  不过,继二婶手段了得,在生下诸家嫡系唯一男丁继承人后,求了二叔,将带着嫁进来的大女儿也改了诸家姓,入了族谱,也成了诸家名正言顺的嫡女了。
  只是,根据日子年龄,继二婶带来的女儿,比原配二婶生的嫡女还大上几个月的,诸家嫡长女位置,易主了。
  即使辉朝开国皇帝定下了很多移风易俗的律法,但是很多约定成俗,不是想改就该的,和孤儿那条律法一般,开国皇帝定下的,关于嫡子嫡女必须是原配所生的律法,在如今的辉朝权贵中,也一样是名存实亡了。
  继二婶不是省油的灯,恃着生下诸家嫡系唯一的儿子的威风,将大女儿诸淑慧诸家嫡女的方方面面坐实了。
  如果二堂姐诸淑珍是个忍气吞声的就罢了,偏偏不是。
  自从诸淑慧改名改性名正言顺之后,被逼成了诸家二小姐的诸淑珍,没少靠着得力的外家,折腾继二婶和外来的大堂姐。
  诸淑娴(苟子)在常胜伯府的乐子,大部分都是这两个堂姐提供的。
  抄家之前,这两位正在斗鸡眼地争夺着成为皇子妃的可能呢。
  可惜,现在都没了。
  锒铛入狱,二婶正和她的大闺女诸淑慧一起抱着痛哭呢。
  反而是二堂姐诸淑珍非常冷静,选了茅草铺地处抱膝坐着,很是讽刺地望着痛苦的母女俩。
  昂~
  二堂姐如今可是诸淑娴(苟子)此时非常忌惮的存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