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后来他拿了一个狐狸面具给她,说是他来晚了,耽误了她买东西,只能自己做一个赔她。
  当时的她欢喜得紧,比起市集上那一个,她自然更喜欢他亲手做的!
  可那时候,孟简之总是冷冰冰的,她虽收了他的赔礼,却依然会因为他的态度灰心。后来,两个人分开,她便将他送的东西都还给了他……
  他向六娘说,“这是孟家宅子里放的,郡主可以用。”
  她从他手中接过来,她扶了下这面具,滞了片刻,她似乎察觉到幼时满满的欢喜和时而的沮丧。
  她默了会儿,将那面具的绳带系在脸上,说,“这下可以了,我们走吧。”
  她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戴过这面具了,上次还是在三年前。
  这面具其实很漂亮,比市集上卖得要漂亮很多,上面坠着有银丝边和银色流苏,她的脸很小,戴上去恰好合适。
  他远远看着她的模样,一时有些不知今夕是何夕了……
  他记得上次她看烟火,还是在京都,那时她身边只有赵仕杰,而他只能躲在远处,不忍打扰她的欢欣……
  如今,他却能光明正大地陪她看烟火。
  他也抚了抚脸上谁人都看不出来的面具,他想着,她之前说的那句,她希望他不要再出现在她面前……
  他如今,似乎越来越难以摘下这面具了。
  三个沿着汝宁的巷道走到市集,一路有许多人,却都认不出她,只当她是一个寻常的小女娘。
  六娘很喜欢这种感觉,有一些隐秘得快意。
  虽然人群拥挤,总有些推搡,可沈念和芷兰将她护在中间,她什么都不用担心。
  汝宁市集的烟火虽没有京都盛大,可却很精致,那烟火腾空,将整个小镇映得如同白日。这里的每条巷道,她都曾走过无数次。
  沈念一路上给她买了很多吃的和玩的,都是她喜欢的,也都是宫中不屑于要的。
  六娘觉得,沈念对她越来越熟悉了,总是能猜到发现她对什么感兴趣,又第一时间送到她手中。
  她能感觉到他的诚心实意,不似那些逢迎之人,他是实实在在想她欢喜,就同芷兰一样。
  这是六娘看过得最没有遗憾的一场焰火,她不用去担心孟简之是否喜欢,也不用去应酬身边不相熟人,她彻底地放纵自己,带着芷兰在烟火中来回穿梭,她几乎玩疯了……
  而沈念看着烟火映照下小女娘那双星河般的眼眸,他知道她很开心。他站在她身后,照顾着她纯粹的欢喜。
  烟火尽了,六娘尚有些不尽兴,又在街边流连,买了许多的东西。准备带回京都给顾翁戎和顾大娘,当然她没忘记还有给太后和长平的礼物
  。
  虽这东西不贵重,但她知道,他们不比那些世家大族,他们偶尔会念旧,会喜欢这些民间热闹的东西。
  这些时日,长平时常给她来信,说她一个人圈在宫中,都要闷疯了。
  她便给长平回信,说她的路上的见闻,说她给她带了好多好多东西。
  直到三更之后,三个人才回到屋中。
  六娘摘下面具,一双亮盈盈的琥珀色眸望着沈念和芷兰,整理着眼下的东西,说,“年节过了,气候也暖些了,我们便启程回京。”
  “郡主不等过完上元节再走吗?”芷兰问她。
  “我也很想等过了上元再走,可有王家父女要同我们一同回京都,我很担心迟则生事。不如早早回去,将我心中时刻念着的这件事了了,便也才能真的自在。”
  她说着,垂下眸来。“阿爹的事情牵连很广,盼这一日的不止是我,可怕这一日的也不止一两个。”
  六娘半合着眼睫,手指划过这狐狸面具的流苏,那流苏发出轻轻的声音,她复又将这面具放在桌上。
  年节这几日,又浅浅地飘了几天雪,不大,可足够铺满屋檐。
  她时常会望着屋檐上的白雪发呆,想着肖臣毅的案子,想着她回京都要面对的事情。
  有时候,她会看到沈念在院中忙碌,不是存着树上的积雪,便是给她做些精致的吃食,她几乎习惯了推开窗,就能看到他的身影。
  她是不太舍得走的,总想着不知什么时候还会再回到这里。
  可沈念会告诉她,前面总有比如今更好的。她不知道,他是在安慰她,还是他总是这么乐观。
  她觉得沈念好像没什么挂在心上的事情,除了,操心她……
  她不仅会想,他服侍皇祖母的时候,也是这般认真吗?
  除夕夜后,芷兰带着胶州郡的太医进来了。
  六娘请他坐下,为她诊脉,那太医说,“郡主身体大安,虽有些忧心的事情,致使脾胃不好,我为郡主开两副药调理调理,郡主便更会觉得身体舒泰。”
  六娘浅浅谢过他,垂眸问他,“大人华佗在世。我听汝宁的县令说,是您,当年解了汝宁的疫病。”
  那太医愣了一下,摇头说,“汝宁的红疫,本就有解法,我也不过是用神医的方子,给大家医病。”
  “我也听说当年还在打仗时,江城爆发的也是这种红疫,有一位神医为大家救治了,只是这神医一夜之间消失不见,原来还留了方子给你们?”
  “郡主不知,当年江城爆发红疫,太子殿下恰巧也在江城,神医怕殿下身子有亏,以防万一,便多留了药引给太子殿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