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济南易主,他燕国小国寡民却欺人太甚,这一战本公不但要打回济南,而且还要打去他慕容超的都城。”
“郡公,您可是要兴兵灭燕?此事还当三思啊!”
北边皇帝的朝会上一片闹哄哄,南边的也没好到哪里去。只不过南边应该是皇帝身份的那位司马,拢着袖子在龙座上缩成一团,眼睛睁不太开一副没睡醒的样子,茫茫然地看着下面群情激动的臣子们。
从大殿之下的臣子们的眼睛里看来,尚还年轻的皇帝却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他就像是一具已经腐朽在了龙座上却还勉强在喘息的尸体。天子乃社稷的映照,天子行将就木,那社稷也必千疮百孔,所以这些汉人的朝臣们本能地畏惧用这具半死不活的躯体去做些争斗这种年轻气盛时才能做的事。
在满朝的唯唯诺诺里唯有刘裕像一把剑一样地站着,就在皇帝龙座的三格台阶之下。刘裕站在那里,背朝皇帝面朝众臣,他不在乎他身后的那个人,他也俯视着他面前的那群人。他从略比一文不名好一些的贫苦家庭里出生,一步步走到如今的位置,尽管如今他离最高处还剩下最后三格阶梯,他却依然不能踏错任何一步。
刘裕要证明尽管大晋的天子将死,但汉人的朝堂却依旧活着,不仅活着,还活得生龙活虎,能震慑一切宵小。
“这些胡人不通教化,我晋朝一忍再忍他都不知感恩,既然如此那何必再忍,他既夺我济南,那他的燕国也就不必再存在了。”
“可是郡公,夺城和灭国之间,所需兵力之差何止万数,就算是兖州和徐州两州的兵力一起恐怕还是力有不逮,何况兖州还得至少分兵一半防着北边的滑台。”
“让司州也抽调一部分兵力来支援,反正北边现在也忙着,没空顾上我们,这样还不够的部分就发军书继续征兵。”
刘裕这一句一出,不但殿内的朝臣们纷纷露出了惧怕的表情,就连在龙座上装死的皇帝也本能地一抖身体。
“郡公,自桓玄之乱以来,我朝用兵几乎从未停歇,如今再发征兵书实为不妥啊。”在这群大臣们面面相觑一阵后,终于有个刚直的人站出来顶着刘裕的压力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如何不妥?”刘裕的脸上并没有被忤逆的气愤,他只是平静地望向那位不赞成的人,要他仔细阐明反对的由。
“桓玄当政之时倒行逆施,所加赋税之重令我朝百姓早已不堪重负,致使各州各郡民怨沸腾,叛乱四起。
虽然情况自郡公入朝以来的一连几道政令之后略有改善,但毕竟时日尚短,无论是百姓家中还是各州存粮依旧不足。若此时再发征兵书,势必又要重新再加赋税补足大军所需粮草,如此穷兵黩武之相,恐非朝野安定之兆啊。”
“本公知晓你所忧何事,轻税之策不会变,本次伐燕只发军书征兵,不再征调存粮。”
“可是若不征调存粮,那大军粮草必定不足啊。”
听到那句轻税政策不变后,朝臣们纷纷松了口气,但大军出征一天,一天的口粮就是绕不过去的问题,所以他们纷纷疑惑地看着刘裕,想着这位到底要去哪里弥补这些亏空。而面对庭下这些疑惑的脸孔,刘裕只是轻轻一笑。
“土断清查之后,各地士族里不是找出了很多隐匿的人口吗?虽然本公也承诺过只要如实上报就不再治罪,但这些人逃避了多年兵役却是事实。所以本次军书点兵,一概从这些士族隐匿的人口开始,不足之数再以普通百姓填补。”
“郡公,万请三思啊!”
尽管刘裕这两年已经开始逐渐重用寒门之人,但晋朝的朝堂多年为世家把持,现在殿内站着的人里绝大部分还是士族出身。一听说要先从本族里点人,这些人纷纷炸开了锅,一个个请刘裕三思的声音比刚刚听说要发兵时响得多。然而任由他们一片喧闹,刘裕依旧是那个微笑不言的表情看着他们。
“或者,梁州反叛,抚军将军尚在平叛途中,能否等抚军将军班师回朝后,再以全部兵力一起伐燕?这样就不必再发征兵书也不用额外征调粮草了。”见刘裕不为所动,有几个脑子快的世家出身的官员又开始打起刘毅的军队的主意。
“不可,梁州平叛已持续数月,虽屡有捷报传来,但离全面安定还需时日。何况豫州军早就兵疲马乏,就算等他们回朝,这些军力也已不堪大用。还不如发军书征兵,数目就定在三万人左右,一月后直接开拔,走水路与司州兖州和徐州的兵力汇合后也就有近八万之数,以这样的人数伐燕就差不多了。”
“怎么,众卿似是不愿?”刘裕虽然费心解释了一番,但底下众人依旧是一片沉默,于是他的笑容里带上了明显的嘲讽。
“诸位身为大晋朝臣,难道是想要家中族人带头逃役吗?!”
刘裕突然提高了声量,靠着实打实的一场场血雨腥风的战争里打出自己如今地位的人,不再掩饰自己的气势,将那些常年活在建康的和风细雨里的世家子弟们吓出了一身冷汗。
“我等不敢。”想起刘裕对桓玄余党那些赶尽杀绝的手段的世家朝臣们,此时纷纷低下头请罪,有些胆小者甚至已经跪伏下身体了。
“知道你们不敢。”刘裕冰冷的眼神扫过下面这些人。
“所以本公给你们第二条路选择,用家中存粮来购买免役名额,这样你们总不至于再说本公不近人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