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560节

  “(大宋)朝廷说朱皇帝残暴,在陕西杀人如麻。俺觉得恐怕不可信,以前听西军的兄弟说,朱太子仁义得很,抓了俘虏也会放回家,走之前还给发粮食,让他们不要在路上劫掠百姓。”
  “干脆杀了姓辛的,弄一面明字旗投靠新朝。”
  “对啊,俺们是太师(童贯)的兵。太师都已死了,凭啥给辛兴宗卖命?”
  “这里不好动手,去了清溪再说。到时候杀死辛兴宗,咱们就据县城而守,等着朝廷派人过来就献城投降。”
  “……”
  一个借童贯权势上位的将领,带着一群童贯招募的北方兵,在福建连绵山区流窜逃亡。
  想想都觉得离谱。
  宋徽宗和童贯再烂,只要他们还在,依旧可以稳定军心!但是皇帝失踪,童贯也已死了,军心士气能变成啥样子?
  这不是什么大掠三日可以解决的。
  如果是必死的局面,他们也许还会抱团,还会跟着辛兴宗搏命。但投降新朝不一定会死啊,就算是被发配到熙河垦荒,至少也比留在福建离家更近!
  算上堂兄弟,辛家一共五人,如今只剩辛兴宗和辛彦宗。
  “兄长,这些士卒面色不善,”辛彦宗低声说道,“在山沟里还好说,如今就快钻出去了,恐怕极有可能发生兵变。”
  辛兴宗道:“又有甚法子?便是你我的亲兵,此刻也已离心离德。”
  辛彦宗嘀咕道:“不如降了吧。”
  辛兴宗摇头:“童太师是六贼之一,你我久在其麾下为将,又多次在两浙、福建纵兵劫掠。大明新朝那边,不知有多少文武官员,恨不得把咱们给弄死!”
  辛彦宗仔细想想,又说:“我听福建官员讲,海对面不远有大岛。其中一些岛屿名叫澎湖,漳泉困苦之民多有迁居其地,不如我们带兵坐船去那澎湖岛,或许还能成为一方豪强。”
  “澎湖岛太近,听说旦夕可至,朱皇帝派兵来剿是挡不住的。”辛兴宗说道。
  “那就去大岛上,”辛彦宗说道,“就跟将士们讲,大岛皆为土著邦国,与汉民相貌并无二致。只要去了那里,可轻松扫灭番人建国。兄长来做国王,俺却来做宰相,诸将官皆可裂土封侯,士卒可分得土地做士绅。若嫌番人女子长得丑,可在经过泉州时,抢掠女子过去为妻。”
  辛兴宗觉得此计可行,但又害怕无法让将士满意:“生番之地,他们真愿去吗?”
  辛彦宗说:“再讲朱皇帝仁政爱民,朱太子铁面无私,将士们劫掠百姓杀人如麻,就算投降大明新朝也必被处死。一边是死罪,一边是生路,让他们自己选择。这比去广州更能接受,去了广南必将面对朱皇帝征讨。”
  不论如何,辛兴宗只能尝试。
  他寻一个相对平坦开阔处,让士卒们靠岸登陆,随即开始训话:“朱皇帝是何等人?他自诩仁爱百姓……”
  先进行死亡恐吓,再说台湾遍地沃土,还真有些胜捷军将士被唬住。
  也有人提出质疑:“那琉求岛(台湾)恁的好去处,为何朝廷不派人去占下来?”
  辛兴宗解释说:“以往荒芜得很,番人不懂耕织。可大宋开国以来,有许多福建灾民驾船过去,还带去了汉家耕种之法。官员昏庸,不知纳其地,却正好便宜了俺们。只要去了琉求,凭尔等兵甲之精良,还怕打不过那些生番蛮邦?再从泉州抢些女子财货过去,俺来做国王,将军们裂土封侯,普通士卒皆赏赐土地与奴隶!”
  又有人问:“若是新朝当官的不昏庸,今后要纳琉求土地怎办?朱皇帝不还是要派兵征讨?”
  “那个时候却不同,”辛兴宗说道,“在朱皇帝眼里,如今伱我皆大宋余孽,抓到了自然要治罪。可今后在琉求建国,吾等便是番邦贵人,朱皇帝派兵来讨就立即投降。不但没有罪过,还有献土称臣之功。到时候,想回家乡的兄弟,亦能趁机回去跟亲人团聚。”
  这话说得好有道理,胜捷军将士居然真就信了。
  就如溺水之人,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他们决定暂时不搞兵变。
  稳定了军心,辛兴宗继续赶路,很快就能遥遥望见清溪县城。
  由于船只不足,一些士卒随船在岸边步行。他们急于进县城,也懒得去江边村落劫掠,村民看到他们更是早早逃跑。
  李宝的兵,就在这里,而且藏于附郭民居当中。
  第571章 治民与驭兵
  清溪县城。
  李宝正坐在城楼与知县对饮,而且态度颇为客气:“君既与太子同年,为何还在做这知县?”
  吴播微笑:“省科役,抑豪强。”
  “那确实是升不上去。”李宝恍然。
  福建属于宋代科举大省,仅以进士人数而论,莆田第一,瓯宁第二,仙游第三,南平第四。
  在朱铭参加科举那年,南平县就出了五个进士,其中要数吴播的名次最优。
  但是,这位老兄一直到死,从北宋熬到南宋,从选人熬成京官,却始终在各地做知县,即便升上去也很快贬下来。
  征税半点不积极,却喜欢打击豪强,他能做大官才怪了。
  虽然其官职不高,但致仕后名气极大,被福建士子尊称为“子”。
  吴播饮下一杯黄酒,指着远处山川说:“福建多山,极适合种植玉米红薯,我一到清溪县便推种二物,如今山中百姓多赖其活命。”
  李宝赞道:“陛下与太子若知,定然高兴得很。”
  “没用!”
  吴播表情严肃的摇头道:“福建的上田极少,便是中田也不多,且被士绅与寺院所占。穷苦百姓只能拥有下田,十亩收成还不足江南一亩地。大明新朝若想福建大治,就必须抑豪强、毁庙观,否则再好的粮食也难福泽百姓。”
  李宝咂咂嘴,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把这个吴播举荐给太子,定然讨得太子欢心。
  吴播在城楼站起,负手而立道:“我若做了泉州太守,再有便宜行事之权,只需给我三年时间,就能让泉州寺庙十不存一!”
  “君且等着便是。”李宝对此很有信心,他跟着朱铭做事多年,太了解朱铭的想法了。
  一个跟太子同年科举,且治政理念相近的进士,李宝感觉此人今后能够入阁拜相!
  或许这次跨海奔袭福建,最大收获并非灭了童贯,而是在这山中县城遇到吴播。
  当然,还得朱铭扛着压力一直支持才行。否则以吴播的激进手段,只能跟历史上一样,升上去之后就很快贬官,最终成为县志里记载的“吴子”。
  一条小船自北而来,快速抵达城下水门,朝着城头疯狂挥舞旗帜。
  李宝说道:“来了。”
  吴播对军事一知半解,问道:“城外没有百姓,敌人是否会警觉?”
  李宝说道:“辛兴宗多次纵兵劫掠,恐怕早就习惯了城外无人,以为那些百姓都是被他给吓跑的。”
  “确实。”吴播觉得有道理。
  辛兴宗带兵来到护城河外,见码头空无一人,附郭街道也没百姓,颇为遗憾道:“多半是青阳铁场有人逃回,把清溪县百姓都吓得躲进城了,恐怕还得攻打一番县城才行。”
  辛彦宗建议说:“干脆绕城而过,径直去打泉州,一个山中小县有甚可抢的?”
  “也可,须尽快去泉州抢海船,否则就没法出海了。”辛兴宗点头道。
  三言两语之间,他们就决定不理会此城,而且更加坚定出海的决心。
  连福建的小县城都不接纳胜捷军,去了广东能有什么好局面?恐怕得一座城一座城的打下来,还不如直接出海打生番呢。
  至于岛上有瘴气,多掳走一些医生随行即可。
  澎湖列岛已经有大量汉人开垦,可以先去那里立足,再慢慢转到琉求岛发展。
  此时天色已晚,辛兴宗没再行军,而是退后两里地扎营,顺便派人去附郭居民区拆些民房做柴禾。
  李宝看着敌人撤退,显得有些无奈:“设伏不起作用,须得杀过去才行。”
  吴播诧异道:“不等天黑了夜袭吗?”
  李宝笑道:“一群惊弓之鸟,哪里用得着夜袭?”
  吴播目送李宝离开城墙,觉得这位老兄太过狂妄自负,今后说不定会因为大意而栽跟头。
  胜捷军在青阳铁场掳了一些矿工,扎营劈柴这种事情,自然是让矿工来做。
  而且辛兴宗懒得构筑坚固营垒,一来地形狭窄不好弄,二来他不怕城内守军杀来。
  甚至是故意吸引县城出兵,说不定还能反杀攻入城中。
  胜捷军确实已经成为废物,而且一路士气低靡,但面对地方厢军却不怕,仗着兵甲精良可以所向披靡。
  二十多个矿工,在士卒的带领下,划着小船到城外居民区拆房。
  他们还没登岸,就听一阵鼓声响起,大量士兵从民房走出,渐渐汇聚于街道上列阵。
  “有……有明军!”
  胜捷军士卒一怔,随即吓得惊恐逃跑。
  辛兴宗在两里外听到动静,立即对堂弟道:“你带麾下士卒上船策应,我亲自领兵在岸边结阵。如此狭窄地形,我军据有水陆之险,便是金兵来了也不怕!”
  胜捷军正懒洋洋躺在地上,互相吹牛聊天打发时间。
  急促的军号声响起,他们还以为是城内厢兵杀来了,慢条斯理站起来跟着军官去结阵。
  遇到厢军,他们是真不怕!
  拆房取柴的士兵飞快划船返回,惊恐道:“不是厢军,前面是明军。个个着甲,兵器也不同,绝对不会看错!”
  辛兴宗大惊:“明军怎会在前头?”
  他觉得李宝杀了童贯,福州还有一堆烂摊子,不可能这么快就出动。
  本来从容不迫的胜捷军士卒,谈笑着结阵想跟厢军厮杀。此时靠近辛兴宗站立的部队,一听前方敌人是明军,瞬间就变得表情惊恐。
  他们跟张广道麾下的金州兵打过仗!
  虽然主要打的是水战,可金州兵的火炮,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随着大明军队席卷北方,听说还把金军给打退了,这些胜捷军就更加恐惧,认为自己肯定打不过明军。
  他们面对厢军如狼似虎,面对明军却未战先怯。
  看着明军沿河岸踏步而来,胜捷军士卒都看向左右,试图从袍泽那里寻找自信。
  两军越来越近,李宝开始分兵爬山,想要先占领山头。
  辛兴宗也在分兵占领山头,只不过……
  他分出去的士兵,爬到半山腰之后,竟然举起白旗不断挥动,也不知这白旗是什么时候准备好的。
  同时,山上的胜捷军还折断箭头,朝着大明士兵射出去。
  亮出白旗叫做“举白幡”,折掉箭头叫“无金箭”,这两种行为都代表着投降。
  辛兴宗看到白旗疯狂挥舞,顿时气得想吐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