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
  宫人内侍齐齐跪了一地,皇后目送皇上离开凤仪宫,直到瞧不见皇上乘坐的龙辇了,才转身回了殿内。
  她扶着炕桌,颓然坐了回去。
  玘儿去求了皇上赐婚,允他迎娶楚明熙为妻,还在皇上面前直言他此生不会再另娶旁的女子,临了玘儿竟还亲自登门去楚家要求退亲。
  一桩事接着另一桩事,事先竟不曾向她讨过任何主意,直到皇上今日来了凤仪宫,她才通过皇上的嘴得知了玘儿退婚的消息。
  先前玘儿说要为太后守孝三年,楚家便已心中百般不愿,只因玘儿是为了遵照祖制行事,他们便也不好多议论什么,总归皇家还是认楚明燕这个太子妃的,只需等了三年一过便可成婚。
  到头来楚家却只等来了玘儿的退亲。
  无论事后是将退婚的缘故推在玘儿的身上,还是推在楚大姑娘的身上,京城关系盘根错节,焉知哪日玘儿向皇上求娶楚明熙的事不会传到他们的耳中,到了那时候,众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皇后抬起头,吩咐道:“去,把玘儿叫来本宫这里!”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容玘步入凤仪宫。
  皇后将宫人们遣了出去,看着他劈头问道:“你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儿臣自然知道。”
  皇后眸色如火:“和楚大姑娘的婚事事关重大,你居然也不想着事先进宫跟本宫商议一番,就这么跑去楚家退了你跟楚大姑娘的婚事。你可知道,如今这么一来,从今往后你非但不能再指望楚家和侯府的相帮,还会被他们记恨上。你这个太子之位,到底还想不想坐了?是不是你以为你已被封为太子,你便能一直安然无事地坐稳了太子之位?”
  枉她早前以为他冷静稳重,总为此引以为傲,却不料他行事会如此不计后果,当真是昏了头了。
  “儿臣自己做下的事,儿臣自会承担。”
  “你自会承担?”皇后重复了一遍,直问到他脸上,“你如何承担?”
  “儿臣自有定夺,不劳母后费心。”
  皇后胸口剧烈起伏着,待呼吸略微平息了些,才又道:“你老实跟本宫说,你退了和楚大姑娘的婚事,可是为了娶楚明熙?”
  容玘抬眸看着她:“儿臣正有此意。”
  “你个糊涂东西!”皇后咬牙怒骂了一句,见他仍是那副油盐不进的样子,揉了揉隐隐发痛的额角,道“本宫跟你说不明白。”
  她转了念头,偏头吩咐立在一旁的,“单嬷嬷,着人去将楚明熙召来宫里,本宫要亲自问问她。”
  容玘心头一紧。
  他兀自记得明熙头一回进宫见母后,母后送了一支步摇给她,明熙不知宫里的弯弯绕绕,还笑盈盈地拿起步摇给他看,以为母后送了步摇给她便是真心待她好,殊不知她手中的那支步摇,远远比不上母后后来赏给楚明燕的那支步摇。
  纵然明熙已被父皇封为县主,母后可能仍是不喜明熙,不喜明熙背后没有母族的势力,没法助他在朝中站稳脚跟。
  “母后,此事是儿臣做的,一切也因儿臣而起,您叫明熙过来是为何?”
  “我为何叫她过来?!你既是不听劝,本宫自然只能叫个能让你明白事理的人过来问话。”
  容玘神色痛楚地望向皇后:“母后,从前儿臣被送去北国当质子、被人算计加害成了瞎子,被逼着去南边避世、在江州被人暗中下毒险些丢了性命,饶是这样,儿臣也从未开口求过您什么,儿臣更不奢望母后为儿臣做什么。”
  皇后的脸扭曲了一下:“你到底想要说什么?”
  容玘直挺挺地跪在她的面前:“儿臣别无所求,儿臣只求母后能容得下明熙。”
  ***
  日子过得飞快,似乎前几日还在忙着置办年货,眨眼就到了元宵节。
  楚明熙、叶林、石竹和惠昭听着外头的鞭炮声,一家四口围坐在桌前吃元宵。
  惠昭自幼生长在湖州,湖州虽说也是个好地方,繁华程度总归不如京城,听人说京城的上元灯节比别处都热闹,惠昭就起了兴致,扑进楚明熙的怀里撒娇,一直闹着说要去街上瞧花灯。
  惠昭开了口,楚明熙,叶林和石竹自是没什么不答应的。
  好容易来一趟京城,下回还不定会不会再来京城呢,而今又刚好赶上京城的上元灯节,怎么说也得带着惠昭去见识一下。
  惠昭见她娘亲应允了她,怕去的晚了瞧不见热闹了,连碗里的元宵也顾不上细细品尝,只急急地朝嘴里塞,才吃了一口,便嚷着说“烫,烫!”
  楚明熙哭笑不得,赶紧喂她喝了些温茶,帮她去去嘴里的烫,见惠昭面色略微好些了,仍是有些不放心地问道:“让娘亲看看可好些了么。”
  惠昭朝她伸出舌头给她看,抬眸看向她,眼里还含着泪光,显然刚才是真烫着了。
  石竹在一旁道:“小傻瓜,那元宵虽从锅子里捞出来有一会儿了,也不能照你这么吃啊。”
  惠昭钻进楚明熙的怀里,吸了吸鼻子,只觉得更想哭了。
  楚明熙搂住她,一壁朝石竹使了个眼色示意她别再说了免得真气着了孩子,一壁轻轻拍抚惠昭的背脊:“昭姐儿,你慢点吃元宵,咱不着急,灯会没那么早结束呢。”
  过了上元灯节,楚明熙便和叶林把回湖州的事提上了日程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