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是,”姜清窈挨着谢瑶音坐下,“午后觉得有些闷,便去韶园那里走了走,还遇到了闻姐姐。”
  皇后“咦”了一声:“今日长公主入宫,郡主怎么没陪着?”
  “定是因为姑母一见到闻姐姐,便总爱说一些老生常谈的话,”谢瑶音一面吃着点心,一面摇头,“若我是闻姐姐,只怕也会捂着耳朵逃得远远的。”
  皇后嗔怪地看了她一眼:“长公主对郡主也是一番疼爱之心,否则怎会说那些教导之语?”
  谢瑶音鼓了鼓嘴:“可姑母明知道闻姐姐没有那般心思,却还总是想促成她与皇长兄的婚事。这么多年了,父皇从未表露过认同的意思,姑母却还是不死心。”
  “阿瑶,”皇后蹙眉轻斥了一声,“不许随意议论长辈。”
  正说着话,殿外宫女禀报道:“娘娘,五殿下回宫了,特来向娘娘请安。”
  皇后颇觉意外:“本宫倒是忘了此事。快让他进来吧。”
  姜清窈心头一跳,不自觉地攥紧了手指。她坐在榻上,悄悄抬眼,看着那方才见到的人一步步走近。目光缓缓上移,落在他衣裳之上,那里正是自己刚刚依偎过的地方。
  而此刻,他面色清淡,轮廓冷硬,只如常俯身,恭谨道:“儿臣叩见母后。”
  皇后打量着他,柔声道:“起来吧。你自江南一路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实在是劳累了。”
  待那几人互相见了礼后,姜清窈抿唇,面色平静地起身,和声道:“见过五殿下。”
  他唇角微微一勾,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抿去,嗓音依旧四平八稳:“姜姑娘安好。”语气平静疏离,仿佛两人真的只是点头之交,并不相熟。
  两人面对面站着。身后,皇后正吩咐宫女搬来锦凳请谢怀琤坐下,姜清窈正欲退开,忽然感觉到颊上有温热的触感划过。
  她一怔,抬眸看去。
  少年的指尖轻轻擦过她面颊,拈起一根不知何时掉落的头发。他眉眼一抬,向着她淡淡笑了笑。
  须臾之间,皇后正和谢瑶音说着话,四处的宫人亦低着头,无人注意到这近在咫尺的暗流涌动。
  有种难言的隐秘感在心头荡漾开来。姜清窈眼睫轻颤,很快回身坐下。
  谢怀琤向来不是多话的人,因而皇后简单问了
  他几句江南之行的事情后,一时间便各自沉默了。他又坐了片刻,恰好遇上启元殿内侍前来传旨,说皇帝今晚要来用膳,便顺势起身道:“儿臣不打扰母后了,先告退。”
  皇后点头:“回去歇息吧。”
  谢瑶音和姜清窈送他出了殿门,谢怀琤在廊下站定,没急着走,只偏头看了过来。谢瑶音会意,便很快闪身离开,一时间只剩下那两人。
  “窈窈,方才我瞧着你似乎有话要对我说,”谢怀琤开口,“怎么了?”
  姜清窈屏息,酝酿了片刻,缓缓开口道:“还记得先前我曾说过,想问你一件事吗?”
  谢怀琤点头:“我记得。只是当时遇上师傅过世,我又领了父皇的急旨要出京,便没能听你说上几句,抱歉。”
  他眉眼低垂,温声道:“什么事情?”
  “二十五年深秋,我曾在烟波池畔不慎落水,”姜清窈双手紧握,抬头看着他,“你知道,到底是谁救了我吗?”
  她嗓音微微颤抖,目光带着急切的期盼,定定看向他。
  第67章 月夜 “那个人就是你,对吗?”
  谢怀琤面色平静, 与她的眸光一触,缓缓开口:“......是谁?”
  他道:“我并不知此事。”
  姜清窈紧紧盯着他每一丝神情的波动,试图从中找出破绽。然而他却坦然地迎上她探究的眼神, 只歉疚地摇头。
  她心中一凉,后退了一步,抬手扶住了廊柱, 下意识阖上了眼。
  这些时日, 她每每晚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心中渐渐浮起一个大胆的猜测:当年那个人, 若不是太子,会不会是谢怀琤?
  若是他......姜清窈柔肠百转, 几欲落泪。若说有谁做了这样的事情, 却会选择默不作声,她只相信是他。
  昨日夜间,她从乱梦之中惊醒, 陡然忆起那年深秋的往事。大约就是在发生这场意外前不久, 秋妃薨逝,谢怀琤也随之彻底失去了皇帝的欢心。皇帝不仅对已故的秋妃铁石心肠,对她唯一的儿子更是弃若敝履,厌恶至极, 不许内廷司给他皇子应有的份例。
  从那时起,谢怀琤便从昔日人人争相讨好亲近的尊贵皇子成了被嘲讽厌弃、人人避而远之的不祥之人。也是从那时起,姜清窈再也没有见过他。听说,他将自己封闭在长信宫中,不愿出门,也不肯见人。
  他就像一场绚烂却短暂的焰火,只绽放一夕, 转瞬便坠入黑暗之中,彻底熄灭。
  到底是不是他呢......姜清窈拼命地逼迫自己入睡,想让自己在梦中重回那一日,试图回忆起那个奋力救出自己的人,他的气息、他的呼吸。可她却再也没做过那般的梦。
  这个问题藏在她心底许久了,今日,她犹豫了很久,终于当面问了出来。
  可谢怀琤的反应却那样疑惑,一切都显示着,他并不是那个人。姜清窈只觉得心中翻滚着那祈盼的气泡,在听见他的话后迅疾地破裂了。
  “听说,是太子救了你?”谢怀琤的声音响起,好似隔着很远的距离,朦朦胧胧不真切。
  姜清窈睁开眼,呆呆地点了点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