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这样的天气,身边只带了一个随从,等同于是独自登门。
  来之前,主持大概就已经猜到了她的想法,只是没想到,她会这般直白。
  其实京中许多人,都知道周太妃居住在了青山寺。
  只是对那些人而言,这位其实并不重要。
  即便她是如今皇座上的少帝的亲生母亲。
  施元夕轻垂眼眸,安静地站在了原地等待。
  这些时日,她其实不只是在读书,也通过了各类方式,来了解朝局,或者说……了解这位周太妃。
  乐书从外边打探得来的消息有限,但萧氏却不同。
  她是正经四品官员的夫人,常在官宦女眷中走动,所知道的消息众多。
  但施元夕并没有直接去问萧氏,而是通过了施雨烟。
  她和施雨烟这些时日关系逐渐融洽,许多消息,施雨烟也没有隐瞒她。
  她告知施元夕,淮康帝时,周太妃就不得宠,品级很低。
  后来产下少帝后,也没能封上妃位,先帝驾崩前,周太妃和少帝在宫中压根就不受重视。
  这话乍一听,好像是一对可怜的母子,突然就走了大运,被捧上了皇座。
  可施元夕却觉得,这位周太妃,只怕不像是他们口中的那么简单。
  同样的话,她也在王恒之,甚至是李谓的口中听过。
  他们说,太后是先帝的生母,乃是全天底下身份最尊贵的女人,所以在少帝登基后,周太妃主动请命,说是要去寺庙中苦修,给淮康帝和先帝诵经。
  虽没有明说,但实在大部分人的眼中,这就是魏家要求周太妃主动退让。
  将她这个生母发配到了寺庙中去,才好更好地控制住少帝。
  此事确实没错。
  魏家想要掌权,要让太后垂帘听政,少帝的这个生母,就是最大的阻碍。
  问题就在此处。
  既是最大的阻碍,以魏家人的形式做派,为何不直接对周太妃下手?
  除了她,少帝没了生母,岂不是更好掌控?
  这话施元夕没问出口,便是问出了口,能得到的回答,估计也会是什么顾全礼法,魏家还没有只手遮天到这等地步等回答。
  可魏家是这等在乎礼法又心慈手软的人吗?
  若是的话,那栽赃施元夕作弊的钱学录,也就不会死在了大理寺狱中了。
  从他们的口中,施元夕描绘出来了一个素未谋面,却又极富才略的女子。
  出身低,却能在宫中蛰伏多年,顺利产下孩子。
  先帝登基后,可清算了不少手足兄弟。
  周太妃却带着年岁尚幼的少帝,在宫中正常生活,少帝直至暴毙身亡以前,都未对他们下手。
  朝局变幻后,又能主动退出。
  大权是暂时让渡了出去,但也同样让当时如日中天的魏家冷却了下来。
  同时……保住了少帝。
  施元夕眼眸深沉。
  这是一位擅隐忍,耐得住性子,有胆识且又聪慧的上位者。
  她铺垫许多,今日亲自来见周太妃,就是想要知道她是否具备最后一项——与她同步的野心。
  施元夕清楚,在眼下京中如此混乱的情况下。
  她纵有才华,若无人提拔,也是半步难行。
  所以她急切地需要一位伯乐。
  从前她的命运,说是自我选择,其实都寄托在了他人的身上。
  这次,她想要将选择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这也是一场豪赌。
  她手里的筹码,其实可以在谢家,广郡王甚至是徐京何那里,换回她眼下最想要的结果了。
  选择周太妃,也是剑走偏锋。
  且若此番选错了,对她而言,亦是后患无穷。
  但无论如何,她都想要试一试。
  她就这么站在了正殿内,静候了许久。
  主持身边的那个小沙弥终于去而复返,他双手合拢,对施元夕恭声道:“施主,太妃有请。”
  施元夕微顿,与他轻颔首,一起走到了后边的厢房中。
  这里的厢房,和她在天云寺看见的一般无二。
  不同的是,厢房前边种着些松柏。
  在这万物凋零的冬日里,平添了几抹亮眼的绿色。
  厢房外很是安静,有一身材高挑,眼神锐利,梳着圆髻的女子,候在了厢房外。
  见到施元夕后,她神色未有变动,只轻声道:“施小姐,请。”
  身侧的小沙弥退了下去,施元夕和她一起,走到了厢房外。
  临进门前,女子沉声道:“太妃身子不好,还请小姐尽快些,莫要让太妃吹到冷风。”
  施元夕应了。
  她这才推开门,示意施元夕进门。
  这间厢房布置简单,刚一进门,施元夕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药味。
  周太妃确实病了。
  她微顿,抬头往那倚靠在了榻上的人看去。
  对方适时地抬眸,与她的对上。
  施元夕微怔。
  淮康帝驾崩时,已六十来岁,如今朝上掌权的太后稍年轻些,但也只比淮康帝小了五岁。
  眼前的周太妃,看着却不过三十来岁。
  她容貌不说多美,那双眼眸却生得格外好看,许是因为还在病中,人瞧着带了几分倦色,却显得尤为平和近人。
  “咳、咳。”周瑛看了她几眼,轻声道:“便是你想见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